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就当下小学美术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忽略贴近生活等,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理清教学任务和目标,鼓励学生开放性探索和自由式创造,构建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 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引言
美术不仅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传递学生绘画技巧、慰藉学生心灵、提升审美能力的任务。小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但由于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忽略了“美”与“术”的有机融合,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能力难以协同发展,整体美术教学效率不佳,亟待教师转变单一片面、万古不变的所谓普遍有效的教条式教学方式,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要想真正学好美术就需要大量的赏析和练习。如果一味地注重表面临摹,则很难感受到美术创造中的情感表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美术教学中,老师利用课件进行艺术讲解,简单地完成一些绘画技巧的传授后,让学生自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活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一些思维较为守旧的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自己的领域,实施起来驾轻就熟,将自己的美术从教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更加倾向于墨守陈规,这对于学生发散多元化思维显然极其不利。最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当代美术教育既注重技能的培养,同样注重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下美术教师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教学目标定位不甚清晰,存在重“术”轻“美”的情况,即忽略学生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从美术中获得熏陶和感染,以致于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二、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 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理念,为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只有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理念,才能为后续美术教学奠定基础,当代美术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术”的教学,而是应注重“美”和“术”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既具备鉴别真善美丑恶的辨识能力,也能掌握高超的绘画技巧,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2. 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同样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分析美术的教学课堂发现,学生对美术图像理解是存在不均衡性的,要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领略美术中的美感,更不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方面做特定的强化,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十分不利,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引发学生对图像的多元思考,促进其思维方式的形成。比如在对一副图片的讲解中,由于阅历和基础知识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其内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图片做出全方位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图画的多元化思考。
3. 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极具美感,然而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及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即“美”的忽略,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学生审美能力不足,而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作品蕴含的美,例如在“俯瞰山川”的教学中,以往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图片了解祖国的山川大河,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山河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河的壮阔,再结合欣赏感受、技能鉴赏等手段进行全方位赏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能。再比如在学习“光影变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蕴美,光影中不但有优美的图像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日常生活中的灯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光影的特征、色彩以及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领学生享受艺术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艺术图片中的“美”进行口头描述,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较为模糊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在审美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摘取一些该作品的评语,作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参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維、培养他们的综合美术素养,让他们真正步入艺术的殿堂。
三、总结
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内涵有着关键作用,但是就当下的美术课堂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定位偏差等问题,意味着在新时期,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理念和教学模式,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绘画技巧,最大程度上达到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晏晓倩.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商业故事,2017(04):117.
[2] 顾伊雪.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08):259.
【关键词】 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引言
美术不仅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传递学生绘画技巧、慰藉学生心灵、提升审美能力的任务。小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但由于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忽略了“美”与“术”的有机融合,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能力难以协同发展,整体美术教学效率不佳,亟待教师转变单一片面、万古不变的所谓普遍有效的教条式教学方式,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要想真正学好美术就需要大量的赏析和练习。如果一味地注重表面临摹,则很难感受到美术创造中的情感表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美术教学中,老师利用课件进行艺术讲解,简单地完成一些绘画技巧的传授后,让学生自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活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一些思维较为守旧的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自己的领域,实施起来驾轻就熟,将自己的美术从教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更加倾向于墨守陈规,这对于学生发散多元化思维显然极其不利。最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当代美术教育既注重技能的培养,同样注重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下美术教师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教学目标定位不甚清晰,存在重“术”轻“美”的情况,即忽略学生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从美术中获得熏陶和感染,以致于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二、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 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理念,为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只有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理念,才能为后续美术教学奠定基础,当代美术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术”的教学,而是应注重“美”和“术”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既具备鉴别真善美丑恶的辨识能力,也能掌握高超的绘画技巧,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2. 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同样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分析美术的教学课堂发现,学生对美术图像理解是存在不均衡性的,要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领略美术中的美感,更不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方面做特定的强化,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十分不利,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引发学生对图像的多元思考,促进其思维方式的形成。比如在对一副图片的讲解中,由于阅历和基础知识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其内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图片做出全方位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图画的多元化思考。
3. 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极具美感,然而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及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即“美”的忽略,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学生审美能力不足,而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作品蕴含的美,例如在“俯瞰山川”的教学中,以往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图片了解祖国的山川大河,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山河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河的壮阔,再结合欣赏感受、技能鉴赏等手段进行全方位赏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能。再比如在学习“光影变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蕴美,光影中不但有优美的图像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日常生活中的灯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光影的特征、色彩以及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领学生享受艺术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艺术图片中的“美”进行口头描述,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较为模糊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在审美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摘取一些该作品的评语,作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参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維、培养他们的综合美术素养,让他们真正步入艺术的殿堂。
三、总结
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内涵有着关键作用,但是就当下的美术课堂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定位偏差等问题,意味着在新时期,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理念和教学模式,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绘画技巧,最大程度上达到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晏晓倩.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商业故事,2017(04):117.
[2] 顾伊雪.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