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licer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HICH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28例(观察组)和普通CT定位28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血肿穿刺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靶心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住院时间、冲洗次数以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肿清除率明显增加,且预后良好,差异均有统计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3D打印引导聚醚醚酮(PEEK)行儿童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骨肿物病儿资料,均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颅骨肿物切除后同时行PEEK材料的修补手术.结果
微流控技术是指在微米级结构中对流体进行精准控制的技术,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在应用于医学领域后被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检测方法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胶质
目的探讨侧脑室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侧脑室副神经节瘤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半年及1年复查,肿瘤切除术后病人愈后良好。结论增强MRI检查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可明确该病诊断,一经确诊早日行肿瘤切除术。
创伤性脑损伤是指外力对脑造成损害,其可导致认知、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创伤性脑损伤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开放性脑损伤后的病情进展机制,目前尚未完
目的探讨微小前交通动脉瘤被局部血管干扰、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前CTA及DSA难以诊断的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开颅探查,根据手术中具体情况,结合前交通动脉解剖特点,分析影像学漏诊的原因。结果 3例术前CTA载瘤动脉"成角凸起"类似正常血管折角,术中证实是微小动脉瘤;3例术前无法判断是动脉瘤还是分支血管,手术证实微小动脉瘤周围存在血管变异、成窗畸形等;1例误判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发现责任动脉瘤为术前造影未发现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7例均成功手术夹闭。术后随访6~24个月,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BSCM)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SC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BSCM完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未出现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轻微脑水肿3例,意识障碍2例,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病人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2个月,出现轻度视物模糊1例;出现癫痫症状2例,休息后缓解,发作频率较低;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脊髓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脊髓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发病率仅为脑胶质瘤的十分之一左右,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较为罕见.由于脊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且椎管内空间狭小,因此脊髓胶质瘤
目的探讨大脑中央核心区(cerebral central core,CCC)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分型方法及其对选择手术入路的指导意义,并分析内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CCC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外侧型(n=32)、内侧型(n=18)和混合型(n=4)。外侧型病人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内镜手术,内侧型病人采用经Kocher点-侧脑室额角入路内镜手术,混合型病人采用经Kocher点外侧额中回皮质造瘘入路。结果术后24 h复查头部CT显示脑实质血肿完全和近全清除52例(96.3%),大部分清除2
丘脑是疼痛传导通路中重要的脑区之一,疼痛的上行传导与下行调控通路中均有丘脑参与调节.组织损伤和负面情绪(如抑郁)都能引起痛觉敏化,但是否由不同的丘脑环路调控尚不清楚.
期刊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TRD病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辅助VNS治疗,分别在术前、开机后3个月和开机后9个月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