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回击日本挑衅,展开东盟“沟通之旅”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5日,立夏。这意味着迎来了一年中最炎热、各种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在这一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了上任后的首次独立出访,返回北京。两个月的开局铺垫,让中国外交在夏天来临之际,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和发展期”。王毅很清楚,面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棋局,自己需要用智慧与勇气,力争将每一粒棋子落得到位,落得精彩。
  开局60天日程紧密
  2013年3月16日,王毅正式执掌外交部。履新后第六天,他就陪同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踏上了北方邻国俄罗斯及非洲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的热土。
  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开局之旅,自然被赋予很多内涵,也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访问时间内,充分展示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思路和风采、取得更多外交成果,这是对王毅的一个重要挑战。他需要了解此行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与到访国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最终,人们看到这样一组醒目的数据:访问期间,习近平共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了会见、会谈,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签署了近百份合作文件……没有人看到一系列数字背后王毅忙碌的身影,但不难想象,在俄罗斯零下20摄氏度的风雪中,在非洲大地的炎炎烈日下,他的神经是怎样地高度紧绷。
  访问结束后,王毅在向随行记者介绍情况时表示:“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国家峰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
  随习近平出访之后,王毅又与各国领导人及外交事务负责人积极接触,就重要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翻看外交部官方网站,进入部长“相关活动”的页面,会发现王毅的工作议程排得格外紧凑,几乎没有一天空闲:
  4月2日,会见东盟国家高官和驻华使节,提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是东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区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基石;
  4月6日,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电话,就朝鲜半岛局势清晰地表明立场:反对任何一方在这一地区的挑衅言行,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
  4月13日,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北京举行会谈,提出双方要“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骨架注入强劲肌肉”,“让太平洋更加太平”;
  5月9日,与来访的印度外长库尔希德就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谈……
  显然,这位新任外长已向中国公众乃至全世界展现出新一届政府积极主动的对外工作气势。他的一系列发声,将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的态度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高调亮明钓鱼岛立场
  因为曾经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官中的“日本通”。日本各界充满期待,希望他出任外长能让中日关系回暖。但王毅上任之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不断:4月17日,他对外公开宣称,“钓鱼岛为日本所有”,“将保持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的全天候巡航姿态”;不久后,他再次发表讲话称,“向钓鱼岛派出公务员或建设港口等时常在我的脑海中”……中日关系陷入了新一轮僵局。
  长期以来,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王毅曾明确地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2013年3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的他,在参加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讨论时就指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维护钓鱼岛主权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否则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香港《明报》曾刊文指出,“2013年中国的睦邻外交将继续走务实道路……但这并不意味中国打算放松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维权举措”。4月23日,为防止日本右翼滋事,我国8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巡航执法。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如果中国登上钓鱼岛,将“使用武力驱逐”。29日,在美日防长联合记者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不但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管辖”权,更扬言“美国反对任何寻求破坏日本对钓鱼岛管辖权的单方面行动或强制行为”。
  面对日美的言论,4月30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使馆发表讲话称,“中方从未承认过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或管辖权……我们希望,其他方面不要去搬日本这块石头,而让日本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外交部门的态度,被外界认为表明了新外长王毅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中日几番交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称,“美日同盟不可能保证钓鱼岛争端的局势不变,美国在某些时候必须避免因此与中国发生冲突”。
  首秀出访东盟四国
  2013年5月1日至5日,王毅展开了对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东盟四国的正式访问。其间,他分别与泰国总理英拉、印尼外长马尔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文莱苏丹哈桑纳尔等举行了会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王毅此次出访显示中国已开始发力“周边外交”。
