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才,“先人后才”。社会不断发展、只有认真分析德育教育的缺失原因,在内容与形式上合理规划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 缺失 内容与形式 发展
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而德又是排在第一位。人才,“先人后才”,因此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当前学校周边环境、课堂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负面影响不小,这就给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因此,正确面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现状,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德育教育的合理规划,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对物质的普遍追求使人们放松对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建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思潮汹涌而入,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学生心理和行为失衡,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等与社会进步不和谐的错误观点。其次,受当前经济利益的刺激,“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因为这些,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学校以升学率为标杆,忽视学生德育的教育,而且在德育的工作中,模式单一,内容陈旧,方法枯燥,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不为学生所接受。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是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造成他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同时,家长们受“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影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或回避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中学德育教育中的缺失无疑给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迫使我们去分析这些缺失原因,对德育教育的发展合理规划,方能让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中学德育教育要在形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避免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单向教学关系――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满堂灌输。而是要采取一种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深入德育教育情境之中,让他们感同身受,反思来达到一种情感和道德的升华。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创设情境,学生体验。中学的德育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然后回归于生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艰辛及其感恩生活。例如母亲节来了,可以号召孩子们为母亲做点什么,如亲自为母亲洗脚,这一情境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教育,从这次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生活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身为儿女的他们懂得十月怀胎的母亲的艰辛,懂得生活需要感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人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能够感同身受的时候,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善于联系身边以及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或者能够感同身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觉自发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学生开口说话讨论。真理越辩越明,有争议的问题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碰撞中,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也会更快。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社会涌现的值得思考的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这一群体接收信息速递快,思维活跃,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念辨析等其他形式,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道德学习,磨练道德意志。他们也会非常愿意参与问题的讨论,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中学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要与社会和学生紧密相结合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把握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走向,找准影响学生思想情绪的热点和敏感点,主动适应学生需求搞教育,要具体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忌搞“一刀切”、开“一剂药”,“以不变应万变”,否则势必会造成中学德育教育的僵化与呆滞。
(1)德育教育结合社会发展。在过去的范跑跑事件中,社会上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范跑跑坦城,敢讲真话,也有人认为范跑跑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人,除此之外从这一事件还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觀点。例如教师职业是否神圣,说与不说,说真话与说假话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思想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道德评判的多元化。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德育教育绝不可以简单化,机械化,不可以以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评价所有的事。
(2)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结合。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因人而异,而且自身有免疫效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在德育教育中,要求过高,过急,超出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至于欲速则不达,出现相反效果。坚持以人为本,那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德育教育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灵活运用,分清阶段,对象,实事求是对待,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利于实现整个德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相互补充,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取得教育思想上的共识,将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组织起来,关心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大教育格局。
总而言之,中学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确面对,精心策划,不断更新观念,摸索创新,才能最大的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缺失 内容与形式 发展
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而德又是排在第一位。人才,“先人后才”,因此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当前学校周边环境、课堂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负面影响不小,这就给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因此,正确面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现状,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德育教育的合理规划,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对物质的普遍追求使人们放松对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建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思潮汹涌而入,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学生心理和行为失衡,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等与社会进步不和谐的错误观点。其次,受当前经济利益的刺激,“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因为这些,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学校以升学率为标杆,忽视学生德育的教育,而且在德育的工作中,模式单一,内容陈旧,方法枯燥,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不为学生所接受。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是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造成他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同时,家长们受“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影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或回避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中学德育教育中的缺失无疑给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迫使我们去分析这些缺失原因,对德育教育的发展合理规划,方能让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中学德育教育要在形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避免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单向教学关系――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满堂灌输。而是要采取一种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深入德育教育情境之中,让他们感同身受,反思来达到一种情感和道德的升华。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创设情境,学生体验。中学的德育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然后回归于生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艰辛及其感恩生活。例如母亲节来了,可以号召孩子们为母亲做点什么,如亲自为母亲洗脚,这一情境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教育,从这次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生活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身为儿女的他们懂得十月怀胎的母亲的艰辛,懂得生活需要感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人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能够感同身受的时候,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善于联系身边以及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或者能够感同身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觉自发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学生开口说话讨论。真理越辩越明,有争议的问题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碰撞中,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也会更快。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社会涌现的值得思考的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这一群体接收信息速递快,思维活跃,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念辨析等其他形式,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道德学习,磨练道德意志。他们也会非常愿意参与问题的讨论,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中学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要与社会和学生紧密相结合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把握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走向,找准影响学生思想情绪的热点和敏感点,主动适应学生需求搞教育,要具体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忌搞“一刀切”、开“一剂药”,“以不变应万变”,否则势必会造成中学德育教育的僵化与呆滞。
(1)德育教育结合社会发展。在过去的范跑跑事件中,社会上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范跑跑坦城,敢讲真话,也有人认为范跑跑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人,除此之外从这一事件还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觀点。例如教师职业是否神圣,说与不说,说真话与说假话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思想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道德评判的多元化。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德育教育绝不可以简单化,机械化,不可以以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评价所有的事。
(2)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结合。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因人而异,而且自身有免疫效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在德育教育中,要求过高,过急,超出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至于欲速则不达,出现相反效果。坚持以人为本,那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德育教育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灵活运用,分清阶段,对象,实事求是对待,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利于实现整个德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相互补充,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取得教育思想上的共识,将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组织起来,关心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大教育格局。
总而言之,中学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确面对,精心策划,不断更新观念,摸索创新,才能最大的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