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是政府“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体现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对无障碍道路要求性高。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内涵和特点,并对无障碍设计如何满足不同特殊人群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市政道路设计;无障碍设计;理念;要点;改进措施
引言:
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的关怀为根本宗旨。从城市文明角度来说,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面向的人群不单单包括某些行动存在障碍的残疾人群体, 还包括诸如小孩、推婴儿车的母亲、 伤病患者以及携带重物者等身体健全人群。障碍与残病并不是等同的,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类型的概念,但同属于市政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到的人群。我们城市文明程度尚在建构当中,尊重弱者的文明意识尚未真正融入到城市管理方式当中,亟待从理念上加以转变。具体到市政无障碍设计方面,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在道路无障碍设计时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如人行道无障碍设计尚未全面覆盖,在特殊的路段并没能做到很好的无障碍考虑,另一方面,正常人也时不时地挤占无障碍通道,如将机动车停靠在盲道上等现象还很普遍存在。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充分予以考虑,确保无障碍设计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加重视对人文的关怀。
一、新设计理念的提出
传统的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念,认为就是在道路设计时,顾及到残疾人如肢体活动不便者和盲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特别的专用通道或对道路做出特别的设计,消除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出行差别的一种设计思想。这种理念无疑是狭隘的,因为有障碍的人不一定是残疾人,无障碍也不一定是正常人,目前有人已提出残疾和障碍是不挂钩的,所以笔者认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应该是针对所有群体需要而且还能顾及到其心理层面的设计,即既能满足老弱病残,也适合健康年轻人需要;既能让人们身体活动畅通无阻,也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舒展,在客观条件上,设计出无障碍的市政道路。但是,这样的无障碍道路,在城市仍然没有发展得足够充分,更需要大力推广,而且还有待完善。
二、无障碍设计的新内涵
在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 通常把社会中的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身体健康、 行动自如的健康人; 另一种就是由于某些原因, 其在社会上的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 形成了一个存在障碍的群体, 主要包括小孩、 残疾人、病患以及推婴儿车的人和携带重物的人员等。 障碍和残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障碍是指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出于某些特定的环境造成的, 障碍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解决途径来进行克服的, 而残疾往往是天生的或者是在后天中由于某些意外造成的, 往往是身体机能出现了严重的缺陷。由此可见, 存在障碍的全体是可以变化的。比如, 一个存在上肢残疾的人, 在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基本上不存在障碍, 但是在走电动扶梯或者是挤比较拥挤的公交车时就存在一定的障碍, 如果对这些存在障碍的设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进行适当地优化, 则障碍群体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三、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很多残疾人的伤残状况各不相同, 因此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在进行市政设施的设计时要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时, 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制定出了 《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物质环境导则及事例》 中做出了四个指导的原则, 分别为可接近性、 可达性、 安全性、 无障碍等。 在社会生活中, 障碍群体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残疾人群的数量, 其所活动的区域和时间的跨度更大, 活动也更频繁, 不同的障碍人群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①安全性, 存在障碍的群体在是使用无障碍设施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②可达性, 障碍人群可以利用无障碍设施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③人性化,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人群的使用需求, 并尽可能在满足障碍群体使用的情况下兼顾其他群体的使用需求。
目前,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而随着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更新, 在進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群体之间的不同需求, 来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进行优化, 比如盲道、 信号系统、 坡道、 交通标志等等,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对每一个障碍群体的反应特点进行综合的考虑,同时在每个无障碍设施的节点设计时, 最好在满足障碍群体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方便正常群体的使用。
四、 肢体障碍的无障碍设计的改进
坡道是一种常见的无障碍设施, 坡道大体上分为缘石坡道和行进坡道两种, 行进坡道的坡度一般来说比较小, 乘坐轮椅的肢体障碍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 而缘石坡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证坡面的平整,下出口要高于行车道以保证残疾人的通行安全。在台阶的优化设计时, 要综合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和宽度及其相应的尺寸标准。在坡度比较大的人行通道以及过街天桥等处要设置扶手, 既为障碍人群起到提示作用, 也可以保证障碍人群的通行安全, 同时在路面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颜色警戒, 以便引起行人的注意。
