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探索研究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最近笔者就祁东县村支书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综治办、民政办、计生办等涉农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了访谈,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共同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
一、存在问题
祁东县辖23个乡(镇),867个行政村。全县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队伍结构不优。全县现有党支部书记86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为50.07岁,其中50岁以上572人,占总数的65.82%;40岁以下的58人,占6.68%; 36岁-50岁的279人,占32.20%。35岁以下18人,占总数的2.07%。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646人,占全县总村数的74.51%;女党支部书记19人,占2.19%;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39人,占50.63%。改选后的村支书队伍年龄尽管较以前有所降低,但总体上仍趋于老化,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2、工作热情不高。有些村支书家里经济负担较重,一年要抽出几个月时间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以弥补家庭经济开支不足。有些村支书认为开展工作难度大,容易得罪人,做工作不主动,不过硬,甚至对上级工作安排阳奉阴违。有些认为当村支书没有奔头、没有盼头,年老退休以后,也没有多大的保障,工作没劲头,得过且过。
3、工作能力不强。部分支部书记“双带”能力较差,据调查问卷统计,37%的人认为当前村党组织书记缺乏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的村支书自家生活水平达不到本村平均水平,带富根本无从谈起;有的村支书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不能积极组织农户依法维权;有的村党支书不能很好地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不准;部分村支书感召力不强。当前,部分基层群众开会就要求村里发工资、发补助。一些村就连正常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也要发钱,上级相关精神也不得不依靠发钱来开会传达。如黄土铺镇大云村每次开会发20元/人;粮市镇粮市村年会议费4500元,占该村转移支付资金外主要收入来源的市场摊位收入的64.29%。部分村支书工作方式陈旧,满足于当“传声筒”、“太平官”,工作缺乏创新,在发展村组集体经济、计划生育等工作中束手无策,旧方法不能用,新方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在处理各种矛盾纠纷面前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待遇不高。近年来,该县在任、离任村支书工资待遇虽然逐年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偏低,与村支书日常工作量,与物价水平都极不相称,这一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如粮市镇在职村支书年收入约3400元,离任村主干补助年约600元,该镇茶塘村离任支书感叹月补助仅能买2包芙蓉王烟,在任村支书一年的工资如在外面务工,两个月就能赚回。目前,全县村支部书记没有养老保险、人身保险及转岗就业保障措施,按现行政策,离任后即使符合离任困难村主干补助条件,每人每年也只能拿600元左右的困难补助,根本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2、队伍管理不实。一是培训教育不到位。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县、乡镇两级对村支书队伍的培训教育力度不够,专门培训少,以会代训多。二是奖优惩劣难到位。各乡镇对村支书的奖惩任免受很多因素制约,管理仅限于督促做工作。如黄土铺镇党委想免去个别不称职的村支书,但苦于后备力量匮乏,只能作罢。受家族势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人难以推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来。同时,3年的任期过短,一些村书记倾向于短期行为,有的书记怕得罪人、怕失选票,工作中胆小怕事。据调查问卷统计,79%的人认为当前三年一选的换届形式很有必要改为五年换届。三是重点监控难到位。个别村书记担心年轻人培养上来会“夺位”,也存在不愿意培养的倾向,上级组织很难一一发现。个别村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坚持不严,村支书民主意识不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3、培养渠道不畅。当前,该县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个别农村基层支部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马杜桥乡延甲村近几年发展的几名党员基本上是发展一个外出一个;粮市镇粮市村现有党员34名,其中外出务工党员16名,占47.06%,在家党员18名,占52.94%,在家党员除去离任村干部4名和现有支部班子3名成员,实际可培养进支部班子的在家党员只有11人,只占该村党员总数的32.35%,其中,在家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已达48岁。有些村由于可培可选对象少,有时不得已把个别学识、年龄、素质等并不突出的对象推上书记岗位。
三、有效途径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力求突破:
1、要在拓展培养渠道上求突破。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培养是基础,选拔是关键。要按照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不断拓展选拔培养渠道,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建立定向培养制度,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改善队伍结构。要着力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要在坚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等中间选拔村书记的同时,鼓励本乡本土的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和学农或法律、经济管理类的高校毕业生等党员担任村书记。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积极有序地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确保优秀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要进一步规范选拔程序,优化选举方式,严肃选举纪律,防范拉票贿选,教育广大农民珍惜手中政治权利,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消除家族势力影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和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要在提升能力水平上求突破。要加强村支部建设,健全民主评议和决策机制,带领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村党组织书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上级各类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户生产热情,壮大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村民主法制进程。要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要充分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尝试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平台,更新培训内容。着眼于素质提升,提高服务群众本领;着眼于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本领。