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当先,六旬保洁员12年带着痴呆养母扫大街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养母扫大街

被人领养,养母呵护童年


  2018年9月10日早上7点不到,60岁的薄树林将93岁的养母徐锦英,搀进他的装有遮阳棚的电动三轮车里,让养母在泡沫海绵加工的坐凳上坐好。为了让车里更宽敞,他把扫把、铲子等工具都插放在遮阳棚外面。7点10分准时赶到保洁地段,薄树林开始扫马路,边扫边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车上的养母。每扫出二三十米远,他就放下扫把,把电三轮骑过来,然后继续扫。他这样做,就为了让养母离自己近一些……为了照顾如今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养母,他舍弃了舒适的工作岗位,选择了最苦的清洁工,因为这份工作“能把老母随时带在身边”。
  这是一对不寻常的母子,他们的相遇就是一场缘分。时间追溯到1958年9月,薄树林出生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三勤村一户刘姓人家,由于祖辈“成分”不好,家道中落,薄树林的降生无疑让这个已经有两个儿子的家庭负担变得更加沉重。迫于生计,父亲25天后把他送给了十里外的一户人家。但因为他太过瘦弱,那户人家怕养不活,又把他送到了公社托儿所。连云港灌南的薄金和、徐锦英夫妇看他实在可怜,在他不满一岁时把他抱回了家。
  养父母以种田为生,同样生活拮据,但因为没有孩子,薄树林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许多欢乐与希望。事实上,养父母,尤其是养母徐锦英对薄树林视如己出,偶尔有些好吃的,总是让他多吃一点。薄树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上学时养母多次偷偷塞给他煮鸡蛋的情景。“那个年代,家里母鸡生的蛋,都要拿去卖钱的,换回盐和酱油。家里人根本舍不得吃。”每当回忆起这美好往事,薄树林便感觉心里暖暖的。
  薄树林五六岁时,一个下雨天的夜里,他突然得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不止,浑身难受。养母急得不得了,把他包裹好背起来,自己只在头上顶块布挡雨,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泞的土路,跑到两公里外的赤脚医生那里求救。打针吃药以后,养母当晚又背着他冒雨跑回了家。结果第二天,养母自己病倒了。
  更加让薄树林难以忘怀的是,养母不顾养父的反对,辛辛苦苦攒钱,坚持供他读书。去学校的路坎坷崎岖,养母总是穿着钉鞋,驮着他上学、放学,有时还会偷偷塞给他1毛钱,让他买油条面饼吃。薄树林体贴养母的不易,既懂事又勤奋,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实际上在那个年代,薄树林周围的孩子基本上只读到初中就回乡务农了。但淳朴的养母坚信,“读书才有出路”。 于是她舍不得吃穿,把最好的都省给了薄树林,不遗余力地支持他读书上学。薄树林后来虽然和大学失之交臂,但高中毕业的他还是成为附近几个村庄学历最高的人,顺利应聘上了镇上小学的数学老师,后来又做了初中老师。

带母寻亲,我照顾你一辈子


  大约上小学五年级时,薄树林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是被抱养的事实。最初和同村的孩子闹别扭,他被别人骂是“抱来的野孩子”,甚至还有流言说,他是被遗弃的私生子。薄树林大吃一惊,回到家问养父母到底是怎么回事。徐锦英夫妇俩当时守口如瓶,怎么也不肯承認。可后来有一次他和养父吵架,养父大概是气极了,脱口而出:“你不要在这个家待下去了,你是我抱来的,我现在就把你抱回去!”“难道我真的不是你们亲生的……”眼前的父母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薄树林确认了自己的身世,整个人瞬间呆住了。


养子养母相依相伴

  在宗族观念强烈的农村,“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的想法从此扎根于薄树林的心田,但碍于养父母的恩情,他把这个愿望深埋在了心底,直到1992年养父去世后,他才踏上寻亲路。那时,薄树林已经在养母的张罗下成家立业,而且任教于新庄中学,和务农的妻子育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虽不富足,但生活过得平静而幸福。
  尽管如此,薄树林还是坚持要找到亲生父母。当然,回常州认亲前他先征得了养母的同意。那时,养母还没有患上老年痴呆,头脑很清醒。一天,薄树林试探着问养母:“妈,我要不要去找找亲生父母?”养母先是一愣,过了一会儿说:“我觉得你应该去找,苏南毕竟比我们苏北生活条件好,孩子们在那边读书也容易有出息。总之只要你们好,我怎样都无所谓。”“那如果找到了,你愿意跟我走吗?你跟我走的话,我就到那边去;你不跟我走,我就不过去了,留下来照顾你。”
  “我跟你走,我跟你一道去。”养母回答得很干脆。当时已经68岁的养母为了成全儿子的心愿,为了儿孙的前途,毅然决定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离开熟识的远亲近邻,前往陌生的地方居住。听着养母的话,薄树林心头一震,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动情地说:“妈,你放心,不管亲生父母能否找到,我都会照顾你一辈子,你就是我亲娘!”养母呵呵一笑说:“我知道,你是个孝顺儿子。”后来通过养母提供的线索,薄树林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亲生父母。
  刘家两位老人已经年迈,看到小儿子回来老泪纵横,都说愧对于他。薄树林看着白发苍苍的亲生父母,早就没有了埋怨之心,只是一个劲地向父母问好。为了让薄树林在常州立足,叔叔、哥哥们以及远亲近邻都来帮忙,帮他构建常州的家。叔父把自己的房子腾出一部分借给他们住,二哥还帮薄树林的妻子找了份工作,生产队也借了5亩田让薄树林先种着。
  然而,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产队借给薄树林的田地被征用了。为支撑家庭开销,薄树林最终进了一家环卫所。“人家看我有点儿文化,就让我学开轧压垃圾的车辆,负责驾驶轧压垃圾车。”
  然而,就在薄树林带着养母刚过上几年安稳生活时,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年岁增长,2005年,徐锦英患了老年痴呆症。这对薄树林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养母痴呆,他尽心陪护


