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加识字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讹读字音、错写字形、误解字义的现象,不禁为之感叹。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务之急是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一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因此,对字的音、形、义强调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训练的力度也偏小。而学生呢,除了认识上的因素,还由于小学生缺乏较高层次的梳理、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哪些字应该认读或掌握心中无数,对学过的字词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拿不准。上述原因,致使学生对不少生难字,既不明其音,也不辨其形,更不解其义。
加强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这项规定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不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识不到规定的字数,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一目的。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首先要确定哪些字是教学的重点。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教委编制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了3500字,其中包括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能认读这些字是一个小学生阅读一般读物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小学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字的掌握情况,然后分析教材,进而把握阅读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这样,每学期所教的字,大致做到不重复、无疏漏。当然具体到哪篇课文,除依据课文所列的字词外,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识字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让他们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再作集中处理。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识字教学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教师抱怨学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却不能冷静地分析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不妨从学生的朗读、作业、测试等方面做些文章,注意搜集学生出错率较大的字音、字形、字义,讲清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纠正途径。下面归纳几法以资参考。
1.激励法
小学生识字主要靠自己,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激励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目的”,而要向学生阐明汉字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错误的危害性。激发学生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次,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听写、默写、检测,特别是定期举行的朗读和字词竞赛,能够鞭策学生保持自觉性,做到系统地巩固所学的字词。这些竞赛活动,避免了对学习字词搞突击、一蹴而就但收效甚微的不良现象。
2.辨义法
在课文分析或作业练习辅导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结合语境讲清字的基本义及其用法,达到辨义识记的目的,即辨义法。同音字方面,如词语“迫不及待”的“及”易误作“急”,必须讲明“及”的意思是“能够”,不是“着急”之意,不能写成“迫不急待”。可见,把“及”的意思讲清就可避免错误。类似词语“欢度(渡)”、“提(题)纲”、“贡(供)献”、“狼藉(籍)”、“喧(宣)宾夺主”、“川(穿)流不息”、“世外桃源(园)”、“前倨(踞)后恭”等的书写错误都可用辨义法纠正。对于形似字,说明其意义更有助于识记。如“染”字的右上部为什么是“九”而非“丸”?因为古时染料质量差,染物品时要反复进行,故以“九”表示浸染的遍数之多,这样就不会再把“染”写成“?”了。又如“初”宇,本义是做衣服刚开始的时候(以“刀”裁“衣”),所以用“衤”旁。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像“煞一熬”、“刺一剌”、“徒—徙”、“茶—荼”,“毫—亳”、“末一未”等。
3.歌诀法
汉字大都是合体字,具有表音、表义的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字或形似字,有些字的字音、字义也的确不好区分,这时可采用歌诀法帮助识记。如:“戍(shù)点戌(xū)横戊(wù)中空,戒(jiè)字去 | 就念戎(róng)”,“己(jǐ)空已(yǐ)半巳(sì)全连”,“除了‘刺、策、棘、枣’,都把口闭好”;“髦、髻、鬓、髫”都与头发有关,可据其位置编为:古人造字有诀窍,前“髦máo。”垂“髫tiáo”左右“鬓”,“髻”的位置在脑勺。一些笔画繁多的字也可采用此法,如:“赢”(“赢”字并不难,“亡”“口”“月”“贝”“凡”),“裹”(看“裹”不用烦,衣服挂两端,“果”字中间站);而有些汉字难记在于某个部件,如:“壑”字难在左上部件“?”,可仿人体形编歌诀识记:“卜”字打头,秃宝盖(冖)拦腰,“一”条山“谷”便是脚。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教会识字方法,努力创设多种的教学情境及手段,采取多样教学策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一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因此,对字的音、形、义强调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训练的力度也偏小。而学生呢,除了认识上的因素,还由于小学生缺乏较高层次的梳理、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哪些字应该认读或掌握心中无数,对学过的字词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拿不准。上述原因,致使学生对不少生难字,既不明其音,也不辨其形,更不解其义。
加强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这项规定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不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识不到规定的字数,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一目的。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首先要确定哪些字是教学的重点。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教委编制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了3500字,其中包括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能认读这些字是一个小学生阅读一般读物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小学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字的掌握情况,然后分析教材,进而把握阅读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这样,每学期所教的字,大致做到不重复、无疏漏。当然具体到哪篇课文,除依据课文所列的字词外,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识字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让他们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再作集中处理。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识字教学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教师抱怨学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却不能冷静地分析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不妨从学生的朗读、作业、测试等方面做些文章,注意搜集学生出错率较大的字音、字形、字义,讲清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纠正途径。下面归纳几法以资参考。
1.激励法
小学生识字主要靠自己,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激励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目的”,而要向学生阐明汉字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错误的危害性。激发学生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次,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听写、默写、检测,特别是定期举行的朗读和字词竞赛,能够鞭策学生保持自觉性,做到系统地巩固所学的字词。这些竞赛活动,避免了对学习字词搞突击、一蹴而就但收效甚微的不良现象。
2.辨义法
在课文分析或作业练习辅导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结合语境讲清字的基本义及其用法,达到辨义识记的目的,即辨义法。同音字方面,如词语“迫不及待”的“及”易误作“急”,必须讲明“及”的意思是“能够”,不是“着急”之意,不能写成“迫不急待”。可见,把“及”的意思讲清就可避免错误。类似词语“欢度(渡)”、“提(题)纲”、“贡(供)献”、“狼藉(籍)”、“喧(宣)宾夺主”、“川(穿)流不息”、“世外桃源(园)”、“前倨(踞)后恭”等的书写错误都可用辨义法纠正。对于形似字,说明其意义更有助于识记。如“染”字的右上部为什么是“九”而非“丸”?因为古时染料质量差,染物品时要反复进行,故以“九”表示浸染的遍数之多,这样就不会再把“染”写成“?”了。又如“初”宇,本义是做衣服刚开始的时候(以“刀”裁“衣”),所以用“衤”旁。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像“煞一熬”、“刺一剌”、“徒—徙”、“茶—荼”,“毫—亳”、“末一未”等。
3.歌诀法
汉字大都是合体字,具有表音、表义的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字或形似字,有些字的字音、字义也的确不好区分,这时可采用歌诀法帮助识记。如:“戍(shù)点戌(xū)横戊(wù)中空,戒(jiè)字去 | 就念戎(róng)”,“己(jǐ)空已(yǐ)半巳(sì)全连”,“除了‘刺、策、棘、枣’,都把口闭好”;“髦、髻、鬓、髫”都与头发有关,可据其位置编为:古人造字有诀窍,前“髦máo。”垂“髫tiáo”左右“鬓”,“髻”的位置在脑勺。一些笔画繁多的字也可采用此法,如:“赢”(“赢”字并不难,“亡”“口”“月”“贝”“凡”),“裹”(看“裹”不用烦,衣服挂两端,“果”字中间站);而有些汉字难记在于某个部件,如:“壑”字难在左上部件“?”,可仿人体形编歌诀识记:“卜”字打头,秃宝盖(冖)拦腰,“一”条山“谷”便是脚。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教会识字方法,努力创设多种的教学情境及手段,采取多样教学策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