要努力培养知识型、创业型、民主型、服务型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利用任职培训、示范培训、素质培训等形式,切实利用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依法维权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开辟各类党员生产培训基地,组织相关党组织书记分类、分期开展集中培训,切实让每一名村书记都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找到1-2条致富带富途径,切实让村党组织书记能够带领群众选好路子、出好点子、迈好步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3、要在工作保障上求突破。要注重工作连续性。当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村“两委”班子一届任职三年,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村里的发展。一般来说,换届选举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新的党组织书记和班子上任熟悉工作需要一段时间,一届村“两委”班子真正干事情的时间就仅剩下2年,任期过短,换届过于频繁,村书记在有限时间里难以确保工作计划的连贯性。要注重改善工作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快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让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办公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去处。要逐年增加村级转移支付比例,化解村级债务,在保证村干部正常工资待遇的基础上,保证村里有必要的办公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要继续深入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方便开展工作。要在重点关爱村书记的同时,统筹兼顾其他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等工作,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各乡镇要在重点工作上为各村出钱、出力、出点子,着力支持村书记开展工作,保障村书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
4、要在强化制度约束上求突破。要完善自我修养机制。“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一个村落的民风如何,干部的品性和作风具有导向作风。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农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必须加强修养,锤炼品行,率先垂范。县乡两级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用规范的形式,出台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从政行为规范,确保村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好公道正派,作风正派,情操高尚,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供广大村支部书记时刻注重世界观的改造,筑牢道德和法制防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要严格绩效考核机制。要按照“承诺、践诺、考诺、兑诺”为主要内容的“四步”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按照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践诺述职,村民点评、民主测评、量化考核、综合考评、公开结果等环节,综合评定不同等级,做到奖优惩劣,奖罚分明。要严格责任追究,健全不合格村支书调整制度。对那些思想意识差,人为造成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青黄不接局面的村书记,要严格责任追究,并予相应的法纪处罚。对那些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那些素质差、作风不良,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的,要严肃处理,并视其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一、存在问题
祁东县辖23个乡(镇),867个行政村。全县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队伍结构不优。全县现有党支部书记86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为50.07岁,其中50岁以上572人,占总数的65.82%;40岁以下的58人,占6.68%; 36岁-50岁的279人,占32.20%。35岁以下18人,占总数的2.07%。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646人,占全县总村数的74.51%;女党支部书记19人,占2.19%;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39人,占50.63%。改选后的村支书队伍年龄尽管较以前有所降低,但总体上仍趋于老化,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2、工作热情不高。有些村支书家里经济负担较重,一年要抽出几个月时间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以弥补家庭经济开支不足。有些村支书认为开展工作难度大,容易得罪人,做工作不主动,不过硬,甚至对上级工作安排阳奉阴违。有些认为当村支书没有奔头、没有盼头,年老退休以后,也没有多大的保障,工作没劲头,得过且过。
3、工作能力不强。部分支部书记“双带”能力较差,据调查问卷统计,37%的人认为当前村党组织书记缺乏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的村支书自家生活水平达不到本村平均水平,带富根本无从谈起;有的村支书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不能积极组织农户依法维权;有的村党支书不能很好地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不准;部分村支书感召力不强。当前,部分基层群众开会就要求村里发工资、发补助。一些村就连正常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也要发钱,上级相关精神也不得不依靠发钱来开会传达。如黄土铺镇大云村每次开会发20元/人;粮市镇粮市村年会议费4500元,占该村转移支付资金外主要收入来源的市场摊位收入的64.29%。部分村支书工作方式陈旧,满足于当“传声筒”、“太平官”,工作缺乏创新,在发展村组集体经济、计划生育等工作中束手无策,旧方法不能用,新方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在处理各种矛盾纠纷面前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待遇不高。近年来,该县在任、离任村支书工资待遇虽然逐年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偏低,与村支书日常工作量,与物价水平都极不相称,这一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如粮市镇在职村支书年收入约3400元,离任村主干补助年约600元,该镇茶塘村离任支书感叹月补助仅能买2包芙蓉王烟,在任村支书一年的工资如在外面务工,两个月就能赚回。目前,全县村支部书记没有养老保险、人身保险及转岗就业保障措施,按现行政策,离任后即使符合离任困难村主干补助条件,每人每年也只能拿600元左右的困难补助,根本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2、队伍管理不实。一是培训教育不到位。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县、乡镇两级对村支书队伍的培训教育力度不够,专门培训少,以会代训多。二是奖优惩劣难到位。各乡镇对村支书的奖惩任免受很多因素制约,管理仅限于督促做工作。如黄土铺镇党委想免去个别不称职的村支书,但苦于后备力量匮乏,只能作罢。受家族势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人难以推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来。同时,3年的任期过短,一些村书记倾向于短期行为,有的书记怕得罪人、怕失选票,工作中胆小怕事。据调查问卷统计,79%的人认为当前三年一选的换届形式很有必要改为五年换届。三是重点监控难到位。个别村书记担心年轻人培养上来会“夺位”,也存在不愿意培养的倾向,上级组织很难一一发现。个别村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坚持不严,村支书民主意识不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3、培养渠道不畅。当前,该县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个别农村基层支部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马杜桥乡延甲村近几年发展的几名党员基本上是发展一个外出一个;粮市镇粮市村现有党员34名,其中外出务工党员16名,占47.06%,在家党员18名,占52.94%,在家党员除去离任村干部4名和现有支部班子3名成员,实际可培养进支部班子的在家党员只有11人,只占该村党员总数的32.35%,其中,在家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已达48岁。有些村由于可培可选对象少,有时不得已把个别学识、年龄、素质等并不突出的对象推上书记岗位。
