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PV16E7在各类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10例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湿疣、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0例宫颈浸润癌及10例正常宫颈标本行HPV16E7、Rb及E2F1的测定。结果:Rb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E2F1则在宫颈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且E2F1的阳性表达率和HPV16E7呈正相关。结论:HPV16E7与E2F1的直接结合,导致肿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