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立的问题,绝不仅仅是金立的问题。他交了学费,他在快速修正,他的探索,是否能令你的品牌少走弯路?
庞大的品牌费用投入、取消全部的自品牌包括之前投入大额推广费用的ELIFE只保留金立主品牌、坚持渠道线下为主线上为辅……2015年3月20日,在“金立集团全国核心合作伙伴峰会暨ELIFE S7上市发布会”,金立宣布了自己的最新企业战略,其中品牌重塑、渠道战略成为今年重头。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还“任性”地给自己公布了2015年的业绩目标:中国区业绩增长100%,全球出货提升至4000万台。这不可不谓是把自己往刀尖儿上逼。
去年对于金立来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海外市场,在有多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的卢伟冰的带领下,金立在此市场特别是印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4年的金立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00万台,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大约为55%,在印度,金立成为销售额排名第五的品牌(前四为三星、诺基亚和两个印度本土品牌),“金立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台,是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总额”(卢伟冰语)。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给出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金立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为2.3%,位列第十(图表一)。
然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正式发布的新机型数量(仅发布了三款新机,两款s系列,一款天鉴系列),还是发布会的场面(ELIFE S5.1甚至未召开发布会),金立在一片火爆中相当低调。再加上对于4G的主流化速度未能正确预估,这也致使金立2014年整体国内市场销售额排名的下滑。在2014年上半年,金立还频频现身于各大线上或线下销量的榜单,2014年下半年,之前与金立排位相当的VIVO、OPPO“上位”迅猛,而金立的排位并不乐观。
从2012年确定推出ELIFE及天鉴子品牌开始,金立就开始了迅速而决绝的转型,但是事实再一次证明,造一个“轻公司”容易,让一个“重公司”转型适应“湿时代”,是万难的事情。金立思考,实验,推翻,再上路。
金立N问
第一问:金立,到底要建设怎样一个品牌?
2015金立回答:未来,智能手机不会同质化,而是个性化的表达、身份的标签。在这种理念基础上,金立将聚焦目标人群和细分市场,“我们会重点关注与金立一样执念向前、积极进取的消费者,并且不盲目追求整体市场第一,只追求细分市场第一。”不同于以往国产手机品牌从市场机会做品牌定位,现在我们是从内在的定位出发去考虑市场和用户。
卢伟冰:“执念向前、积极进取”成为金立核心消费者的感性标签,至于更为理性维度的判断及受众人群标签,金立还未做出。而“未来金立的品牌可能偏阳刚一点”。
背景:回溯到2005年,靠着刘德华代言、央视一套播出广告片形式,金立崛起迅速,曾经一度是商务机的形象代表。但是随着之后大量采用“电视购物”渠道、以及各个手机品牌都在采用相似的代言人形象,金立形象开始模糊。2010年从天语入职金立的卢伟冰,曾直言不讳地说金立品牌需要从“煤老板”变为“小清新”。2013年7月,金立召开大型发布会,发布了子品牌ELIFE,其全新品牌理念为Enjoy my life,开始向“小清新”靠拢,并在当年12月底发布了关锦鹏导演、阮经天主演的微电影,走亲情、年轻的路线。自此,ELIFE开始肩负金立年轻化、向年轻人营销使命;2014年1月份,金立另辟了一个品牌“天鉴”,以“中国式商务智能手机”为主导方向。
路线看似清晰,但是在具体实现角度,金立仍然摇摆。例如,在ELIFE E6、E7的发布会上,除了价格发布环节,金立最爱做的、现场媒体最激动的,就是超大现场屏幕一排溜的三星、HTC等各种机型与金立新机的硬件对比。这无疑又与卢伟冰当时理想的“手机是个时尚品”相悖。之后,在ELIFE系列,金立以年轻化营销为主线,以当期推出的新机型的不同特征——大眼、女性、薄等等为卖点,并未有特别突出而持续的品牌理念。而最新的动作是2014年底,金立赞助了《中国好歌曲》。
需要点明,这绝不是金立一家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国产手机企业的2013年,都在品牌调性与功能调性哪个更重要、广告词只能选一句我到底凸显情感还是功能中犹豫和摇摆。同时,与这些原本就“年轻”的品牌相比,金立需要抛却的历史很多。这也造成了金立的品牌竖立有更高的门槛要跨越。
《成功营销》点评:金立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执念向前”),角度推演了自己的产品及核心人群,更为本质和系统,这对金立来说是一个大进步;但是如何从战术层面执行、是否能坚持而不屈服于过往经销商与非核心消费者的喜好,则考验着金立的营销是否能持续系统化。
第二问:金立,为什么要取消子品牌?
