主体参与 深化体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习作指导更像是一种表面化、结构化、泛泛而谈的技术指导,对于细化儿童的体验,提升儿童的表达能力,作用并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校园生活在儿童写作资源中的优势地位,构建一种灵活、有效的作文现场指导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表达,提升个性化表达能力。
  一、 “活动类”作文指导——寓教于乐
  (一)习作重点
  校园活动的习作指导具有三个特性:现场性、互动性、时效性,是进行写作现场指导的极好途径。通过活动,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世界、抒写自我、表现自我。活动中最具操作性的是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布局谋篇,远近内外的观察顺序,以及刻画描摹、观察想象的表达方式等,都是提升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如:
  活动内容 习作训练重点
  “拔河健身”活动 场面和氛围描写,个体和群体互动
  德育第一课:争做祖国四好少年 观察评选现场,心理活动与个体评议
  进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场面和氛围,动作、心理描写
  “红五月”大型风采展示活动 场面和氛围的烘托作用,重点描述一两个节目
  乒乓球俱乐部成立仪式 程序介绍,小记者采访与评议
  新学年,我有一个梦想 场面描述,个人心愿的来龙去脉
  今天我是值日生 观察、记录与评议结合
  第十一届校运动会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的观察角度训练,记录重点的甄选
  校园诗词曲赋比赛 场面描写,夹叙夹议
  (二)实践探索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那一次次有趣的活动,不但会给学生带来收获与感受,而且能使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因而是学生极好的写作材料。如“红领巾义卖活动”“六一游园活动”“诗词曲赋吟诵比赛”等,教师可在活动准备初期,分工安排观察、体验任务,要求留意自己身边最典型的同学和事件。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活动中最有趣的经历,印象最深的画面,同时播放照片幻灯片,进一步作场面描写的技术指导。这样,有了活动的体验,学生的感悟就特别深,有了表达的欲望。如:经过指导,学生对 “跳蚤书市”的场面描写就很生动。
  下午,盼望已久的“跳蚤书市”开张了!四张课桌拼成一块儿,一张张大海报醒目地贴在桌前,给书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瞧,桌上摆着的图书可真是琳琅满目,科幻类的,儿童文学类的,百科知识类的……真是应有尽有。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都集中到了操场,井然有序地忙开了,不一会儿操场上就炸开了锅。“快来买哦!好书大特卖!”只见一个长瓜子脸、扎羊角辫的女生一手拿麦克风一手举着书,在起劲地叫卖着。胸前的红领巾映得她的脸红扑扑的。她的两侧各站着一个充满稚气的同伴,也随着她一起高声叫卖。“高音喇叭”瞬时间吸引了许多同学,把那个书摊围得水泄不通。卖书的同学们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买书的同学则兴致勃勃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书。看,那边,同学们一买到书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边走边看,有的则向朋友炫耀自己的买书经历,眉飞色舞,喜形于色。议论声、推销声、读书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二、“观察类”作文指导——适时生成
  自然现象变化是珍贵的观察作文资源。如,气候变化具有突发性、易变性,在一般的习作指导中不容易把握,如果不加指导,学生容易模糊感知,对变化过程缺乏细致把握。而现场指导易看易感,生成性强,对自然现象的变化全程可以随时进行点拨、强调、对比,引导感知、联想,学生就容易写得细致,具体,生动,因此指导价值很高。对于这类自然现象的习作指导,可通过灵活调整课程,进行针对性的现场观察和描述指导。
  另外,观察作文的实践指导,除了注意观察要有顺序、有目的、抓特点之外,观察作文的一般训练方法也要在指导中有所涉及和体现。例如方位(空间)观察法,这是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对于要观察的事物,可以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以及从远及近、从左到右、从外到里地进行观察。
  我在习作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我正带着学生上课,教室里秩序井然。突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阵阵雷声在天空响起。不知谁的一声惊呼“下冰雹了!”顿时,教室像炸了锅一样,惊呼声、吵闹声响成一片。
  见学生们兴致那么浓,我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观察冰雹吧。我们可以怎么观察呢?”有的说:“可以从上往下看,观察天空的变化。”有的说:“可以观察冰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落到了哪里,有什么声音,落地的冰雹是怎么样的。”有的说:“也可以从近处往远处看,看近处的大树房子有什么变化,再往远处看,景象肯定不一样。”还有的说:“我想从里往外观察,看看周围的人和风雨中的人们有什么表现。”……交流完后,我简单交代了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到窗前去观察。大约过了十分钟,下冰雹变成了下雨,学生也陆续回到了座位上,但仍意犹未尽,在座位上热烈地讨论起来。我见时机已到,对他们说:“这可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我们现在动笔把这难忘的一刻描写出来,看谁刚才观察得最仔细,写得最棒!”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一会儿就有人举起了手。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乌云密布,天空就像一个大锅盖黑沉沉地压下来。过了一会儿,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一阵“轰隆隆”的巨雷打破了原来的沉寂,大家害怕得缩了起来,心里想:会不会是要地震了呢?会不会是风暴袭来了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啊!原来是下冰雹了!没几分钟就落了一地。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瞧这冰雹小小的 、圆圆的 、晶莹剔透,多像一颗颗珍珠啊。不,更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有的拍打着玻璃窗,叮叮当当,好像是在跟屋里的同学们打招呼呢!有的跳到叶子上,玩起了滑滑梯;有的落到车顶上,玩起了蹦蹦床。我抓了一把冰雹,手心感觉冰冰的 、凉凉的,不一会儿就化成了一滩水。渐渐的,冰雹转换成了倾盆大雨。雨珠子像黄豆般噼里啪啦从空中一泻而下。空中,一片迷蒙。地面已经汇成了无数道小溪。溅起的水花像雾一样散开,又仿佛是大海的浪花向远处跑去,美丽得无法形容……
  真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是如此丰富,内容也是如此真实,丰富的想象更令人叹服!正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调动了感官去细致地、有序地观察,所以体会才会如此深刻。
  三、“调查报告类”作文指导——整合创新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科学课系列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记录、分析,社会环境中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学生校园生活以及社会、家庭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进行“小实验记录”“调查报告”等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过程就是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选题、组织、观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从发展的意义上讲,比我们单一追求习作训练的效果要更丰富,更深远。
