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点比较艰涩难懂,大部分学生无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导致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提问,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并且初步掌握知识点相关内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对接下来的学习制订一定的计划。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且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准确了解自身的学习成果,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它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不仅仅需要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也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发挥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学习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学会自立。同时,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再逃避,凭借自身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迎难而上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困境中形成坚定的意志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创建不合理
教学中部分教师无法创建适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提升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合理情境的创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无法贴近实际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才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课堂上以教师意志为主导进行教学活动,习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重点难点,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无法有效理解和消化,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思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创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慣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逐渐拥有正确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认真听讲,并且主动针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不再盲目地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1]。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预习中发现的难点进行重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使用正确的方法,能够从心理上理解预习为数学学习带来的好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上学习时,对知识点更加轻松自如地理解和掌握,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透彻的学习,并且不断加深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传授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由于小学生个性比较活泼,在教学活动中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找出身边关于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后,再开始讲解图形的性质、特点等,为下一步讲解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等内容提供教学基础[2]。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由浅入深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了解图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顺序,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点学习要领。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能够进行不断的交流,保证学生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建合适的情境,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重量知识“克与千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哪个重一些?”提问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掌握的常识思考,并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拿出大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进行重量的猜测,这时学生就会思考重量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师开始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实例与教材知识点对比而展开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克与千克的重要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传授换算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时,能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加快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想要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四)分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学习水平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能力差异较小的小组,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给小组分配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在学习时互相配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2]。由于小学生自律意识不强,教师在分组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创建适合的学习情境,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玲珍.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25):162-163.
[2]熊座成.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16):213.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并且初步掌握知识点相关内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对接下来的学习制订一定的计划。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且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准确了解自身的学习成果,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它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不仅仅需要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也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发挥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学习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学会自立。同时,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再逃避,凭借自身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迎难而上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困境中形成坚定的意志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创建不合理
教学中部分教师无法创建适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提升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合理情境的创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无法贴近实际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才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课堂上以教师意志为主导进行教学活动,习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重点难点,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无法有效理解和消化,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思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创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慣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逐渐拥有正确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认真听讲,并且主动针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不再盲目地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1]。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预习中发现的难点进行重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使用正确的方法,能够从心理上理解预习为数学学习带来的好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上学习时,对知识点更加轻松自如地理解和掌握,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透彻的学习,并且不断加深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传授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由于小学生个性比较活泼,在教学活动中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找出身边关于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后,再开始讲解图形的性质、特点等,为下一步讲解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等内容提供教学基础[2]。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由浅入深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了解图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顺序,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点学习要领。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能够进行不断的交流,保证学生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建合适的情境,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重量知识“克与千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哪个重一些?”提问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掌握的常识思考,并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拿出大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进行重量的猜测,这时学生就会思考重量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师开始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实例与教材知识点对比而展开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克与千克的重要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传授换算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时,能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加快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想要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四)分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学习水平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能力差异较小的小组,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给小组分配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在学习时互相配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2]。由于小学生自律意识不强,教师在分组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创建适合的学习情境,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玲珍.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25):162-163.
[2]熊座成.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