三、有效途径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力求突破:
1、要在拓展培养渠道上求突破。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培养是基础,选拔是关键。要按照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不断拓展选拔培养渠道,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建立定向培养制度,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改善队伍结构。要着力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要在坚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等中间选拔村书记的同时,鼓励本乡本土的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和学农或法律、经济管理类的高校毕业生等党员担任村书记。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积极有序地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确保优秀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要进一步规范选拔程序,优化选举方式,严肃选举纪律,防范拉票贿选,教育广大农民珍惜手中政治权利,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消除家族势力影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和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要在提升能力水平上求突破。要加强村支部建设,健全民主评议和决策机制,带领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村党组织书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上级各类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户生产热情,壮大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村民主法制进程。要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要充分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尝试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平台,更新培训内容。着眼于素质提升,提高服务群众本领;着眼于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本领。要努力培养知识型、创业型、民主型、服务型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利用任职培训、示范培训、素质培训等形式,切实利用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依法维权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开辟各类党员生产培训基地,组织相关党组织书记分类、分期开展集中培训,切实让每一名村书记都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找到1-2条致富带富途径,切实让村党组织书记能够带领群众选好路子、出好点子、迈好步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3、要在工作保障上求突破。要注重工作连续性。当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村“两委”班子一届任职三年,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村里的发展。一般来说,换届选举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新的党组织书记和班子上任熟悉工作需要一段时间,一届村“两委”班子真正干事情的时间就仅剩下2年,任期过短,换届过于频繁,村书记在有限时间里难以确保工作计划的连贯性。要注重改善工作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快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让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办公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去处。要逐年增加村级转移支付比例,化解村级债务,在保证村干部正常工资待遇的基础上,保证村里有必要的办公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要继续深入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方便开展工作。要在重点关爱村书记的同时,统筹兼顾其他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等工作,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各乡镇要在重点工作上为各村出钱、出力、出点子,着力支持村书记开展工作,保障村书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
4、要在强化制度约束上求突破。要完善自我修养机制。“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一个村落的民风如何,干部的品性和作风具有导向作风。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农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必须加强修养,锤炼品行,率先垂范。县乡两级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用规范的形式,出台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从政行为规范,确保村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好公道正派,作风正派,情操高尚,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供广大村支部书记时刻注重世界观的改造,筑牢道德和法制防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要严格绩效考核机制。要按照“承诺、践诺、考诺、兑诺”为主要内容的“四步”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按照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践诺述职,村民点评、民主测评、量化考核、综合考评、公开结果等环节,综合评定不同等级,做到奖优惩劣,奖罚分明。要严格责任追究,健全不合格村支书调整制度。对那些思想意识差,人为造成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青黄不接局面的村书记,要严格责任追究,并予相应的法纪处罚。对那些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那些素质差、作风不良,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的,要严肃处理,并视其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