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今陕西省西安市)早上的春雨打湿了街上的浮尘,客舍周围被洗刷过的柳树的枝条, 看起来青翠欲滴。 对那些马上要分别的人来说, 这场春雨显得那么惆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市)之后,我们就很难再相见了。 王维的送别诗中,除了渭城驿馆外的送别,还有城郊山野之中的分离——
山中送别
【唐】王维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首句“山中相送罢”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匠心独运之处在一个“罢” 字。“罢”是结束的意思。“柴扉”是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而成。前两句写送别了友人之后,太阳落山了,作者关上了柴门。 这里没有描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 也没有渲染离别之际的气氛, 而是用关掩柴门这个不经意间的举动, 传递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落寞。
后两句,诗人将思绪延伸到了“明年”。 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你会回来吗? 让整首诗更具画面感,诗人站在山中草地上, 期待着与友人重逢。然而,春草会再次变绿, 与友人的重逢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王维的送别诗里充满着离别的哀伤,李白的《赠汪伦》却是另一番情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马上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汪伦踏歌赶来,李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这显出了汪伦无拘无束、快乐自由的个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是那样深, 但即便千尺深的潭水也不及我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厚。 诗人在这里将无形的情谊之深化为形象的潭水之深,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是一场欢乐的送别,没有哀伤,只有彼此之间深厚真诚的情谊。
或许与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格有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里的离别也意境开阔, 没有沉重的哀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tf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氤氲(yīn yūn),在李白眼里,这是一片一片的阳春烟景。“三月”是春和日丽之时,二者的叠加在开头奠定了欢快自由的基调。 后两句诗看似写景, 实则融入了诗人的思绪。船已经扬帆而去,我却还在目送远去的风帆, 直到它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若非心怀不舍,哪能如此翘首相望?这时诗人才发现: 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水天相接的远方。这一江春水,不仅包含着诗人对朋友的不舍, 也包含着向往,向往烟花三月的扬州,向往与朋友再次相见。这是一场离别, 但是在“烟花三月”的渲染下,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对比之下,离别的哀伤被大大冲淡了。
离别总是包含着不舍与哀愁, 与其纠结于愁绪离别, 不如相互道一声珍重,期待下次的相逢。
编辑 / 薛江波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今陕西省西安市)早上的春雨打湿了街上的浮尘,客舍周围被洗刷过的柳树的枝条, 看起来青翠欲滴。 对那些马上要分别的人来说, 这场春雨显得那么惆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市)之后,我们就很难再相见了。 王维的送别诗中,除了渭城驿馆外的送别,还有城郊山野之中的分离——
山中送别
【唐】王维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首句“山中相送罢”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匠心独运之处在一个“罢” 字。“罢”是结束的意思。“柴扉”是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而成。前两句写送别了友人之后,太阳落山了,作者关上了柴门。 这里没有描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 也没有渲染离别之际的气氛, 而是用关掩柴门这个不经意间的举动, 传递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落寞。
后两句,诗人将思绪延伸到了“明年”。 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你会回来吗? 让整首诗更具画面感,诗人站在山中草地上, 期待着与友人重逢。然而,春草会再次变绿, 与友人的重逢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王维的送别诗里充满着离别的哀伤,李白的《赠汪伦》却是另一番情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马上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汪伦踏歌赶来,李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这显出了汪伦无拘无束、快乐自由的个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是那样深, 但即便千尺深的潭水也不及我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厚。 诗人在这里将无形的情谊之深化为形象的潭水之深,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是一场欢乐的送别,没有哀伤,只有彼此之间深厚真诚的情谊。
或许与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格有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里的离别也意境开阔, 没有沉重的哀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tf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氤氲(yīn yūn),在李白眼里,这是一片一片的阳春烟景。“三月”是春和日丽之时,二者的叠加在开头奠定了欢快自由的基调。 后两句诗看似写景, 实则融入了诗人的思绪。船已经扬帆而去,我却还在目送远去的风帆, 直到它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若非心怀不舍,哪能如此翘首相望?这时诗人才发现: 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水天相接的远方。这一江春水,不仅包含着诗人对朋友的不舍, 也包含着向往,向往烟花三月的扬州,向往与朋友再次相见。这是一场离别, 但是在“烟花三月”的渲染下,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对比之下,离别的哀伤被大大冲淡了。
离别总是包含着不舍与哀愁, 与其纠结于愁绪离别, 不如相互道一声珍重,期待下次的相逢。
编辑 / 薛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