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总是以惊人的相似娱乐大家。今日很多中国人被美国人和欧洲人视为“暴发户”,殊不知,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人也曾被当时所谓的“国际社会”视为暴发户而不屑一顾,但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美国人雄霸全球。
在马克·吐温所说的“镀金时代”里,美国人被欧洲人视为没文化的暴发户。尽管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的三十多年里发展迅速,但欧洲人却十分瞧不起美国,英国最著名的美学家约翰·罗斯金就很坦率地说,“到今天为止,我已经收到了足够多的邀请让我访问美国,但是,我不能生活在一个如此可怜的、没有一座城堡的国家,哪怕只呆一两个月。”
即便美国知识精英的代表人物亨利·詹姆斯,也将定居欧洲特别是英格兰视为理想,并抱怨美国没有君主,没有宫廷,没有贵族,没有乡绅,没有城堡,没有采邑,没有大教堂,没有修道院,没有伊顿,没有哈罗……尽管美国有了很多欧洲没有的,尤其是平等,但美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向往着欧洲。
崇尚乃至膜拜金钱的时代情绪是造就大批暴发户的关键所在。当时一位叫西奥多·帕克的牧师哭笑不得地告诉他的听众们:“金钱是现今国家最强大的力量。”
19世纪的最后35年,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房地产开发、卖矿以及大建铁路,一大批没有文化但却敢干、敢于突破道德乃至法律底线的人先富了起来。在这段漫长的黑色年代中,“格兰特主义”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官商不分,以权谋私,上行下效,贿赂公行,物欲横流。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达到了历史顶点,但它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也达到了历史顶点,患上了难以治愈的“工业文明综合征”。
南北战争结束后,人们渴望跻身上层社会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使得以表面斯文、真伪颠倒的所谓良好教养来掩饰物欲横流的庸俗世界的“高雅传统”,很快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种“高雅传统”不仅培植起造作的乐观主义,从而导致广泛的虚伪和道德迟钝;而且还助长了贪污、浪费和强烈的地方主义。那是一个私人别墅井喷式出现的时代,也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
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领导阶级忽视了文化传统和教育的时候,垄断资本家却意识到了文化改造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教育、文学等各种方式教导人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让人们接受现实,适应现实,热爱现实。
在他们的影响和支持下,学校、教堂、大众文学也都在灌输这种观念:富有象征着成功,贫穷象征着失败;对于穷人来说,向上的路只有一条,即凭借非凡的努力和机遇,跻身上流社会,而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不择手段。
这一切,都险些使美国沦为二流乃至三流国家,但好在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而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美国领导人顺应潮流掀起了进步主义运动的浪潮,不仅成功地反击了腐败和垄断,保护了自然环境,而且重拾了文化冲突,重塑了美国精神,从而为美国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思想基础。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不会自己变得强势起来,它需要制度创新作为支撑。在改善“暴发户文化”的过程中,文官制度的健全,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创设,反垄断法的强化,乃至自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文官制度改革使得做官不再是有利可图的事情,而是一种富有责任感和自尊意识的作为;遗产税和赠与税部分地改善了社会风气,反垄断有力地遏制了大企业及大资本家的嚣张和巧取豪夺;环境保护则遏止了大批量煤老板和矿老板的滋生……苦口婆心可以改变个体,唯有机制才能重塑众生!
在马克·吐温所说的“镀金时代”里,美国人被欧洲人视为没文化的暴发户。尽管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的三十多年里发展迅速,但欧洲人却十分瞧不起美国,英国最著名的美学家约翰·罗斯金就很坦率地说,“到今天为止,我已经收到了足够多的邀请让我访问美国,但是,我不能生活在一个如此可怜的、没有一座城堡的国家,哪怕只呆一两个月。”
即便美国知识精英的代表人物亨利·詹姆斯,也将定居欧洲特别是英格兰视为理想,并抱怨美国没有君主,没有宫廷,没有贵族,没有乡绅,没有城堡,没有采邑,没有大教堂,没有修道院,没有伊顿,没有哈罗……尽管美国有了很多欧洲没有的,尤其是平等,但美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向往着欧洲。
崇尚乃至膜拜金钱的时代情绪是造就大批暴发户的关键所在。当时一位叫西奥多·帕克的牧师哭笑不得地告诉他的听众们:“金钱是现今国家最强大的力量。”
19世纪的最后35年,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房地产开发、卖矿以及大建铁路,一大批没有文化但却敢干、敢于突破道德乃至法律底线的人先富了起来。在这段漫长的黑色年代中,“格兰特主义”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官商不分,以权谋私,上行下效,贿赂公行,物欲横流。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达到了历史顶点,但它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也达到了历史顶点,患上了难以治愈的“工业文明综合征”。
南北战争结束后,人们渴望跻身上层社会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使得以表面斯文、真伪颠倒的所谓良好教养来掩饰物欲横流的庸俗世界的“高雅传统”,很快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种“高雅传统”不仅培植起造作的乐观主义,从而导致广泛的虚伪和道德迟钝;而且还助长了贪污、浪费和强烈的地方主义。那是一个私人别墅井喷式出现的时代,也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
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领导阶级忽视了文化传统和教育的时候,垄断资本家却意识到了文化改造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教育、文学等各种方式教导人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让人们接受现实,适应现实,热爱现实。
在他们的影响和支持下,学校、教堂、大众文学也都在灌输这种观念:富有象征着成功,贫穷象征着失败;对于穷人来说,向上的路只有一条,即凭借非凡的努力和机遇,跻身上流社会,而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不择手段。
这一切,都险些使美国沦为二流乃至三流国家,但好在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而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美国领导人顺应潮流掀起了进步主义运动的浪潮,不仅成功地反击了腐败和垄断,保护了自然环境,而且重拾了文化冲突,重塑了美国精神,从而为美国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思想基础。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不会自己变得强势起来,它需要制度创新作为支撑。在改善“暴发户文化”的过程中,文官制度的健全,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创设,反垄断法的强化,乃至自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文官制度改革使得做官不再是有利可图的事情,而是一种富有责任感和自尊意识的作为;遗产税和赠与税部分地改善了社会风气,反垄断有力地遏制了大企业及大资本家的嚣张和巧取豪夺;环境保护则遏止了大批量煤老板和矿老板的滋生……苦口婆心可以改变个体,唯有机制才能重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