  这次被王毅称作“沟通之旅”、“合作之旅”的访问,可以说成果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中国与这四国下一步互利合作的方向和路线图。有外媒大胆推测,“对南海问题的讨论将充满王毅的整个行程”。不出所料,南海话题被一再提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王毅在印尼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
  5月2日,印尼外交部大楼的一个大厅内,各路媒体记者早早赶来抢占有利地形,将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前方的两个立式讲台,等待印尼外长马尔迪与王毅接受采访。身着深色西服套装、系银灰色领带的王毅一出现在大家面前,立刻成为全场的焦点。采访中,王毅始终微笑倾听每一个提问。在向一位记者表述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时,王毅说:“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与东盟国家一道,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个别势力和国家为一己私利在这一地区兴风作浪,挑动是非。”中国新外长这句措辞强硬的表态一出口,便被迅速登上各国媒体的重要版面。有分析人士称,这其实是对个别不友好国家进行批评。   自从在黄岩岛问题上碰壁后,菲律宾一直避免与中国直接较量,改走国际路线,试图用“软实力”战胜中国。除了在东盟峰会上频频发声,挑动成员国对中国发难外,今年初,菲律宾又在国际仲裁法院起诉中国,想利用法庭程序的拖沓来争取更多的舆论曝光。作为回击,4月26日,中国外交部公布了菲律宾非法侵占的8个中国南沙岛礁名称,郑重要求菲方“从中国岛礁上撤走一切人员和设施”。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香港大公网评论称,此次王毅在选择出访国家上表现出“耐人寻味”之处:东南亚之行绕开了菲律宾,同时“显示出东南亚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说,东盟10国在对待南海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王毅出访的4个国家都属于南海问题上的“中间务实派”,这次出访也体现了中国在“回防东盟外交战”中的具体战术:在巩固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对华相对友好派关系的基础上,主攻印尼、文莱等中间务实派。在东盟中争取到绝对的多数,可以对菲律宾等对华强硬派形成孤立。
  关注海外“民生工程”
  对于王毅来说,布局不仅仅是对中国外交的宏观把握与安排,还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也正因为如此,履新后第五天,王毅来到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检查工作。成立于2007年8月的领事保护中心,是在原领事保护处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主要负责办理中外领事关系、颁发护照、承担海外侨务工作、会同处理移民事务等一系列领事保护与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出境公民人数的剧增,我国领事保护与服务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每年需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近4万起,涉及数百万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
  外交部南楼11层,王毅一进门就拱手与等候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打招呼:“大家好!”眼前的王毅,少了平日里打得一丝不苟的领带,多了分亲切与随和。他微笑着给在场的年轻同志鼓劲:“领事工作是培养外交干部队伍的大舞台。干领事,会经历很多风险考验,很多急事难事,对自身的成长大有好处。有了领事工作经历‘这碗酒’垫底,今后碰到什么困难都不怕了。”他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做派,只是发自肺腑地将自己数十年外交工作的体会与感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领事保护与服务是外交部,也是党和政府在海外的‘民生工程’,与国内‘民生工程’同等重要。”王毅语重心长地说道。
  此时,7层的领事认证业务受理厅里已经排满了办理业务的群众。王毅索性走进其中和大家交谈起来。
  “你们是哪里来的?”
  “我是贸促会的!”“我是中兴公司的。”“我是……”
  “这里办事方便吗?服务周到吗?”
  “环境好,效率也高。”……
  看着眼前这个面带微笑、一点架子也没有的部长,大家纷纷抢着回答他的每个提问。大厅的气氛格外轻松、自然。
  在王毅到领事保护中心检查工作后3天,由于中非共和国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占领首都班吉,当地治安恶化,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馆在外交部领导下,动用5架包机,分两次将67名中国侨民撤出班吉。驻中非大使孙海潮说,他们先将大家接到使馆,“给大家安排食宿”,把女士及年纪稍大的侨民安排在客房里,再趁着天还不亮、路上还没设路障时出门,将大家送往机场。使馆工作人员回来时,还请了两辆法国装甲车前后护驾。整个撤侨过程中,工作人员几天没有休息过,一天下来只吃几块饼干充饥。这一事例印证了王毅在结束领事保护中心检查工作时说的那句话:“外交官不是‘官’,而是人民的勤务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新外长的王毅,面临的外交命题可谓纷繁复杂,肩负的外交任务也格外繁重。短短60天,或许尚不足以让他施展拳脚,但他或真诚、或强硬、或亲切的每一个举动,已能隐隐表现出他不辱使命、努力开拓外交新局面的决心。
其他文献
临行前罗衣问我,假期要去的西双版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说,是滚倍本的家乡。滚倍本是上海法国学校资助的傣族小姑娘。  她立即伸出舌头,啊,那么穷?我不要去了。  想带孩子们去西双版纳,其实就是想让他们看看别处的生活。法国学校的孩子,父母大都是被跨国公司派到中国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住着大大的房子,有保姆和司机为他们服务。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常常是,“你家的房子有几层?”“我们换新司机了。”  我不愿意
亲爱的林丹:  见信如面,祝一切安好。  首先恭喜你在常州夺得了黄金大奖赛男单的冠军。“王者归来”,除了这个烂俗的词,我想不到其他话语来描述你的回归。  阔别国际赛场8个月之后,你用球场上的表现证明虽年华已逝,却宝刀未老。你仍然是这个星球上羽毛球打得最好的男人。现在你走在重回巅峰的康庄大道上。  大多数时候,人们习惯用年龄来界定某些事情。在运动场上,年过30岁,往往被认定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暮年,只
新体育(以下简称“新”):你曾经四次冲击奥运会,但都以失败告终……  张翔:我是1990年加入国家队,199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选拔,当时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没有特别的感受;1996年的亚洲选拔赛,我个人的状态好得多,但是整体实力要比日韩两个队差一些,最后韩国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1999年底的亚洲选拔赛在上海举行,又输给了韩国。新:参加九运会后,你宣布退役并选择去了四川大学,当时是如何打算未来的? 