  四、“记叙类”作文指导——还原真相
  在儿童的校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际交往矛盾和冲突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不妨把儿童这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缺点与错误,个性化的言行,看作是“营养不良的优点”,把其中的心理纠葛、情感变化视为教育可能性的源头,也可视其为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体验,来记录事实,分析是非,来提高儿童的认识。
  一次,一男生对另一男生百般捉弄,被捉弄的男生毫不留情地发起狂来,不计后果,只想着报仇。通过教师后来对该事件的调查,在正面疏导之后,该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有了转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趁机让他们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写下自己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充满真情实感。
  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借助日记来积累经验、养成习惯。一段时间后,将学生的日记收集起来,装订成册。通过这一方式,对学生既达到自我分析、记录事实、宣泄情绪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分析是非、明晰对错、完善认知的作用。这样,写作同时成了一种学生基于自身的叙事治疗,在写作记录的过程中发展了自我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应不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作文训练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而这些批注也确实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可是翻看学生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的共鸣太多,联想太多,补白太多……思想情感人文味几乎涵盖了整本语文书。  就批注的本质而言,批注直指文本内容无可厚非,因为批注就是读者为了理解、感悟、阐释文本所做的行为,可是作为承载着“在阅读中学会习作表达”任务的阅读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在习作中的需要,运用常
期刊
面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心”宏观粗放的习作目标,面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也可以写……”的习作内容编排特点,面对单元习作要求与单元课文阅读教学“读写割裂”的编排方式 ,教师们常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助与混沌,这无疑也是习作教学的一大硬伤。因此,基于母语教育的规律和教材的特点,以“言语”为核心,以“能力实践”为经,以“单元主题”为纬,构建起单元整组视野观照下的习作教学序
期刊
【设计背景】  “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写一处景物”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移步换景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写一处景物”的习作安排了五次,体现了有序写、写清楚,具体写、写出特点的能力发展序列。结合第二学段的五次写景习作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要求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习作目标指向说清楚,写
期刊
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进行研究已成为目前各校校本教研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研方式。但课堂观察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每次观课之后往往会出现教师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使得做课老师无所适从,研讨效果雾水一团。“观察、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旋律,如何提高教研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在课堂观察中关注和把握核心内容”的教研主题。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堂观察为例,谈谈我们
期刊
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众多、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面对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如果仅仅用一节课进行整本书的共读交流,既不会让孩子们深切了解三国这个特定时期的历史风云,也不能真正品味罗贯中用如椽巨笔精心编制的这曲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围绕《三国演
期刊
任务型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从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而言,可以构建如下图所示的框架思路(第一个步骤做什么,第二至第四个步骤解决“怎样做”的问题,第五个步骤解决“为什么这样做及今后怎样做”的问题)。  一、学情诊断,“知”其情况  从目前的课堂现状来看,我们对学情研究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
期刊
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课文《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指出蔡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写字教学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然而,笔者在近期参加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却发现,写字教学虽然有所体现,但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过程指导,都存在着打折扣现象。近日,笔者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随机对其中五节课写字教学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课
期刊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欣赏绘本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近些年来,绘本教学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绘本“教什么”“怎么教”,成了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窦桂梅老师执教绘本《我爸爸》一课,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立足“酷”字,梳理脉络  师:(出示第一页)这就是“我”爸爸,你觉得他怎么样?  生交流:很懒、长得
期刊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建议除了保留实验稿提出的“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外,还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要求。对于以表意文字为特征的方块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说文解字》,到近代的“注音识字”,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有的按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