  自养母患上老年痴呆症后,行动不受控制,经常在外面闯祸:一不留神,她就跑到邻居家翻箱倒柜,把邻居的衣服当成自己的穿在身上;别人家菜地里的菜,她拔回家硬说是她种的;好好的窗玻璃,她无缘无故就砸掉了;家里有用的东西被她扔了,外面没用的垃圾她倒给捡了回来……为此,薄树林夫妇一边好言劝她,一边还得不时向四邻赔礼道歉。
  除了在外面闯祸,养母在家里也不消停,脾气越来越古怪,动辄对儿媳恶语相向。对此,薄树林想了个办法:“我媳妇有些耳背,平时在家,我就故意不让她戴助听器,这样养母骂她她也听不到,可以减少很多矛盾。”
  可养母病情的发展超出了薄树林的想象,她开始不断跑出门,却又想不起回家的路。薄树林几乎每天都要在小区里的各个车库、周围路边寻找母亲。一天中午,薄树林发现养母不见了,立即骑上车四处寻找,可找到晚上也没找到,薄树林急了,发动所有亲戚一条街一条街地找,还打电话报了警。最后养母被派出所送回来时,他才知道,养母出门后找不到家,走累了只好坐在路边。那天下着小雨,养母衣着单薄,冻得浑身发抖。路过的好心人看她可怜,将她送到了派出所。
  有两次意外,让薄树林惊吓不小。一天清晨,薄树林一眼没看见,养母到菜田乱走,被蛇咬伤了脚,蹲在地里不能动弹。火速把养母送进医院后,薄树林陪护了整整一天一夜没敢合眼。另一次是村里来了戏班子,薄树林夫妇前往观看,半场他提前回家看养母,却发现她摔倒在楼梯口,额头上鲜血直流。
  自此之后,薄树林对养母的看护倍加用心,坚持24小时陪伴。晚上,他就睡在养母隔壁房间,为了方便照看,他特意在墻上掏了个洞,睡觉也不敢脱衣,一有动静,立即爬起来察看。“他根本就睡不了一个安生觉。”妻子郑勇梅说起丈夫,很是心疼,“他一晚上要起来三四次,看妈妈还在不在床上,或者给她盖被子、倒马桶,陪她上厕所。如果妈妈不小心把身上弄脏了,擦洗、换衣、晾晒的工作,全部是他做的。他对老人的细心和耐心,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说起养母的房间,薄树林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因养母住的地方其实是三勤新苑小区的一间车库改造的。为什么不让母亲住在小区的房子里呢?薄树林叹息说,养母得了老年痴呆后,会把外面的垃圾通通捡回来,还时常把家里有用的东西扔了或乱砸,还会不停地敲别人家的门,影响邻居。不得已他只好给养母找了一个僻静的住处,而他自己也搬到养母隔壁的车库,和养母吃住在一起。