五、针对语言障碍人群的无障碍设计
针对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就需要在方向上识别上做文章。一般而言,可在道路上设置一些表现或是标识牌等等一些显眼的交通标志,所设立的标志的位置要明显,简单明了, 使得绝大多数的人能够很快的进行识别, 文字的凹凸要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大小要适中, 以便人们能够清楚的看清楚。如对存在语言障碍的小孩子、病患老年人来说,光有醒目的标志不行,可能他们都无法领会其中的意思,这就需要根据小孩和老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如对所有的设计符号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创新设计,使其具有了符合小孩、老年人等人群认知能力的特点即简单明了,符号标志之间距离要变大设计出形象的符号。若是指向的标志、人体的标志、车辆的标准等等都需要设计的标准化, 并且符号和文字要使用填充的形式进行设计。
六、视觉障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改进
盲道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达不到设计预期的使用效果, 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盲道设计工作中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盲道中的圆点型的行进以及条形的行进在视觉障碍的人群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明确的指示出行进的方向, 且圆点型的提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盲人所处位置的变化, 但不能提示所处环境的变化, 再者就是盲道的提示砖和星级没有明确的针对目标, 对一些银行、 医院、 超市的一些具体场所的具体方位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辨别。在对当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进行改进时, 要对盲道的感知功能加以改进, 充分利用现有盲道上的路砖具有很多圆点和条形的特征。在路砖设计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信息, 在对方位的定型砖块主要是将方形的砖块制作成不同的道路, 制作成有一到四道由一端低到一端慢慢变高的搓板性棱条, 制作成专用的 “方为定位转” , 在盲道上适合的位置设置一些导盲的路牌, 并在路牌上用盲文和汉字进行标注。
七、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障碍群体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市政工程中也设置了一部分无障碍设施来满足障碍群体的社会需要。然而, 在现有的很多无障碍设施中, 由于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使得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群体的需求, 更新无障碍设计的理念, 使无障碍设施更好地为障碍群体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应生,张荣,程明华.基于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
2、刘玉柳.浅谈残疾人与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设计[J].广西城镇建设.2010(06).
3、王卫雷.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4、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 2013, 22:147~148
【关键词】 市政道路设计;无障碍设计;理念;要点;改进措施
引言:
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的关怀为根本宗旨。从城市文明角度来说,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面向的人群不单单包括某些行动存在障碍的残疾人群体, 还包括诸如小孩、推婴儿车的母亲、 伤病患者以及携带重物者等身体健全人群。障碍与残病并不是等同的,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类型的概念,但同属于市政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到的人群。我们城市文明程度尚在建构当中,尊重弱者的文明意识尚未真正融入到城市管理方式当中,亟待从理念上加以转变。具体到市政无障碍设计方面,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在道路无障碍设计时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如人行道无障碍设计尚未全面覆盖,在特殊的路段并没能做到很好的无障碍考虑,另一方面,正常人也时不时地挤占无障碍通道,如将机动车停靠在盲道上等现象还很普遍存在。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充分予以考虑,确保无障碍设计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加重视对人文的关怀。
一、新设计理念的提出
传统的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念,认为就是在道路设计时,顾及到残疾人如肢体活动不便者和盲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特别的专用通道或对道路做出特别的设计,消除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出行差别的一种设计思想。这种理念无疑是狭隘的,因为有障碍的人不一定是残疾人,无障碍也不一定是正常人,目前有人已提出残疾和障碍是不挂钩的,所以笔者认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应该是针对所有群体需要而且还能顾及到其心理层面的设计,即既能满足老弱病残,也适合健康年轻人需要;既能让人们身体活动畅通无阻,也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舒展,在客观条件上,设计出无障碍的市政道路。但是,这样的无障碍道路,在城市仍然没有发展得足够充分,更需要大力推广,而且还有待完善。
二、无障碍设计的新内涵
