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中的创新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作用,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而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育,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训练。在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找各种思维训练的序列,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各种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运算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坚持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与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精神上,教师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的意识,敢于发表有一定创见的言词并把这种言行经常表现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一种习惯;在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逆向性思维、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勇于发表不囿于教材的新观点、新看法并能言之有理的能力。
  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往往容易走向一种误区:完全抛弃基础知识,单纯求新,求异,为了创新而创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课改中“新”的特点,殊不知抛开了知识基础,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金字塔,没有坚实的底座,必然会导致坍塌。当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勤耕奋耘,一点一滴地积累,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地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实践,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者。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印学研究发展迅速,学者们对印学文献史料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然而,由于时代风气影响,明清印论语多雷同,且数典忘祖,不著称引痕迹,更缺少全面梳理摭选.同时
期刊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也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
高中生对字词掌握不好,给语文的学习带来严重后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认识,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增加词汇量,改变词汇知识贫乏的现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高
“作剔墨之画,以纱绷灯,照以火光,则纱隐无质,而花鸟浮动如生,绝技也.”被称为“绝技”的剔墨纱灯,明清时期在桐乡濮院甚为流传.在清《濮院志》里就有记载:“剔墨纱灯吾镇独
期刊
随着8K技术的炙手可热,目前全球彩电品牌齐推8K电视,或许有不少消费者认为8K还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从市场的热度来看,8K势不可挡.加之5G的快速普及,制约8K瓶颈的传输得以解决,8
期刊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添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生辉;分清主次,加强融合,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造纸、人造板和木质家具等产业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木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至6亿m3.近年来,受宏观经济走势、木材资源管控与贸易变局等影
摘 要 本文讨论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探析从欣赏教学、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音乐使人高尚起来的目的。  关键词 中职学校 音乐教育 德育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颇为广泛,其中包括:欣赏,合唱,器乐等范围。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中职音乐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的专业知识外,还担负着育人之责。常言道;“做人以德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在音乐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对自身体育权利的诉求越来越明确,我国各级政府为了满足公民的诉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建立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实质的进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在大量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对“高校学生篮球自主服务体系”的理解,以期与同行业者共榷,同时希望能够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提高高校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促进学校文化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