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已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效率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从而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笔者结合自己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对在物理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基本处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情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知识点强迫地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上,只看见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自己的见解,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探究式教学过程一环套一环,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时,由于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开好这个头,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因此,我再次设计这节课时,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地对教材进行讲解,而是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解答。问题如下: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事物存在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有哪位同学知道温度计怎么使用?有谁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汽化现象?等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解释。不管是学生自己通过提前预习还是就自己的实际经验,都会被这些问题所吸引,就会带着疑问,带着对教材的好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中。只有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活跃思维
一般情况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就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教师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转变为与生活相联系的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如在学习“功”时,教师可以联系为什么经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在开启时瓶塞会猛地窜出很高?此问题一出,学生就会想起这一场景,并努力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用气体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解决。酒瓶随着我们做功,内能增加,酒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的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内能减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联系的生活实际中理解物理中的功。这样将知识点设置在生活实际现象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主动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是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个灯泡(不同电阻)、一个电压表、三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电源连接成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能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特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在并联电路中两个并联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U=U1=U2),经过两灯泡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I=I1+I2),由于两个灯泡的电阻不同,所以三个电流表中所显示的数据也就不同(U=IR),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在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相同,各元件中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又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还能加深对串联和并联的理解,更好地应用电路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一类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将全部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汇集到自己的头脑中。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授学生以渔,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廖秀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效率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从而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笔者结合自己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对在物理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基本处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情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知识点强迫地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上,只看见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自己的见解,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探究式教学过程一环套一环,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时,由于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开好这个头,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因此,我再次设计这节课时,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地对教材进行讲解,而是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解答。问题如下: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事物存在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有哪位同学知道温度计怎么使用?有谁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汽化现象?等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解释。不管是学生自己通过提前预习还是就自己的实际经验,都会被这些问题所吸引,就会带着疑问,带着对教材的好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中。只有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活跃思维
一般情况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就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教师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转变为与生活相联系的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如在学习“功”时,教师可以联系为什么经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在开启时瓶塞会猛地窜出很高?此问题一出,学生就会想起这一场景,并努力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用气体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解决。酒瓶随着我们做功,内能增加,酒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的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内能减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联系的生活实际中理解物理中的功。这样将知识点设置在生活实际现象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主动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是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个灯泡(不同电阻)、一个电压表、三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电源连接成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能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并联中的电流、电压特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在并联电路中两个并联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U=U1=U2),经过两灯泡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I=I1+I2),由于两个灯泡的电阻不同,所以三个电流表中所显示的数据也就不同(U=IR),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在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相同,各元件中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又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还能加深对串联和并联的理解,更好地应用电路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一类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将全部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汇集到自己的头脑中。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授学生以渔,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廖秀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