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培养
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与人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就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了。如何利用好教材去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作者简介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我们的教材中,入选作品的作者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的艰辛成长的故事片。他们的成长经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效仿。对于老师特别是学生来说更加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无不是我们今天教育所不能缺少的,利用好作者的故事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意义非常大。如杜甫的一生充满坎坷,穷困潦倒的他始终不忘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朱自清,文弱书生所显示出来的“大丈夫”气概让世人称颂;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遭遇人生的种种不幸后终成享誉中外的文学家……
教材中古今中外的作者都可以是我们用来教育学生的教材,只要我们能深入去挖掘,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便有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利用文中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格
当前的中学生,特别想张扬个性,彰显自我。因此,对伟人名人便特别的崇拜。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经历,了解伟人名人背后的故事,从中学习借鉴,汲取激励自我的养料,提高自身的价值定位。
教材中有不少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中卓有成就的人物事迹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主人翁有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小人物;有在大戈壁默默坚守一鸣惊人的科学家;有直面人生悲欢离合的艺术家……教师在上课时对这些人物作详细的介绍,简明扼要的评价,突出他们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扣动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们认识到,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伟人名人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如何将爱国主义化为具体的行动,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为日后在建设祖国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还有福楼拜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让他们知道,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能作出巨大贡献,除有非凡的能力外,首先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
三、利用文中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展示形象,进入意境为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进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础和外部的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因文而异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素养的目的。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练,学生能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丰富。如在朱自清的《春》中,我们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体悟到作者细腻的人生情怀,在最后的排比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勇往直前,走向成功充满活力的一面,多诵读,必然会产生一种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的感觉。
又如在学习《爱莲说》中,我们的老师经常着眼于莲的高洁品质,但很少的老师会对淤泥加以赞赏,试想,如果没有淤泥提供的养料,哪会有美丽的荷花?正因为有了大戈壁的艰辛,才更能彰显研制“两弹”的科学家的不凡成就。这样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化的人格。
四、利用文本意蕴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人格教学的有关内容还零星地散落在课文的意蕴中。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教师就必须首先将这些潜在的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并融会于心。如《背影》,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中心,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父爱母爱的细微却淳厚;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懂得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心理品质;在讲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人美、景美和精神美,从而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随时随地与人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应当舍小我顾大家,不惜舍青春为祖国慷慨赴死,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美。
语文教育中语文能力和人格的融合还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超越落后的意识,敢于变革腐败的现象……这些都与人格的关系十分密切,也与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今的语文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唯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培养
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与人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就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了。如何利用好教材去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作者简介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我们的教材中,入选作品的作者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的艰辛成长的故事片。他们的成长经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效仿。对于老师特别是学生来说更加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无不是我们今天教育所不能缺少的,利用好作者的故事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意义非常大。如杜甫的一生充满坎坷,穷困潦倒的他始终不忘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朱自清,文弱书生所显示出来的“大丈夫”气概让世人称颂;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遭遇人生的种种不幸后终成享誉中外的文学家……
教材中古今中外的作者都可以是我们用来教育学生的教材,只要我们能深入去挖掘,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便有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利用文中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格
当前的中学生,特别想张扬个性,彰显自我。因此,对伟人名人便特别的崇拜。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经历,了解伟人名人背后的故事,从中学习借鉴,汲取激励自我的养料,提高自身的价值定位。
教材中有不少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中卓有成就的人物事迹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主人翁有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小人物;有在大戈壁默默坚守一鸣惊人的科学家;有直面人生悲欢离合的艺术家……教师在上课时对这些人物作详细的介绍,简明扼要的评价,突出他们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扣动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们认识到,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伟人名人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如何将爱国主义化为具体的行动,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为日后在建设祖国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还有福楼拜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让他们知道,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能作出巨大贡献,除有非凡的能力外,首先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
三、利用文中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展示形象,进入意境为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进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础和外部的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因文而异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素养的目的。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练,学生能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丰富。如在朱自清的《春》中,我们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体悟到作者细腻的人生情怀,在最后的排比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勇往直前,走向成功充满活力的一面,多诵读,必然会产生一种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的感觉。
又如在学习《爱莲说》中,我们的老师经常着眼于莲的高洁品质,但很少的老师会对淤泥加以赞赏,试想,如果没有淤泥提供的养料,哪会有美丽的荷花?正因为有了大戈壁的艰辛,才更能彰显研制“两弹”的科学家的不凡成就。这样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化的人格。
四、利用文本意蕴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人格教学的有关内容还零星地散落在课文的意蕴中。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教师就必须首先将这些潜在的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并融会于心。如《背影》,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中心,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父爱母爱的细微却淳厚;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懂得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心理品质;在讲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人美、景美和精神美,从而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随时随地与人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应当舍小我顾大家,不惜舍青春为祖国慷慨赴死,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美。
语文教育中语文能力和人格的融合还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超越落后的意识,敢于变革腐败的现象……这些都与人格的关系十分密切,也与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今的语文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唯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