2015金立回答:金立将会只专注于金立品牌的打造,不再打造子品牌。原有的ELIFE、天鉴等,将作为产品系列而不是子品牌保留。未来金立将具有四大系列,包括E系列(拍照)、S系列(外观)、W系列(成功男士)和M系列(未公布定位)。未来金立要做“少而精”,一年总数小于10款,覆盖三家(移动、联通、电信全制式)、统一aimgo操作系统。
卢伟冰:“战略就是选择,企业永远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在我看来有些公司之所以做多品牌,是因为不知道路在哪里,因此多路突围,而不是集中突围。金立想清楚了,就走一条路就好了。”
背景:ELIFE这个子品牌曾是金立花大力气、大成本打造的子品牌。其中,ELIFE E6花了两千万做网络自制剧《快乐ELIFE》尝试;E7做了盛大的印度及上海发布会,邀请阮经天为主角、关锦鹏为导演拍摄了微电影《幸福ELIFE之给爸爸的照片》,以“用内容版权置换推广资源”的思路,用很少的传播费用在各大视频网站获得很好的播放与点击率(金立市场总监郭宗铠表示);ELIFE S 5.1则借助了《中国好歌曲》这个平台,在2015年3月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上线了ELIFE S7。 与曾经同一阵营的OPPO、vivo、魅族(都以社会渠道为主)相比,金立品牌的“重负”更多。因为相比OPPO一直定位于年轻人,金立品牌定位于商务人群,更“老”。这应该也是金立决定分出子品牌来做年轻化的原因。然而,金立仅是最快最勇敢说出来不做子品牌了的一家,接下来应该还有几家默默地停掉子品牌。
《成功营销》点评:子品牌几乎是所有传统手机厂商的杀手锏,而金立应该是第一家手机企业宣布取消子品牌策略的。在2013、2014年,子品牌策略是几大传统手机企业(中华酷联)解决自己“重”问题、能够轻装前进的一个方式。子品牌,让这个品牌的负责人,无论是在管理人员构成、品牌形象、推广方式、渠道上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金立子品牌选择了“不做”,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问题:(1)销量是否能够支持前期新建一个品牌的巨大投入?(2)在线下,专柜、促销人员等渠道如果不分家,那么子品牌的线下推广就是一纸空文;它又谈何与主品牌区隔。(3)互联网渠道成本也越来越贵了,互联网子品牌运营成本也在提升。
第三问:金立为什么定下了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的渠道策略?
2015金立回答:坚持以线下开放市场为主,线上为辅。线上线下同价、线下体验、不做运营商集采,定价空间向零售商倾斜。
金立集团副总裁邓莉:“金立会坚持总代理制,并建立金立、总代理、零售商共同服务用户的体系;发挥长期积累的运营商合作资源,对零售商形成销售助力;成立大客户部,建立合作基金,推动大客户的支持和发展;加大力度拓展乡镇市场,服务好乡镇市场用户”。
背景:在社会渠道上,金立有其传统优势。金立成立于2002年,到2005年才获得手机牌照,却在血雨腥风的手机江湖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同进同退的独特渠道模式。金立在渠道上的独门秘笈可以概括为:一个地区只发展一个代理商,同时,这个代理商只能销售金立一个品牌的手机,以此将渠道商与金立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2013年7月份卢伟冰曾对媒体透露,当时金立建立起了一个包括5万多家销售网点、13万个专区、25万个专柜的手机渠道网络。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这个渠道,一直是金立重点思考的问题。同很多2013、2014年诞生手机子品牌一样,ELIFE品牌刚开始也尝试的是线上预售、线下再发售的方式。并且,金立在2013年底开设了直营体验店,尝试摸索线下渠道的更多可能和消费者需求,甚至为此改变了一些店面人员的考核指标,变销售量考核为服务考核。
虽然《成功营销》记者并未能拿到相关数据,但是最终金立的选择证明,起码在金立的探索中,线上渠道并未有传说中那么给力。“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渠道,它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to C的零售渠道,第二是to B的批发渠道,后者比重非常大。即使是通过互联网售卖,也是批发群在买。”卢伟冰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
《成功营销》点评:线上渠道成本激增,其中包括了第三方平台例如京东、天猫等抽成,也包括线上的推广传播成本,据说“已经和线下渠道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特别细分定位、细分人群的手机品牌——其能够在网络精准找到自己的细分人群并卖个几万、十几万台应该不成问题,传统企业更需搞定的还是O2O模式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金立还需要回答并执行探索很多问题,例如:金立已经表示2015年要投入大笔预算在品牌的年轻化等品牌重塑方面,这个钱到底怎么花?在华为也开始大举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金立如何夯实自己的先入成果?以后的金立是只做2000元以上的手机了吗?……金立的路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他所走过的路绝不仅仅是金立才需要思考的事情,正如《成功营销》记者在一年前采访卢伟冰他所讲,新的环境下要有试错的精神、试错的成本,但是也要迅速判断、快速学习与成长。我们也深信如此。
