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因材施教;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并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科学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对于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下面就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一点儿看法。
一、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有真实情境和意义的任务。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它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之中,通过使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它强调外部(主要是老师)支持与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实践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演示作用,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一般来说,精讲多上机,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是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掌握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的学习和探索能力。老师在任务设计时,根据可操作性,应该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一节课的开始,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课本中的例题,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然后让学生试着实现,再设计一个比例题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任务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在下面巡视,个别辅导,及时观察学生使用情况,对共性问题可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
二、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前几年,我们如东县教育局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提出了"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十六字的指导方针。这些新的思想,也是我们每位位老师制定工作计划,从事教学实践的法规依据,是评判我们教学工作成效的依据。其中"因材施教",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计算机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计算机在我国还处于普及阶段,只有少数同学家里有计算机,可以讲,大部分同学家里根本没有计算机,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有的学生吃不饱,及有可能会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又因为"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从基础抓起,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从易到难耐心地去辅导,扶着学生前进,同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则要更多地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比如申请QQ、网易免费电子邮箱、个人博克等,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学习任务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学生帮学生,"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很理想。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的学生难教,高中的老师难做。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在高中,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时甚至无法进行。我想担任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教学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可没有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玩计算机游戏很感兴趣,许多学生只想玩游戏,沉迷于游戏世界、上QQ聊天之中。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往往没有多大兴趣。有可能上课时任你喊破嗓子,也会被学生喧哗淹没。迟到,早退,旷课,乱扔垃圾。有时你如果管得严了,学生就厌烦你。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本质需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学习生活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今天的学习会使他们能够获得终生的幸福。我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和能力为本,坚持一个原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敢于相信学生,原谅学生的过错;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学习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老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生机赶鸭子上勃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作者简介:潘红卫(1978.11--)女, 江苏如东人,中学二级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因材施教;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并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科学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对于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下面就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一点儿看法。
一、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有真实情境和意义的任务。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它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之中,通过使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它强调外部(主要是老师)支持与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实践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演示作用,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一般来说,精讲多上机,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是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掌握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的学习和探索能力。老师在任务设计时,根据可操作性,应该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一节课的开始,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课本中的例题,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然后让学生试着实现,再设计一个比例题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任务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在下面巡视,个别辅导,及时观察学生使用情况,对共性问题可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
二、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前几年,我们如东县教育局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提出了"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十六字的指导方针。这些新的思想,也是我们每位位老师制定工作计划,从事教学实践的法规依据,是评判我们教学工作成效的依据。其中"因材施教",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计算机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计算机在我国还处于普及阶段,只有少数同学家里有计算机,可以讲,大部分同学家里根本没有计算机,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有的学生吃不饱,及有可能会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又因为"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从基础抓起,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从易到难耐心地去辅导,扶着学生前进,同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则要更多地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比如申请QQ、网易免费电子邮箱、个人博克等,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学习任务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学生帮学生,"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很理想。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的学生难教,高中的老师难做。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在高中,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时甚至无法进行。我想担任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教学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可没有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玩计算机游戏很感兴趣,许多学生只想玩游戏,沉迷于游戏世界、上QQ聊天之中。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往往没有多大兴趣。有可能上课时任你喊破嗓子,也会被学生喧哗淹没。迟到,早退,旷课,乱扔垃圾。有时你如果管得严了,学生就厌烦你。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本质需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学习生活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今天的学习会使他们能够获得终生的幸福。我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和能力为本,坚持一个原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敢于相信学生,原谅学生的过错;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学习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老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生机赶鸭子上勃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作者简介:潘红卫(1978.11--)女, 江苏如东人,中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