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文章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从生理学、心理学及训练学整合的角度探讨了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动作技能 讲解 示范
一、前言
学生的动作技能是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与示范的运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进行科学地研究,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划分及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
(一)讲解法与示范法的内涵
讲解与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是体育教学中语言教学法的一种最主要的、最普遍的形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及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借助语词明确技术动作概念,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而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直接以做动作的方式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示范,了解动作的外部形态特征,形成视觉表象而建立动作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划分依据
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本文所要探讨的动作技能仅限于体育活动中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阶段性特征,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在运动训练学中一般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其实,不论是生理学中的四段划分还是心理学及训练学中的三段划分,只是划分的角度不同而已,它们对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不同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身心特点的阐述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本文按照训练学中对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划分标准,同时将生理学、心理学和训练学各角度整合起来,分别探讨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
(三)讲解与示范法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应用
1.讲解与示范法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应用
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阶段,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条件反射暂时联系很不稳定,练习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表现出心理紧张,动作僵硬、不协调、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能量消耗多等;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知觉和理解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或规则,在头脑中形成技能的最一般的、最粗略的表象;动作概念模糊。
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动作的形态、方向、运动过程产生初步的视觉表象;通过简练、准确而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运动特征、用力过程和技术要点等信息进行积极地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地结合并交替进行,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协调活动,粗略地建立起较为完整和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且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要突出动作要点,不宜过多地注意有关动作的细微末节,同时注意讲解示范的速度不宜太快,尽可能把知觉和注意指向于各动作的主要特点上。此外,示范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年龄、身体条件和动作的难易来选择合适的示范方法,如结构简单的动作可作完整的动作示范,结构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示范时可先分解动作,抓住重点,反复练习,在学生掌握分解动作后再做动作组成示范,而教师的讲解必须起到引导观察的作用,特别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关键的地方讲清楚,并尽量与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动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另外,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教师的示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与示范法在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应用
第二阶段,即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随着正确动作概念的建立和本体感觉的不断准确,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别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日趋完善和精确,内抑制过程加强,分化、延缓及消退抑制都得到发展;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并且易受新异或强烈刺激的干扰,动作技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
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及时准确地给以正确技术的信息反馈,如重点部位、关键技术的语言提示和示范信号,不断强化正确技术,克服不协调因素,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动作质量;并且要不断强化正确技术的视觉表象,可采用正误对比示范,或者某一关键技术的重点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正确技术的运动感觉,体会重点技术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细节,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概念逐渐趋于清晰、准确。该阶段运用讲解和示范主要是为更好地揭示动作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因而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正确的动作。教师可通过完整与分解的分析示范讲解,注意分析每个动作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练习的个别要素上;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动作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的动作体系。
3.讲解与示范法在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应用
第三阶段,即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并且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了运动动力定型,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可在“低意识控制”下完成动作技能。
在该阶段,教师讲解示范的任务在于沟通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的结合并迅速促使其转化,因此准确的语言强化非常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把自己体会到的运动感觉通过示范告诉学生,还要进行细节的示范讲解,强调动作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技术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可通过讲解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使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教学中,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定型的技术动作,并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
三、小结
本文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规律,分别探讨了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切忌孤立的运用讲解示范法,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另外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穿插,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它学科中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默念练习”法和“表象训练”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即运用学生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等在头脑中形成的动作概念,来强化运动技术及战术的学习,并改进和巩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还应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及最新的能将之运用到教学中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鲜昭永.对技术课教学讲解与示范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2,(2):74-77.
[3]黄渭铭.浅论体育教学的艺术[J].体育与科学,1990,(5):47-48.
[4]杨化东.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示范[J].教学与管理,2006,(6):59-60.
[5]史辙.试述组织教学、讲解与示范的艺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73-74.z
[6]赵永杰.体育课中讲解与示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295-296.
[7]徐延昭.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心理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4):61-64.
[8]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1.
[9]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44-250.
[10]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6-303.