庞大的品牌费用投入、取消全部的自品牌包括之前投入大额推广费用的ELIFE只保留金立主品牌、坚持渠道线下为主线上为辅……2015年3月20日,在“金立集团全国核心合作伙伴峰会暨ELIFE S7上市发布会”,金立宣布了自己的最新企业战略,其中品牌重塑、渠道战略成为今年重头。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还“任性”地给自己公布了2015年的业绩目标:中国区业绩增长100%,全球出货提升至4000万台。这不可不谓是把自己往刀尖儿上逼。
去年对于金立来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海外市场,在有多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的卢伟冰的带领下,金立在此市场特别是印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4年的金立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00万台,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大约为55%,在印度,金立成为销售额排名第五的品牌(前四为三星、诺基亚和两个印度本土品牌),“金立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台,是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总额”(卢伟冰语)。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给出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金立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为2.3%,位列第十(图表一)。
然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正式发布的新机型数量(仅发布了三款新机,两款s系列,一款天鉴系列),还是发布会的场面(ELIFE S5.1甚至未召开发布会),金立在一片火爆中相当低调。再加上对于4G的主流化速度未能正确预估,这也致使金立2014年整体国内市场销售额排名的下滑。在2014年上半年,金立还频频现身于各大线上或线下销量的榜单,2014年下半年,之前与金立排位相当的VIVO、OPPO“上位”迅猛,而金立的排位并不乐观。
从2012年确定推出ELIFE及天鉴子品牌开始,金立就开始了迅速而决绝的转型,但是事实再一次证明,造一个“轻公司”容易,让一个“重公司”转型适应“湿时代”,是万难的事情。金立思考,实验,推翻,再上路。
金立N问
第一问:金立,到底要建设怎样一个品牌?
2015金立回答:未来,智能手机不会同质化,而是个性化的表达、身份的标签。在这种理念基础上,金立将聚焦目标人群和细分市场,“我们会重点关注与金立一样执念向前、积极进取的消费者,并且不盲目追求整体市场第一,只追求细分市场第一。”不同于以往国产手机品牌从市场机会做品牌定位,现在我们是从内在的定位出发去考虑市场和用户。
卢伟冰:“执念向前、积极进取”成为金立核心消费者的感性标签,至于更为理性维度的判断及受众人群标签,金立还未做出。而“未来金立的品牌可能偏阳刚一点”。
背景:回溯到2005年,靠着刘德华代言、央视一套播出广告片形式,金立崛起迅速,曾经一度是商务机的形象代表。但是随着之后大量采用“电视购物”渠道、以及各个手机品牌都在采用相似的代言人形象,金立形象开始模糊。2010年从天语入职金立的卢伟冰,曾直言不讳地说金立品牌需要从“煤老板”变为“小清新”。2013年7月,金立召开大型发布会,发布了子品牌ELIFE,其全新品牌理念为Enjoy my life,开始向“小清新”靠拢,并在当年12月底发布了关锦鹏导演、阮经天主演的微电影,走亲情、年轻的路线。自此,ELIFE开始肩负金立年轻化、向年轻人营销使命;2014年1月份,金立另辟了一个品牌“天鉴”,以“中国式商务智能手机”为主导方向。
路线看似清晰,但是在具体实现角度,金立仍然摇摆。例如,在ELIFE E6、E7的发布会上,除了价格发布环节,金立最爱做的、现场媒体最激动的,就是超大现场屏幕一排溜的三星、HTC等各种机型与金立新机的硬件对比。这无疑又与卢伟冰当时理想的“手机是个时尚品”相悖。之后,在ELIFE系列,金立以年轻化营销为主线,以当期推出的新机型的不同特征——大眼、女性、薄等等为卖点,并未有特别突出而持续的品牌理念。而最新的动作是2014年底,金立赞助了《中国好歌曲》。
需要点明,这绝不是金立一家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国产手机企业的2013年,都在品牌调性与功能调性哪个更重要、广告词只能选一句我到底凸显情感还是功能中犹豫和摇摆。同时,与这些原本就“年轻”的品牌相比,金立需要抛却的历史很多。这也造成了金立的品牌竖立有更高的门槛要跨越。
《成功营销》点评:金立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执念向前”),角度推演了自己的产品及核心人群,更为本质和系统,这对金立来说是一个大进步;但是如何从战术层面执行、是否能坚持而不屈服于过往经销商与非核心消费者的喜好,则考验着金立的营销是否能持续系统化。
第二问:金立,为什么要取消子品牌?