带母上班,孝心感动一座城


  怎样确保养母不会走丢呢?薄树林为此伤透了脑筋。妻子每天操持繁重的家务和自留地里的农活,疲惫不堪;二女儿生孩子后,妻子又去她家帮忙照顾孩子。家里只剩下自己和养母了,他只能靠自己。
  为了防止白天再出意外,薄树林想出“绝招”:干脆将养母带去一起上班。薄树林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养母洗脸穿衣、照顾她吃早饭,然后带着她一起出门。但薄树林很快发现自己驾驶轧压垃圾车,很难做到将老人置于身边。于是2007年春节过后,薄树林与环卫所领导协商,能不能让他当清洁工去打扫村道,这样虽然比开垃圾车收入要少一些,但能与养母寸步不离。领导听了薄树林的话,对他敬佩不已,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样,每天清晨,早起的路人便会看到这温馨的一幕——五六十岁的儿子发动环卫车,将后座上的垃圾斗、铁铲、扫把放到一边,然后扶着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太稳稳地坐上去。儿子扫地时,老人便坐在车上看着他,有时也会到路边的花坛里帮着捡垃圾;老人发脾气了,儿子便赶紧掏出热水、饼干,哄老人“听话”。薄树林坦言,做清洁工比起之前开垃圾车,不仅辛苦,而且收入减少了,但能带着老母亲,他感到很安心。
  整整十余年带着痴呆老母亲扫马路,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对薄树林而言却是真实日常。无数网友赞美他:“薄树林是最美孝子,他的大爱之举感动了常州一座城!”但薄树林没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他只希望老母亲没病没灾多活几年,好让他有机会再多报几年恩。让薄树林欣慰的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已经93岁的养母身体依然硬朗,老年痴呆的症状还有了适度好转。而他也成了“感动江苏十大人物”“常州孝子”,荣入“中国好人榜”!2018年3月,薄树林荣获2017年度“感动中国”提名人物!面对这些荣誉,他只淡淡一笑,说:“只要她在一天,我就会带着她,照顾好她一天。她养我小,我养她老。照顾自己的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可称道的!”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捂”带有暖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不能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变化而定,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春季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
期刊
投身公益创办“爱心衣橱”  乔颖在北京一家大型房企干了近20年,本想工作到50岁就退休完成她的环游世界之梦,2011年,一條微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条微博是一位爱心人士发的,还附有几幅图。第一幅图是冬天北京的孩子们在室温18℃的教室里学习。而在同一时刻,在偏远大山深处却有着我们看不见的寒冷:贵州底泥小学室内最低温度为零下1℃、云南城山子小学室内最低温度为零下2℃。微博主人动情地写道:“城市里
期刊
陈建斌夫妇与大儿子老虎陈建斌与蒋勤勤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  2004年,陈建斌与蒋勤勤在电视剧《乔家大院》剧组相识。当时蒋勤勤是国内耀眼的女明星,才貌俱佳,被琼瑶赞为“轻柔似水,灵气逼人”。而陈建斌外形粗犷,性格内敛。  那时蒋勤勤对陈建斌特别讨厌,可她不知道,陈建斌却对她一见钟情。从看见蒋勤勤的第一眼起,陈建斌就觉得,眼前这个女孩十分漂亮,他有种想呵护她一辈子的冲动。只是蒋勤勤对此一无所知,而且
期刊
准岳母嫌我出身农门  我和女友晓娜谈了3年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仍不愿带我见她爸妈。在我的抗议下,她才说了实话:“我不是不愿意带你见我爸妈,而是不敢。我妈对我和姐姐有言在先,谁找农村出来的男人当老公,就打断谁的腿。大姐夫家在本市,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老妈也想让我像姐姐一样,找个有出息的城里对象!”  晓娜的话让我颇感意外。我生气地说:“成与不成,总得争取一下吧?这样藏着掖着算什么事儿!”晓娜
期刊
很多人在感冒、发烧、腹泻等“小病”出现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输液,觉得这样“好得快”。其实,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手术”,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其间,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的安全性。  有感染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很快就会发作。皮肤软膏、滴眼液等外用药多在局部起效,对身体其他部位影响较小。口服药风险居中,它是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全身
期刊
1.感觉、知觉衰退。眼睛老花,听力不如從前,味觉迟钝,以前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了。  2.记忆力衰退。熟人的名字总是记不起来,读书时前边看后边忘,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3.想象力衰退。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脑子晚上不如上午清醒。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  4.语言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又啰唆。  5.思维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  6.情感不稳定。较
期刊
手机已从当初的通信工具变成了生活中的必备品,德国互联网公司的最新调查发现,近年全球公众每天对着手机屏幕的时间明显增加,巴西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最多,每天近5小时,中国人居第二位,每天3小时。  颈椎——低头时如同脖子上挂了两个大西瓜。玩手机要摆正姿势,不正确的低头姿势会给颈椎带来很大负担。头部低至60度时,颈椎承受的重力约为34.4公斤,相当于给颈椎挂了两个超大西瓜。医生说:“因颈椎病来看门诊的年轻
期刊
姜志扬(左)与董硕挪用大学生活费救“哥哥”  2017年1月12日,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董硕回山西运城老家度寒假。到家第二天,一个远房亲戚到他家做客,闲聊中告诉他:“姜志扬被火烧得可惨了,现在还躺在医院里,不知命能否保住!”  董硕心里一紧,“姜志扬”三个字勾起了他的回忆。董硕8岁那年,母亲不幸因肝癌去世,他与父亲董金才相依为命。2011年春,经人介绍,董金才与姜志扬的母亲梁荷芝组建家庭。14岁的
期刊
空喜一場
期刊
葛根、白芍、威靈仙、木瓜各30克,麻黄、地龙、红花各10克,桂枝、骨碎补各15克,淫羊藿、川芎、炒莱菔子各12克,三七粉4克(冲服),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14剂为1个疗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