(作者单位:苏州市南环中学校 体育教研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动作技能 讲解 示范
一、前言
学生的动作技能是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与示范的运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进行科学地研究,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划分及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
(一)讲解法与示范法的内涵
讲解与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是体育教学中语言教学法的一种最主要的、最普遍的形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及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借助语词明确技术动作概念,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而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直接以做动作的方式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示范,了解动作的外部形态特征,形成视觉表象而建立动作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划分依据
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本文所要探讨的动作技能仅限于体育活动中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阶段性特征,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在运动训练学中一般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其实,不论是生理学中的四段划分还是心理学及训练学中的三段划分,只是划分的角度不同而已,它们对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不同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身心特点的阐述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本文按照训练学中对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划分标准,同时将生理学、心理学和训练学各角度整合起来,分别探讨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
(三)讲解与示范法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应用
1.讲解与示范法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应用
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阶段,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条件反射暂时联系很不稳定,练习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表现出心理紧张,动作僵硬、不协调、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能量消耗多等;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知觉和理解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或规则,在头脑中形成技能的最一般的、最粗略的表象;动作概念模糊。
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动作的形态、方向、运动过程产生初步的视觉表象;通过简练、准确而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运动特征、用力过程和技术要点等信息进行积极地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地结合并交替进行,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协调活动,粗略地建立起较为完整和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且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要突出动作要点,不宜过多地注意有关动作的细微末节,同时注意讲解示范的速度不宜太快,尽可能把知觉和注意指向于各动作的主要特点上。此外,示范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年龄、身体条件和动作的难易来选择合适的示范方法,如结构简单的动作可作完整的动作示范,结构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示范时可先分解动作,抓住重点,反复练习,在学生掌握分解动作后再做动作组成示范,而教师的讲解必须起到引导观察的作用,特别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关键的地方讲清楚,并尽量与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动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另外,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教师的示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与示范法在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应用
第二阶段,即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随着正确动作概念的建立和本体感觉的不断准确,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别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日趋完善和精确,内抑制过程加强,分化、延缓及消退抑制都得到发展;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并且易受新异或强烈刺激的干扰,动作技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
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及时准确地给以正确技术的信息反馈,如重点部位、关键技术的语言提示和示范信号,不断强化正确技术,克服不协调因素,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动作质量;并且要不断强化正确技术的视觉表象,可采用正误对比示范,或者某一关键技术的重点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正确技术的运动感觉,体会重点技术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细节,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概念逐渐趋于清晰、准确。该阶段运用讲解和示范主要是为更好地揭示动作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因而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正确的动作。教师可通过完整与分解的分析示范讲解,注意分析每个动作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练习的个别要素上;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动作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的动作体系。
3.讲解与示范法在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应用
第三阶段,即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并且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了运动动力定型,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可在“低意识控制”下完成动作技能。
在该阶段,教师讲解示范的任务在于沟通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的结合并迅速促使其转化,因此准确的语言强化非常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把自己体会到的运动感觉通过示范告诉学生,还要进行细节的示范讲解,强调动作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技术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可通过讲解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使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教学中,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定型的技术动作,并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
三、小结
本文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规律,分别探讨了讲解与示范法在其各阶段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切忌孤立的运用讲解示范法,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另外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穿插,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它学科中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默念练习”法和“表象训练”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即运用学生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等在头脑中形成的动作概念,来强化运动技术及战术的学习,并改进和巩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还应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及最新的能将之运用到教学中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鲜昭永.对技术课教学讲解与示范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2,(2):74-77.
[3]黄渭铭.浅论体育教学的艺术[J].体育与科学,1990,(5):47-48.
[4]杨化东.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示范[J].教学与管理,2006,(6):59-60.
[5]史辙.试述组织教学、讲解与示范的艺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73-74.z
[6]赵永杰.体育课中讲解与示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295-296.
[7]徐延昭.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心理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4):61-64.
[8]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1.
[9]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44-250.
[10]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6-303.
(作者单位:苏州市南环中学校 体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