2015金立回答:金立将会只专注于金立品牌的打造,不再打造子品牌。原有的ELIFE、天鉴等,将作为产品系列而不是子品牌保留。未来金立将具有四大系列,包括E系列(拍照)、S系列(外观)、W系列(成功男士)和M系列(未公布定位)。未来金立要做“少而精”,一年总数小于10款,覆盖三家(移动、联通、电信全制式)、统一aimgo操作系统。
卢伟冰:“战略就是选择,企业永远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在我看来有些公司之所以做多品牌,是因为不知道路在哪里,因此多路突围,而不是集中突围。金立想清楚了,就走一条路就好了。”
背景:ELIFE这个子品牌曾是金立花大力气、大成本打造的子品牌。其中,ELIFE E6花了两千万做网络自制剧《快乐ELIFE》尝试;E7做了盛大的印度及上海发布会,邀请阮经天为主角、关锦鹏为导演拍摄了微电影《幸福ELIFE之给爸爸的照片》,以“用内容版权置换推广资源”的思路,用很少的传播费用在各大视频网站获得很好的播放与点击率(金立市场总监郭宗铠表示);ELIFE S 5.1则借助了《中国好歌曲》这个平台,在2015年3月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上线了ELIFE S7。 与曾经同一阵营的OPPO、vivo、魅族(都以社会渠道为主)相比,金立品牌的“重负”更多。因为相比OPPO一直定位于年轻人,金立品牌定位于商务人群,更“老”。这应该也是金立决定分出子品牌来做年轻化的原因。然而,金立仅是最快最勇敢说出来不做子品牌了的一家,接下来应该还有几家默默地停掉子品牌。
《成功营销》点评:子品牌几乎是所有传统手机厂商的杀手锏,而金立应该是第一家手机企业宣布取消子品牌策略的。在2013、2014年,子品牌策略是几大传统手机企业(中华酷联)解决自己“重”问题、能够轻装前进的一个方式。子品牌,让这个品牌的负责人,无论是在管理人员构成、品牌形象、推广方式、渠道上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金立子品牌选择了“不做”,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问题:(1)销量是否能够支持前期新建一个品牌的巨大投入?(2)在线下,专柜、促销人员等渠道如果不分家,那么子品牌的线下推广就是一纸空文;它又谈何与主品牌区隔。(3)互联网渠道成本也越来越贵了,互联网子品牌运营成本也在提升。
第三问:金立为什么定下了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的渠道策略?
2015金立回答:坚持以线下开放市场为主,线上为辅。线上线下同价、线下体验、不做运营商集采,定价空间向零售商倾斜。
金立集团副总裁邓莉:“金立会坚持总代理制,并建立金立、总代理、零售商共同服务用户的体系;发挥长期积累的运营商合作资源,对零售商形成销售助力;成立大客户部,建立合作基金,推动大客户的支持和发展;加大力度拓展乡镇市场,服务好乡镇市场用户”。
背景:在社会渠道上,金立有其传统优势。金立成立于2002年,到2005年才获得手机牌照,却在血雨腥风的手机江湖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同进同退的独特渠道模式。金立在渠道上的独门秘笈可以概括为:一个地区只发展一个代理商,同时,这个代理商只能销售金立一个品牌的手机,以此将渠道商与金立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2013年7月份卢伟冰曾对媒体透露,当时金立建立起了一个包括5万多家销售网点、13万个专区、25万个专柜的手机渠道网络。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这个渠道,一直是金立重点思考的问题。同很多2013、2014年诞生手机子品牌一样,ELIFE品牌刚开始也尝试的是线上预售、线下再发售的方式。并且,金立在2013年底开设了直营体验店,尝试摸索线下渠道的更多可能和消费者需求,甚至为此改变了一些店面人员的考核指标,变销售量考核为服务考核。
虽然《成功营销》记者并未能拿到相关数据,但是最终金立的选择证明,起码在金立的探索中,线上渠道并未有传说中那么给力。“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渠道,它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to C的零售渠道,第二是to B的批发渠道,后者比重非常大。即使是通过互联网售卖,也是批发群在买。”卢伟冰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
《成功营销》点评:线上渠道成本激增,其中包括了第三方平台例如京东、天猫等抽成,也包括线上的推广传播成本,据说“已经和线下渠道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特别细分定位、细分人群的手机品牌——其能够在网络精准找到自己的细分人群并卖个几万、十几万台应该不成问题,传统企业更需搞定的还是O2O模式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金立还需要回答并执行探索很多问题,例如:金立已经表示2015年要投入大笔预算在品牌的年轻化等品牌重塑方面,这个钱到底怎么花?在华为也开始大举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金立如何夯实自己的先入成果?以后的金立是只做2000元以上的手机了吗?……金立的路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他所走过的路绝不仅仅是金立才需要思考的事情,正如《成功营销》记者在一年前采访卢伟冰他所讲,新的环境下要有试错的精神、试错的成本,但是也要迅速判断、快速学习与成长。我们也深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