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再出发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立的问题,绝不仅仅是金立的问题。他交了学费,他在快速修正,他的探索,是否能令你的品牌少走弯路?
  庞大的品牌费用投入、取消全部的自品牌包括之前投入大额推广费用的ELIFE只保留金立主品牌、坚持渠道线下为主线上为辅……2015年3月20日,在“金立集团全国核心合作伙伴峰会暨ELIFE S7上市发布会”,金立宣布了自己的最新企业战略,其中品牌重塑、渠道战略成为今年重头。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还“任性”地给自己公布了2015年的业绩目标:中国区业绩增长100%,全球出货提升至4000万台。这不可不谓是把自己往刀尖儿上逼。
  去年对于金立来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海外市场,在有多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的卢伟冰的带领下,金立在此市场特别是印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4年的金立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00万台,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大约为55%,在印度,金立成为销售额排名第五的品牌(前四为三星、诺基亚和两个印度本土品牌),“金立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台,是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总额”(卢伟冰语)。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给出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金立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为2.3%,位列第十(图表一)。
  然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正式发布的新机型数量(仅发布了三款新机,两款s系列,一款天鉴系列),还是发布会的场面(ELIFE S5.1甚至未召开发布会),金立在一片火爆中相当低调。再加上对于4G的主流化速度未能正确预估,这也致使金立2014年整体国内市场销售额排名的下滑。在2014年上半年,金立还频频现身于各大线上或线下销量的榜单,2014年下半年,之前与金立排位相当的VIVO、OPPO“上位”迅猛,而金立的排位并不乐观。
  从2012年确定推出ELIFE及天鉴子品牌开始,金立就开始了迅速而决绝的转型,但是事实再一次证明,造一个“轻公司”容易,让一个“重公司”转型适应“湿时代”,是万难的事情。金立思考,实验,推翻,再上路。
  金立N问
  第一问:金立,到底要建设怎样一个品牌?
  2015金立回答:未来,智能手机不会同质化,而是个性化的表达、身份的标签。在这种理念基础上,金立将聚焦目标人群和细分市场,“我们会重点关注与金立一样执念向前、积极进取的消费者,并且不盲目追求整体市场第一,只追求细分市场第一。”不同于以往国产手机品牌从市场机会做品牌定位,现在我们是从内在的定位出发去考虑市场和用户。
  卢伟冰:“执念向前、积极进取”成为金立核心消费者的感性标签,至于更为理性维度的判断及受众人群标签,金立还未做出。而“未来金立的品牌可能偏阳刚一点”。
  背景:回溯到2005年,靠着刘德华代言、央视一套播出广告片形式,金立崛起迅速,曾经一度是商务机的形象代表。但是随着之后大量采用“电视购物”渠道、以及各个手机品牌都在采用相似的代言人形象,金立形象开始模糊。2010年从天语入职金立的卢伟冰,曾直言不讳地说金立品牌需要从“煤老板”变为“小清新”。2013年7月,金立召开大型发布会,发布了子品牌ELIFE,其全新品牌理念为Enjoy my life,开始向“小清新”靠拢,并在当年12月底发布了关锦鹏导演、阮经天主演的微电影,走亲情、年轻的路线。自此,ELIFE开始肩负金立年轻化、向年轻人营销使命;2014年1月份,金立另辟了一个品牌“天鉴”,以“中国式商务智能手机”为主导方向。
  路线看似清晰,但是在具体实现角度,金立仍然摇摆。例如,在ELIFE E6、E7的发布会上,除了价格发布环节,金立最爱做的、现场媒体最激动的,就是超大现场屏幕一排溜的三星、HTC等各种机型与金立新机的硬件对比。这无疑又与卢伟冰当时理想的“手机是个时尚品”相悖。之后,在ELIFE系列,金立以年轻化营销为主线,以当期推出的新机型的不同特征——大眼、女性、薄等等为卖点,并未有特别突出而持续的品牌理念。而最新的动作是2014年底,金立赞助了《中国好歌曲》。
  需要点明,这绝不是金立一家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国产手机企业的2013年,都在品牌调性与功能调性哪个更重要、广告词只能选一句我到底凸显情感还是功能中犹豫和摇摆。同时,与这些原本就“年轻”的品牌相比,金立需要抛却的历史很多。这也造成了金立的品牌竖立有更高的门槛要跨越。
  《成功营销》点评:金立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执念向前”),角度推演了自己的产品及核心人群,更为本质和系统,这对金立来说是一个大进步;但是如何从战术层面执行、是否能坚持而不屈服于过往经销商与非核心消费者的喜好,则考验着金立的营销是否能持续系统化。
  第二问:金立,为什么要取消子品牌?
