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一、把关爱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把关爱学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仅仅是把学生视为可倾倒的容器和任意充塞的书橱。我们应强调的是:尊重,并不等于迁就;提倡自主,也不等于百依百顺;群言堂,更不等于乱言堂。为了使课堂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定位模式,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去拓宽、去聯想;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指导但不指挥,参谋但不代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关爱学生渗透到德育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光是教书,同时包括品德、人格教育。“德”给人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智”给人以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智育与德育是教学过程中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新一代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这就不能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强调智育的同时进行德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之外,另加一些政治口号,而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要讲理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讲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问题,讲国家建设、学好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
三、让关爱学生扎根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尽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就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不把其视为亲人,不把其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要想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四、让关爱学生长驻教师博爱心灵之中
教师应有公正博爱之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简单的。因权势、金钱而爱等,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具有惩恶扬善、爱憎分明品质的真正公民,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同时,要做到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教师应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更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一、把关爱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把关爱学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仅仅是把学生视为可倾倒的容器和任意充塞的书橱。我们应强调的是:尊重,并不等于迁就;提倡自主,也不等于百依百顺;群言堂,更不等于乱言堂。为了使课堂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定位模式,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去拓宽、去聯想;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指导但不指挥,参谋但不代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关爱学生渗透到德育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光是教书,同时包括品德、人格教育。“德”给人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智”给人以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智育与德育是教学过程中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新一代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这就不能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强调智育的同时进行德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之外,另加一些政治口号,而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要讲理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讲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问题,讲国家建设、学好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
三、让关爱学生扎根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尽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就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不把其视为亲人,不把其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要想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四、让关爱学生长驻教师博爱心灵之中
教师应有公正博爱之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简单的。因权势、金钱而爱等,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具有惩恶扬善、爱憎分明品质的真正公民,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同时,要做到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教师应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更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