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象形文字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由图画演变而来,可以象形表意,体现了古人亲近自然、意在言外的思维特点。故此,笔者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入象形文字的世界,从文字的起源开始,根据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见字识人,由字入景,辨字悟情,感受汉字文化的渊源精深。

一、从“车”到“轼”和“辙”:见字识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关系。于是,笔者引用古老的象形文字来区分人物——“轼”和“辙”都有“车”字旁。一方面,“车”的甲骨文(见图1)表示车前有一道供人在登车远望时倚靠的横木,《说文解字》里说:“轼,车前也,从车,式声。”“苏轼”一名源于车前横木,当人站到横木上远望时,则是“瞻望”,故引申出苏轼的字“子瞻”。另一方面,《说文》有言:“辙,车迹也。”车轮压过道路留下的痕迹称“辙”。他们兄弟俩的名字都与车相关。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区分“三苏”的关系了。
  我们还可由名字联系到人物的生平。以苏轼为例,苏洵曾言:“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苏父希望苏轼有大用而不张扬。纵观苏轼一生,哪怕被贬黄州,也留下了《赤壁赋》这样的绝唱,可谓才思卓越,当然,与车前横木的沉默相比,他个性更豪放洒脱。
  此外,学生常困惑于秦观的“观”字是读“guān”还是“guàn”。从“观”字的甲骨文(见图2)来看,《说文解字》里说:“观,谛视也,从见,雚声。”“观”字本指大鸟瞪眼往远看,引申为“洞察”之意,后发展出“guàn”的音,指“宫门外张示法令的亭台”和“道教庙宇”。秦观年少时即博览群书,游历多地,胸怀大志,结合其字“少游”来看,他的“观”字读“guān”音更合适。
  名字里往往寄寓了深刻含义与美好愿望,它们与造字时的意义和引申义相关。当我们介绍人物时,有时不妨从名字的象形体入手,简明地分析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山”和“水”到“峡”:由字入景




  当我们学习郦道元《三峡》一文时,笔者从象形字体入手,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感受三峡山高水险、神奇雄丽的特点。
  《昭明文选·蜀都赋》说:“经三峡之峥嶸,躡五屼之蹇滻。”仇兆鳌注:“山峭夹水曰峡。”“峡”字有两山之间夹水的意思。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山”字的甲骨文(见图3)和“水”字的甲骨文(见图4)组合出“峡”字的象形字体(见图5)。从这个临时创造的“甲骨文”中,学生较快地感知了三峡的整体形象——两岸皆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悬崖峭壁中有滔滔江流奔涌而下。
  接着,学生在文中圈出含有“山”旁和“氵”旁的字。其中,带“山”字旁的字有“岩”“嶂”“巘”等。比如,“岩”字的甲骨文(见图6)可以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体现了山的高大峻峭;“嶂”字指山像屏風一样连绵不绝。由此,学生从“重岩叠嶂”一词中窥见了三峡千峰万仞、巍峨险峻、连绵起伏之态。
  同理,《三峡》一文中也有不少带有“氵”旁的字,其中,“素湍绿潭”一词中“湍”字的甲骨文(见图7)指人拄着拐杖小心涉水,即水流甚急;“潭”字的金文(见图8)可引申出“平静深渊的水”的含义。“素湍绿潭”四个字形象描绘了一幅三峡春冬图——白色的激流在山崖间奔涌,绿色深潭倒映着青林翠竹,热闹与宁静共处。

三、从“庐”到“闲”:辨字悟情




  同一个意思通常可用不同汉字表示,而它们传达的微妙情感各有区别。比如陶潜《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和“望”字谁更适合呢?它们都表示“看”,但前者是无心之态,后者指有意为之,这两个字的对比可说明汉字是能传情达意的。故此,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象形含义方面来探究作者的志趣和情意。
  当学生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真意”时,一名学生选择了“结庐”一词。他展示了“庐”字的金文体(见图9),并说道:“‘庐’的金文的外层结构指墙体缺失的房屋,里层结构表示煮兽肉的炉子,合起来就是可简单炊煮的屋舍,堪称‘陋室’。陶渊明用‘庐’字指代自己的房子,说明他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离开名利场,隐于山村田野中。”学生从“庐”的金文开始,思考文字表层含义背后作者的理想,入情入境。
  另一例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字。“闲”字的第一种金文形态(见图10)在《说文》里释为:“閑,闌也。从門中有木。”可引申为“无用”之意;对于“闲”的另一金文形态(见图10),《说文》有言:“閒,隟也。从門,从月。”指月亮进入门内,即人结束白天的劳累后迎来夜晚的休憩,引申为“悠闲自得”之意。综上,一个“闲”字道尽了作者在政治上遭遇贬谪、有志不遇的自嘲与悲凉,以及在夜游时见月下美景,空灵闲适、悠游自在的自许与达观。于是,学生借“闲”字两种不同的象形体穿越时空,走进苏轼在月下散步时细微幽深的心境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会读、会写、会用,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追溯汉字本源,通过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帮助学生打开古诗文学习的大门。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具有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知中华民族幽深丰富的心灵世界,领悟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说:“生活是甘苦相融的交响乐。”而瑞士的一位音乐家则能在交响乐中真正品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路易斯喜欢阅读报纸,每看一页报纸时,他的大脑中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如A版是蓝色,D版是绿色,H版是黄色。  这是他们的幻觉?不,这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会刺激人的感官,使人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同时会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看到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重视阅读之后对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偶有涉及,但没有形成主流认识。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阅读教学的关注要从知识的掌握、问题的回答,转到对素养的培育。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看,阅读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决定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责无旁贷,而寻找到有效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