  2015金立回答:金立将会只专注于金立品牌的打造,不再打造子品牌。原有的ELIFE、天鉴等,将作为产品系列而不是子品牌保留。未来金立将具有四大系列,包括E系列(拍照)、S系列(外观)、W系列(成功男士)和M系列(未公布定位)。未来金立要做“少而精”,一年总数小于10款,覆盖三家(移动、联通、电信全制式)、统一aimgo操作系统。
  卢伟冰:“战略就是选择,企业永远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在我看来有些公司之所以做多品牌,是因为不知道路在哪里,因此多路突围,而不是集中突围。金立想清楚了,就走一条路就好了。”
  背景:ELIFE这个子品牌曾是金立花大力气、大成本打造的子品牌。其中,ELIFE E6花了两千万做网络自制剧《快乐ELIFE》尝试;E7做了盛大的印度及上海发布会,邀请阮经天为主角、关锦鹏为导演拍摄了微电影《幸福ELIFE之给爸爸的照片》,以“用内容版权置换推广资源”的思路,用很少的传播费用在各大视频网站获得很好的播放与点击率(金立市场总监郭宗铠表示);ELIFE S 5.1则借助了《中国好歌曲》这个平台,在2015年3月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上线了ELIFE S7。   与曾经同一阵营的OPPO、vivo、魅族(都以社会渠道为主)相比,金立品牌的“重负”更多。因为相比OPPO一直定位于年轻人,金立品牌定位于商务人群,更“老”。这应该也是金立决定分出子品牌来做年轻化的原因。然而,金立仅是最快最勇敢说出来不做子品牌了的一家,接下来应该还有几家默默地停掉子品牌。
  《成功营销》点评:子品牌几乎是所有传统手机厂商的杀手锏,而金立应该是第一家手机企业宣布取消子品牌策略的。在2013、2014年,子品牌策略是几大传统手机企业(中华酷联)解决自己“重”问题、能够轻装前进的一个方式。子品牌,让这个品牌的负责人,无论是在管理人员构成、品牌形象、推广方式、渠道上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金立子品牌选择了“不做”,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问题:(1)销量是否能够支持前期新建一个品牌的巨大投入?(2)在线下,专柜、促销人员等渠道如果不分家,那么子品牌的线下推广就是一纸空文;它又谈何与主品牌区隔。(3)互联网渠道成本也越来越贵了,互联网子品牌运营成本也在提升。
  第三问:金立为什么定下了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的渠道策略?
  2015金立回答:坚持以线下开放市场为主,线上为辅。线上线下同价、线下体验、不做运营商集采,定价空间向零售商倾斜。
  金立集团副总裁邓莉:“金立会坚持总代理制,并建立金立、总代理、零售商共同服务用户的体系;发挥长期积累的运营商合作资源,对零售商形成销售助力;成立大客户部,建立合作基金,推动大客户的支持和发展;加大力度拓展乡镇市场,服务好乡镇市场用户”。
  背景:在社会渠道上,金立有其传统优势。金立成立于2002年,到2005年才获得手机牌照,却在血雨腥风的手机江湖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同进同退的独特渠道模式。金立在渠道上的独门秘笈可以概括为:一个地区只发展一个代理商,同时,这个代理商只能销售金立一个品牌的手机,以此将渠道商与金立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2013年7月份卢伟冰曾对媒体透露,当时金立建立起了一个包括5万多家销售网点、13万个专区、25万个专柜的手机渠道网络。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这个渠道,一直是金立重点思考的问题。同很多2013、2014年诞生手机子品牌一样,ELIFE品牌刚开始也尝试的是线上预售、线下再发售的方式。并且,金立在2013年底开设了直营体验店,尝试摸索线下渠道的更多可能和消费者需求,甚至为此改变了一些店面人员的考核指标,变销售量考核为服务考核。
  虽然《成功营销》记者并未能拿到相关数据,但是最终金立的选择证明,起码在金立的探索中,线上渠道并未有传说中那么给力。“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渠道,它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to C的零售渠道,第二是to B的批发渠道,后者比重非常大。即使是通过互联网售卖,也是批发群在买。”卢伟冰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
  《成功营销》点评:线上渠道成本激增,其中包括了第三方平台例如京东、天猫等抽成,也包括线上的推广传播成本,据说“已经和线下渠道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特别细分定位、细分人群的手机品牌——其能够在网络精准找到自己的细分人群并卖个几万、十几万台应该不成问题,传统企业更需搞定的还是O2O模式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金立还需要回答并执行探索很多问题,例如:金立已经表示2015年要投入大笔预算在品牌的年轻化等品牌重塑方面,这个钱到底怎么花?在华为也开始大举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金立如何夯实自己的先入成果?以后的金立是只做2000元以上的手机了吗?……金立的路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他所走过的路绝不仅仅是金立才需要思考的事情,正如《成功营销》记者在一年前采访卢伟冰他所讲,新的环境下要有试错的精神、试错的成本,但是也要迅速判断、快速学习与成长。我们也深信如此。
