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改进质量监督方式、推进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完善工程质量监督配套法规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建议,为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法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新型的、先进的施工工艺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这是所有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面临的任务。
1 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对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监督对象主要是从事施工、设计等的专业人员,因此不仅需要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丰富经验。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素质要求,一些地方甚至是随便安插一些人进入质量监督部门,根本没有考虑监督人员的专业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造成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人员素质无法满足监督工作需要。
1.2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信息网络化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促进质量监督信息的共享,推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执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体由于受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因素影响,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化进程缓慢,仍然以传统的监督方式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1.3监管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施工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已经逐渐暴露出很多缺陷,加之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法规条文之间存在冲突,给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带来许多问题。
1.4监督方式相对单一
实际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但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单纯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仅仅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难免会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对工程质量无法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不能充分保证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监管的有效性。
2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2.1改进质量监督方式
面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改进质量监督方式,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监督方式。
2.1.1 健全完善工程質量监督告知制度,工程建設一开始就应明确将质量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告知建设各方,让工程建设各方能够自觉按照质量监督要求规范质量行为。
2.1.2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相结合的监督运行机制,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结果均列为监督对象,通过采取日常监督、监督巡查和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等形式,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施全覆盖监督,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2.1.3 完善以随机检查为主的监督检查方式,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行为的随机巡查和抽检,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2.2强化质量监督队伍建设
质量监督队伍是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质量监督队伍的规模、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2.2.1 应积极争取人员编制,采取公开选拔方式将高素质人员吸纳到监督队伍中,逐步壮大质量监督队伍。
2.2.2 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培训,重点抓好一线监督队伍技术标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促使监督人员通过培训尽可能多的扩充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2.2.3 实行质量监督人员高门槛准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师资格制度,所有监督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注册资格才能上岗,倒逼质量监督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2.3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
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①可以为质量监督过程中各类信息的记录、处理、分析等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②可以对工程项目监督实现即时的信息掌握和差别化质量管理,在同等人员配置下能够降低管理难度,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效率。正是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的优势,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体量大幅增长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降低质监人员工作难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方便社会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保证质量监督的公开公正和阳光透明。
2.4完善工程质量监督配套法规
纵观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可发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完善建设法律体系上,健全的建设法律体系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及时修改完善和实际不相符的规定,鼓励支持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调整地方性的建筑法规,确保监督工作进行的合理有序。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对于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优化建筑施工的同时提高监督工作效率,落实监督的作用,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33(7):227~229.
[3]卢秀生.浅谈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2,(6):27~29.
[4]陆建秋.探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36~37.
作者简介:胡臻,身份证号码:410102197603211517
霍相宇,身份证号码:4101821988051403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法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新型的、先进的施工工艺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这是所有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面临的任务。
1 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对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监督对象主要是从事施工、设计等的专业人员,因此不仅需要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丰富经验。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素质要求,一些地方甚至是随便安插一些人进入质量监督部门,根本没有考虑监督人员的专业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造成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人员素质无法满足监督工作需要。
1.2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信息网络化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促进质量监督信息的共享,推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执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体由于受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因素影响,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化进程缓慢,仍然以传统的监督方式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1.3监管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施工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已经逐渐暴露出很多缺陷,加之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法规条文之间存在冲突,给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带来许多问题。
1.4监督方式相对单一
实际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但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单纯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仅仅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难免会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对工程质量无法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不能充分保证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监管的有效性。
2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2.1改进质量监督方式
面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改进质量监督方式,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监督方式。
2.1.1 健全完善工程質量监督告知制度,工程建設一开始就应明确将质量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告知建设各方,让工程建设各方能够自觉按照质量监督要求规范质量行为。
2.1.2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相结合的监督运行机制,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结果均列为监督对象,通过采取日常监督、监督巡查和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等形式,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施全覆盖监督,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2.1.3 完善以随机检查为主的监督检查方式,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行为的随机巡查和抽检,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2.2强化质量监督队伍建设
质量监督队伍是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质量监督队伍的规模、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2.2.1 应积极争取人员编制,采取公开选拔方式将高素质人员吸纳到监督队伍中,逐步壮大质量监督队伍。
2.2.2 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培训,重点抓好一线监督队伍技术标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促使监督人员通过培训尽可能多的扩充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2.2.3 实行质量监督人员高门槛准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师资格制度,所有监督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注册资格才能上岗,倒逼质量监督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2.3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
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①可以为质量监督过程中各类信息的记录、处理、分析等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②可以对工程项目监督实现即时的信息掌握和差别化质量管理,在同等人员配置下能够降低管理难度,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效率。正是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的优势,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体量大幅增长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降低质监人员工作难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方便社会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保证质量监督的公开公正和阳光透明。
2.4完善工程质量监督配套法规
纵观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可发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完善建设法律体系上,健全的建设法律体系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及时修改完善和实际不相符的规定,鼓励支持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调整地方性的建筑法规,确保监督工作进行的合理有序。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对于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优化建筑施工的同时提高监督工作效率,落实监督的作用,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33(7):227~229.
[3]卢秀生.浅谈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2,(6):27~29.
[4]陆建秋.探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36~37.
作者简介:胡臻,身份证号码:410102197603211517
霍相宇,身份证号码:410182198805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