在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 通常把社会中的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身体健康、 行动自如的健康人; 另一种就是由于某些原因, 其在社会上的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 形成了一个存在障碍的群体, 主要包括小孩、 残疾人、病患以及推婴儿车的人和携带重物的人员等。 障碍和残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障碍是指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出于某些特定的环境造成的, 障碍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解决途径来进行克服的, 而残疾往往是天生的或者是在后天中由于某些意外造成的, 往往是身体机能出现了严重的缺陷。由此可见, 存在障碍的全体是可以变化的。比如, 一个存在上肢残疾的人, 在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基本上不存在障碍, 但是在走电动扶梯或者是挤比较拥挤的公交车时就存在一定的障碍, 如果对这些存在障碍的设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进行适当地优化, 则障碍群体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三、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很多残疾人的伤残状况各不相同, 因此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在进行市政设施的设计时要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时, 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制定出了 《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物质环境导则及事例》 中做出了四个指导的原则, 分别为可接近性、 可达性、 安全性、 无障碍等。 在社会生活中, 障碍群体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残疾人群的数量, 其所活动的区域和时间的跨度更大, 活动也更频繁, 不同的障碍人群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①安全性, 存在障碍的群体在是使用无障碍设施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②可达性, 障碍人群可以利用无障碍设施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③人性化,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人群的使用需求, 并尽可能在满足障碍群体使用的情况下兼顾其他群体的使用需求。
目前,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而随着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更新, 在進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群体之间的不同需求, 来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进行优化, 比如盲道、 信号系统、 坡道、 交通标志等等,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对每一个障碍群体的反应特点进行综合的考虑,同时在每个无障碍设施的节点设计时, 最好在满足障碍群体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方便正常群体的使用。
四、 肢体障碍的无障碍设计的改进
坡道是一种常见的无障碍设施, 坡道大体上分为缘石坡道和行进坡道两种, 行进坡道的坡度一般来说比较小, 乘坐轮椅的肢体障碍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 而缘石坡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证坡面的平整,下出口要高于行车道以保证残疾人的通行安全。在台阶的优化设计时, 要综合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和宽度及其相应的尺寸标准。在坡度比较大的人行通道以及过街天桥等处要设置扶手, 既为障碍人群起到提示作用, 也可以保证障碍人群的通行安全, 同时在路面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颜色警戒, 以便引起行人的注意。
五、针对语言障碍人群的无障碍设计
针对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就需要在方向上识别上做文章。一般而言,可在道路上设置一些表现或是标识牌等等一些显眼的交通标志,所设立的标志的位置要明显,简单明了, 使得绝大多数的人能够很快的进行识别, 文字的凹凸要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大小要适中, 以便人们能够清楚的看清楚。如对存在语言障碍的小孩子、病患老年人来说,光有醒目的标志不行,可能他们都无法领会其中的意思,这就需要根据小孩和老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如对所有的设计符号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创新设计,使其具有了符合小孩、老年人等人群认知能力的特点即简单明了,符号标志之间距离要变大设计出形象的符号。若是指向的标志、人体的标志、车辆的标准等等都需要设计的标准化, 并且符号和文字要使用填充的形式进行设计。
六、视觉障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改进
盲道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达不到设计预期的使用效果, 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盲道设计工作中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盲道中的圆点型的行进以及条形的行进在视觉障碍的人群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明确的指示出行进的方向, 且圆点型的提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盲人所处位置的变化, 但不能提示所处环境的变化, 再者就是盲道的提示砖和星级没有明确的针对目标, 对一些银行、 医院、 超市的一些具体场所的具体方位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辨别。在对当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进行改进时, 要对盲道的感知功能加以改进, 充分利用现有盲道上的路砖具有很多圆点和条形的特征。在路砖设计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信息, 在对方位的定型砖块主要是将方形的砖块制作成不同的道路, 制作成有一到四道由一端低到一端慢慢变高的搓板性棱条, 制作成专用的 “方为定位转” , 在盲道上适合的位置设置一些导盲的路牌, 并在路牌上用盲文和汉字进行标注。
七、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障碍群体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市政工程中也设置了一部分无障碍设施来满足障碍群体的社会需要。然而, 在现有的很多无障碍设施中, 由于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使得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障碍群体的需求, 更新无障碍设计的理念, 使无障碍设施更好地为障碍群体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应生,张荣,程明华.基于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
2、刘玉柳.浅谈残疾人与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设计[J].广西城镇建设.2010(06).
3、王卫雷.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4、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 2013, 2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