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高效课堂”模式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v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复习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中考前的总复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并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1.高效复习课模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有: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它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科学素质。根据课标,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复习经验,建立了“高效复习”的课堂模式如下:课前知识梳理‘建立知识结构’课堂重点强化课后巩固训练。
  2.高效复习课模式解读
  2.1课前知识梳理
  首先呈现考点,然后用具体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本与笔记,自主梳理相关的知识,由学生自主完成。针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侧重课本,给学生自己完成,以具体的题目出现。课前知识梳理的题目设计主要包含有两部分:一是参考教参,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出来;二是体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呈现所学的知识,将第二环节联系起来。
  2.2建立知识结构
  结合学生的自主梳理,围绕中考的考点,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可以以表格、图表等形式给出。
  2.3课堂重点强化
  围绕中考的考点、热点、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清楚的、容易出错或易混淆的,老师设计题目,进行重点讲解。突出方法和思路,然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课堂测评,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讲评。此环节至少针对80%以上的学生,内容安排以20分钟为宜。
  2.4课后巩固训练
  课后复习巩固,围绕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一般为6:3:1,主要针对80%以上的学生,同时兼顾到优秀学生。题量以晚修10~15分钟完成为宜。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一个核心: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
  老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已经学会什么,作为老师在复习课前应该基本了然于心。这一点是老师备课中最容易遗漏却也是最困难的一点。做好这个环节就会避免上课做很多无用功,那么如何备好学生呢。第一点就是通过学生前一晚的习题反馈出来的问题,第二点就是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老师要用好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在知识点整理的过程中遗漏的,模糊不清的,都是在复习课上要再次讲解的内容,并且还要为此设立专项的练习,以供复习后再次巩固。
  3.2两个关键:一是课前学生的自我梳理知识点,二是课上学生的小组互助学习
  第二天要复习什么内容,在前一天晚自习明确出示复习提纲和复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梳理整合知识。让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学法进行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个过程中要突出知识所反映的物理属性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层次,完成知识结构图,以及各知识点间存在的关系,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且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同时复习自己已经做过的试卷,尤其是试卷上当时做错的习题,再次练习看是否已经掌握。第二天的课堂开始就由各个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整理的知识点,然后小组内成员完善各自的知识点,做到取长补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像别的同学请教自己前晚在试卷复习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学习小组的划分成员很重要,必须是好中差搭配,这样才能让好的学生能够带动部分差生,选择一个小组长,控制整个学习的过程,并且当部分问题在本组得不到解决,小组长可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3三个技巧:一是独学,二是互学,三是群学
  独学就是开始的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点,梳理本节知识网络,回顾错题,这样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扎扎实实得到落实。(这个过程由晚修25分钟完成)。
  互学就是小组内互相完善知识点,解答组内成员疑难知识点的过程。
  群学这个步骤就由老师登场表演,称为能力提升,包括“明确难点、考点,针对训练、试卷答疑”三个环节。明确难点即明白、清楚本单元知识重点特别难点,以及这章内容的重点考点,最近四年中考考了几分,基本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针对训练”即针对中考考点,出示由老师师精选的典型题,呈现方式可以是印好的习题,也可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可节省资源和精力,二可发挥多媒体信息广、容量大的优势)。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回答,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的知识的漏洞和错误、偏差等问题充分暴露。检测后要及时纠错、分析、评价。这一环节,一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较高的师生互动的频率;二要教师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充。达到评讲一道题,澄清一个“难点”带动一类题的目的。通过对该试题的内容或知识“扩一扩”,引带相关一类知识的复习;通过对该试题的形式或问法“变一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环节,最显教师的把握教材重难点乃至通晓命题技巧和了解学生“病症”的综合业务能力。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试卷答疑”即针对学生讨论试卷错题后还存在的少数共性问题,教师再次讲解。(这个过程需要课堂20分钟完成)
  四个高效:这样的复习课要实现四高:学生课前晚修整理知识的高效率,课堂的高效益,教师的高水平,准备习题的高质量。
  最后五分钟,再次让学生独学,学生根据老师本节课的复习的内容,自己回归课本,思考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答疑,
  4.课例
  4.1课前知识梳理
  4.1.1考点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4.1.2考点细化(每一节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1)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是通过___来认识力的。
  (2)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也可以使物体的___发生改变;
  (3)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___,因此,力的作用是___的。
  (4)力的单位是___,符号__,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__;
  (5)力的三要素是__,__,__。只要其中一个因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改变;
  (6)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测量前若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一定要___;
  (7)重力是指因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我们可以用___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墙面是否竖直;
  (8)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g=9.8 N/kg其含义是___;
  (9)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和__会影响到物体的稳定性;
  (10)假如没有重力,树上的苹果不会落到地面,河水就不能流动,月球就会离地球而去……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__。
  (1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__和__。
  (13)说出两个增大摩擦力的实例:__,__;
  说出两个减小摩擦力的实例:__,__。
  4.1.3基础训练(侧重每一节具体的过程与方法)略
  4.2建立知识结构(体现知识内在联系)
  
  (2)图1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请你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运动项目比赛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
  问题1:__
  解答:__
  问题2:__
  解答:__
  
  4.3.2课堂测评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4.4课后复习巩固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3.如图3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
  B.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千克
  
  5.如图4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6.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
  
  (1)请你把表格填完整;
  (2)甲、乙实验结果表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
  (3)__实验结果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兴趣”成了焦点,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活动,应由过去的知识的“搬运工”变成知识的“装潢设计者”,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一堂思想品德课是否精彩,教师往往要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过去令学生乏味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课前设计热身活动,可创设宽松、温暖的班级气氛;课中引入丰富
期刊
1.让现实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问题就在于观念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在转
生本教学,生一层含义指的是学生,是教师教的对象,另一层含义是生命,是人的生命;本是根本、原则和出发点的意思,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本教学就是以生命为根本出发点的教与学的過程。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师生本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