翻译家冯亦代先生着手翻译丽莲·海尔曼的名剧《守望莱茵河》是于一九四四年在重庆(见《书人书事》289页)。我当时还是个中学生,在重庆只看过《守望莱茵河》的电影,抗战胜利后才读到冯先生的译本。回想起来,电影固然很精彩,但原著和译本给我思考的回旋余地似乎更大些。四十多年过去,自己来译海尔曼的回忆录《未成器的女人》(An Unfinished Woman,一九六九),自然会追溯到冯先生的这一译绩。  我译
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在各种场所,使用各种手段观看比赛。其中真正的球迷自不必说,更不乏为了看人而看球的“伪球迷”。  “伪”不“伪”,人家终归是看了,但有一大批人,她们虽然为世界杯的开幕喝彩,却不看一场比赛,比如我。我男友是真正的足球迷,这几日他的生活就是看球睡觉睡觉看球,我自然心存不满,但也只能尊重他的做法,就像他不得不尊重我逛街的爱好。“男生不看球不爷们儿”,我这样宽慰自己。以前常
球场集体谩骂之所以“阴魂不散”,可能是因为将对方说得越低、越下三烂、越耻辱,自己就越有强大的感觉。在体育比赛中,集体谩骂症状明显,但这种状况不仅发生在球场,社会各个层面降低对手地位的“骂”已经无孔不入。中国篮协准备重拳治骂,据说到一定程度要封场,零观众,再治不好就换城市。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对赛场集体骂街的“围堵”。篮协治理赛场秩序,觉得场面上有点过不去了。因为这和单个运动员骂人、违纪不同。大场面的谩
接连下了几天秋雨,上海的天气有点凉。又到了周末,黄浦江边的西岸音乐公园熙熙攘攘,足有七八千市民到此参加2014广汽丰田四季跑上海站的活动。跑友们在浓缩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赛道上欢乐奔跑。  作为一次趣味路跑,组委会在6000米长的“四季赛道”上,通过气泡机、喷雾器、鼓风机和造雪机,模拟出春夏秋冬的实景,使跑友们感受到时间的更迭和季节的变化。一路穿越春天的草地、夏天的细雨、秋天的凉风和冬天的白雪,四季在
波尔津吉斯的“菜鸟”赛季仅打了一个多月,就用自己的神奇表现让尼克斯球迷将嘘声转成了欢呼声。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被称为篮球麦加。这座城市的尼克斯队是一支有70年历史的NBA球队,除夺得两次NBA总冠军外,还培养出帕特里克·尤因、威利斯·里德等知名球星。在2015年选秀会上,尼克斯队用4号签得到新秀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他的抢眼表现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迅速赢得挑剔的纽约球迷认可,仅用半年时间就
破冰了。冬天收起他的斗篷,赶在太阳落山前带着一片白莽沿着护城河走了,回到他该去的地方独自垂钓。  冬天像一个老头儿,在每年春节前降临世间。他像是探亲者,又是冰霜挂在糖葫芦上。在幼时的记忆里,他是一层甜甜的冰糖。  幼时。这个孤单的老头儿会跟人们一起放烟花,放爆竹。他和人们一起捂住耳朵,但内心的击打比这更强烈。  幼时。这个和蔼的老人没有家人,他会挨家挨户去拜年,看着别人团圆,看着别人家热腾腾的饺子
范:作为筹备者,在开始筹备时,我们就陷入是办一个“现代艺术展”还是按照译名Avant-garde办一个“前卫艺术展”的两难状态。中国现代艺术在本世纪中经间断,八十年代才重新萌发,我们办成一个“现代艺术展”,就带有一定的回顾性、阶段总结性。在西方看来,这样的“现代”展已经有“中国前卫”的意味,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基本上只有传统型和地域色彩很重的艺术。但是有的画家不满足“现代”了,要超前,要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