其他文献
移动广告市场,出现了一个“繁荣怪象”,一方面是APP使用规模数据高速增长、可供投放广告的库存供应充足,但另外一方面,企业品牌和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反应迟缓,甚至并未开始转移广告预算。这个时候,程序化购买如何出招?  一边是移动用户数据不断蹿升,另一边却是不够给力的移动广告市场。品牌广告主的预算暂时仍严重落后于“眼球”,对于“财富五百强”中的大品牌广告主而言,他们许多尚未尝试过移动广告。移动程序化购买
期刊
Infectious Media首席执行官和共同创始人马汀·凯利预计:“2015年,程序化广告将不再只是一个利基产业(细分市场,规模不大),而将成为营销者在制定数字广告目标时的一个可用的选择。” 有些人不禁要问,程序化购买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得广告主纷纷转向、纷纷加大投放比例。  要说2014年,当属数字广告最为热门;要说哪种数字广告最热,当属程序化购买。从初试RTB、再到了解程序化购买的内涵和
期刊
程序化购买势在必行,广告主参与其中不应只关注各个屏幕下的预算如何分配,而要通过跨屏整合营销提升整体效果。  今天的人们无时无刻不被PC、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户外电子屏等各种不同的屏幕包围着,与此同时,我们从多屏时代进入到跨屏时代。Millward Brown调研显示,中国用户跨屏上网行为的最大特点在于同时使用,用户不仅可以一心两用关注双屏,甚至可以一心三用关注三屏。典型的跨屏用户使用情景是这样的
期刊
德芙女孩系列广告自推出以来风格不变,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稳定的形象特征,并成为产生和持续产生购买行为、培养购买习惯的重要因素。
期刊
如果说PC端私有程序化购买已经得到大批量品牌的预算投入,那么在移动端,亿动广告传媒也在为广告主提供着“品效连贯”的程序化购买。  进入2015年移动营销越发成为广告主持续关注的热点,伴随2014年4G的到来,移动营销已进入爆发性增长。同样,移动程序化也按耐不住,频频夺取广告业界人士的眼球。亿动广告传媒的程序化购买点,立在了“品效连贯”的移动PDB领域上。  从实际出发的移动程序化购买  亿动广告传
期刊
大数据的广度与深度,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是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及提供准确营销方案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整合输出并转化为可执行性的消费者行为洞察是关键。  长久以来,品牌通过各种手段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以求让品牌更受青睐。进入大数据时代,用户行为数据似乎变得唾手可得,但由于跨屏带来的数据碎片化与多元化也让广告主陷入盲目的阶段。这些大数据能够描绘消费者的画像吗?如何完整地收集数据,让大数据转化成为看得见的营
期刊
随着移动端硬件的发展,移动端用户得到极大的增长,用户的消费行为从PC端移动到移动端。这种“屏”到“屏”之间的转变不仅带来了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同时也促使广告主开始更加重视在跨屏程序化购买上的广告预算。而在中国目前的程序化购买市场上,跨屏程序化购买的发展状况如何?跨屏程序化购买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广告主如何在跨屏程序化购买中赢得先机,快人一步呢?  PC、视频、移动、电视……越来越多的屏幕开始加入到程
期刊
在移动商业化大环境下,国内DSP (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的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对于大数据从“量”到“质”变化的行业需求越来越大,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应运而生。  搜索、购物、社交……用户每天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就像散落的能量元,有效的组合将会对多渠道广告、市场、媒介以及受众提供准确有效的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但面对
期刊
一线品牌客户正在尝试用技术掌控大数据营销,他们希望拥有私有的数据管理和程序化交易平台。作为数据营销技术提供商,与阿里联手后的易传媒,将在产品与数据上助力更多品牌客户释放大数据营销的价值。  业界有句话叫,得数据者得天下。谁能坐拥大数据,谁就将获得数字营销领域的核心话语权。  在数字营销的进程中,行业巨头BAT注资、收购、合并种种资本运作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1月,易传媒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的消息
期刊
在程序化购买的市场中,品牌广告主为何长期缺席?如今,私有程序化购买又是怎样吸引品牌广告主入场的呢?  过去的2014年,许多品牌已经将程序化购买作为自己未来数字化的战略。  亿滋国际宣布,将所有视频广告程序化购买,并在2016年将视频程序化购买的投入提高至总营销预算的50%;宝洁公司也表示,到2014年年底,绝大部分数字化广告都会通过程序化购买。eMarketer预测,品牌在程序化购买上的投入会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