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授人以渔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已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效率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从而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笔者结合自己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对在物理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基本处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情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知识点强迫地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上,只看见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自己的见解,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探究式教学过程一环套一环,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时,由于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开好这个头,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因此,我再次设计这节课时,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地对教材进行讲解,而是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解答。问题如下: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事物存在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有哪位同学知道温度计怎么使用?有谁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汽化现象?等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解释。不管是学生自己通过提前预习还是就自己的实际经验,都会被这些问题所吸引,就会带着疑问,带着对教材的好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中。只有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活跃思维
  一般情况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就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教师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转变为与生活相联系的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如在学习“功”时,教师可以联系为什么经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在开启时瓶塞会猛地窜出很高?此问题一出,学生就会想起这一场景,并努力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用气体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解决。酒瓶随着我们做功,内能增加,酒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的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内能减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联系的生活实际中理解物理中的功。这样将知识点设置在生活实际现象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主动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是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个灯泡(不同电阻)、一个电压表、三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电源连接成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能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特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在并联电路中两个并联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U=U1=U2),经过两灯泡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I=I1+I2),由于两个灯泡的电阻不同,所以三个电流表中所显示的数据也就不同(U=IR),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在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相同,各元件中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又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还能加深对串联和并联的理解,更好地应用电路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一类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将全部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汇集到自己的头脑中。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授学生以渔,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廖秀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其他文献
传统的德育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这种教学是缺失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的教学。新课改后,实行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观。教育部已经启动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而加速了过去以传授和“占有”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德育学科
五严背景下,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靠什么?靠课堂。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其效果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而“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无疑成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载体。  一、学有所得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则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
新课标关于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综合性学习呢?   一、找准契合点,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翔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他们对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兴趣;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强化新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让学生成为主人——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人的孩童时期基本上是天真幼稚、无忧无虑、充满幻想的时期,对人生是朦胧的,人生发展定位还没有真正进入视野,但人们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摘要:教师的成长有多种方式,如,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同伴互助,阅读自己的专业书籍、专业杂志以及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政治教师的成长,需要涉及的面非常宽。因此,政治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涉及文学、社会、军事等,而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课后的随笔、课前的同伴交流、录像课的反馈等,通过这样的积累,其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教师也才会实现由“教书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无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也同样紧张与忙碌,有奋斗、有失落、有辛酸、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孩子们带给我的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和一个个令我动容的故事。  一、和学生说旬悄悄话  班内有一个学生无论做什么作业都要比别人慢许多,眼看着别人都做完了在开心地玩,他却越做越慢,越做越气馁。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学在玩耍,自己手里的笔似千斤重,眼
摘 要: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教材,提出了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对高中生历史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知识;人文品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无疑是最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切实创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性;语言精练;相辅相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课
和谐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我们常常出现小意外:学生的回答不是预设的思路、学生的方法不是所学的方法、学生的发现不是正确的发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课堂的意外时,如何恰当处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案例。  【案例一】“角的认识”教学片段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安排了一道判断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由于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