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始于新疆的制度分析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新疆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数量超越男生,成为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的开端.具有典型“新疆特征”的生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等“正式制度”以及经济结构、性别文化、教育与职业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综合在一起意外地影响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供求关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始于新疆的结构性根源.解答这一问题,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女性化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理解性别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内涵、理解“制度”包含的教育意义与性别意义、理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教育逻辑与性别逻辑不无启迪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复现了作为新媒体的广播在-20世纪50年代如何进入中国农村,以及如何与农村社会发生互动的历史进程.研究发现,相比于物理空间层面,更重要的是广播在机制层面进入乡村,具体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