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5日晚,深圳卫视千人演播厅,射灯流转,舞美辉煌。
当晚,在“责任中国?公益盛典”颁奖典礼上,深圳慈善会秘书长房涛领过了“公益人物奖”的水晶奖杯。台上,房涛捧着鲜花,台下,一群“公益星火”的学员为她鼓掌呐喊。
在这群学员当中,有三个年轻人比较特别,正是他们一手导演了当晚的大戏——郭媛、林璜和贝晓超,他们分别来自南方都市报、深圳卫视和新浪微博三家媒体。去年的公益盛典由南都的独角戏变为三家合办,出于此三人之手。
据房涛说,郭、林、贝在参加“公益星火”培训时,只用了20分钟就在课堂上谈妥了“三家合办”,房涛说:“他们不考虑彼此利益,不计较各自成本,有了共识后,大家共同推进了一个大品牌。”
所谓“公益星火”,是指在2012年底,由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和深圳市慈善会共同主办的一个公益人才培养计划,房涛是操盘手之一。主办方宣称,希望通过三大部门的融合实践,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实战型的公益领袖,解决当今中国公益界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引领有效公益的时代精神,促进新时期的社会建设。
有知情人士说,不能简单把“三家合办”之功全归于“公益星火”,但这个培训确为跨界培训搭建了一个让资源方坐在一起研究问题的平台,大幅提升了合作的几率。
从其挑选的学员看,这个人才计划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一个资源对接整合的平台。主办方物色的学员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媒体,全部拥有3年以上从业经历,大多还是所在机构的管理人员甚至是高管,或多或少都在操办公益项目。更为重要的是,主办方还找来企业赞助,直接为学员解决近5万元的学费问题。
主办方希望,跨界的学员带着资源和项目来到“公益星火”,促成多方合作,使得人才、资金、创意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公益生态链。这个想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商界和政界联手为此埋单。
房地产商人李爱君是最早、也是最大的资助者,“星火”一期40多名学员的学费,她全包了。据说,李爱君的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至今已为“公益星火”定向资助了300多万元。李爱君一直有个宏愿:培养千名社会创新人才,使他们成为推进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精英,她对此计划寄予厚望:“公益星火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大地”。
深圳市政府高调支持“公益星火”。深圳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戴北方说,“公益星火”是深圳社会创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黄埔军校,它将以“深圳三十年的改革创新成就”载入深圳的史册。
能否载入史册不好说,但见惯大场面的深圳主政者对一个人才培训计划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还是很少见的。
有个性的学员
房涛很早就意识到,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的共同参与。
房涛是一名公益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她担任深圳慈善会秘书长已有7年,在此之前她曾是一名企业高管。她认为,在中国做公益,不仅只是公益组织的事情,还需要有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配合。在她看来,政府掌握政策,企业手有资金,公益组织能够执行项目,媒体可以引导舆论,“把他们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做公益。”
但房涛碰到的难题是,怎么样为这群来自不同部门的学员找一批镇得住的老师?
在“公益星火”学员的名册中可以看到,有来自招商局、腾讯、TCL等企业的CSR官员,有来自壹基金、华润、香江、桃源居等基金会的负责人,有来自免费午餐、狮子会等公益组织负责人,还有人是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骨干成员,要把他们都HOLD住,讲师没有两把刷子,肯定是压不住的。据说,一些理论派的讲师在课堂上遇到学员的尖锐提问,一时答不上来是常有的事。
课程核心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第三部门主任陈锦棠感慨,要找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跨界思维的老师,不容易啊!
如果说个性的学员只是让老师感觉上课“压力山大”,那么他们的迟到、缺课、逃课就足以让主办方头痛。
参加培训的学员至少是单位里的中层干部,大小是个管理人员,又来自全国各地,要在大半年时间里,每月集中三五天到深圳上课,逃课是很容易理解的。为了减少迟到缺课现象,学员们达成共识,迟到5分钟罚款100元作班费,用于同学们的聚会活动。新浪微博副总经理兼社会责任总监贝晓超是“星火”二期副班长,他跟记者说:“最厉害一次罚了1000多块呢。”
据小道消息,身为班干部的贝晓超曾逃课看电影,记者向其求证,他一本正经地强调:“那不算逃课!那是在午休,电影院就在教室旁边,我和同桌去看了《分手大师》,看了20分钟觉得不好看,就回去了。当时还没上课呢。呵呵,不算逃课。”
“我们每一次培训都没有落下。”贝晓超说,他和几个北京的朋友组成了“北京趴”,每个月组团打“飞的”过来深圳上课,之所以积极,是因为觉得课程还不错,老师和内容都挺好,而且同学来自不同领域,什么资源都有,“公益太需要资源了,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应该多多益善”。
有意思的是,离得远的“北京趴”很积极,但深圳本地的学员积极性一般。房涛说,“公益星火”已经举办两期了,学员缺课的情况不少。主办方对学员的出勤有明确的要求,出勤率没有达到85%,就不能毕业,“平均下来每年都有15%因没有达到出勤要求而不能毕业。”
房涛也在考虑,未来是不是可以通过收学费来提高出勤率,“交了钱,大家就可能更重视。”
有针对性的资源整合
收费管不管用还不得而知,但从运营角度而言,“公益星火”暂时是不缺钱的。
在“公益星火”启动之初,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已经定向捐赠了200万元。到了“星火”二期,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了175万元。其中的55万元更是拿来作为媒体人的专项奖学金,用于专项培养活跃在公益领域的优秀媒体人。主办方认为,媒体能起到扩音器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公益效能。
这种投资大概是没有财务回报的,但其社会影响力的回报也许会令资方满意。
上文提及的责任中国“三方合办”就是一个成果。这个在业内颇有口碑的公益评奖项目由南方都市报创办,项目的影响力虽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主办方有寻找盟友的需求。恰好,当时深圳卫视正在寻找知名的公益品牌合作方,帮助其顺利进入公益圈。一向乐于在公益领域折腾的新浪微博也对此项目感兴趣,“咱们有资源,可以一起搞呀!”在公益星火的课堂上,三家媒体的资源持有者一拍即合。
2014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是去年年末中国公益界一件盛事,会上大牌云集,用公益人王忠平的话来说,“除了王振耀,公益界的大佬都到了。”北大教授师曾志盛赞策动了当年盛典的星火三人组:“这三个年轻人,他们都很了不起。”
“三家合办”的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成了“公益星火”的一张推广的名片。
房涛在多个公开场合力推“公益星火”的成果,除了“三家合办”,还包括新浪微博与招商银行的合作、桃源居与光明社区基金会合作、华润信托与深圳市慈善会等研发“华润信托教育创新计划”等。
2015开年,房涛开始筹备“公益星火”三期,计划在2月启动预报名,5月开班。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创新与社会投资”,课程初步分为六大模块,包括社会发展与政府转型、社区治理与社区资本运作、公益的资本化与金融化、社会投资下的教育创新等。
值得关注的是,“星火”三期的主题与深圳慈善会的公益项目重合度颇高,深圳慈善会今年的工作重点,就在社区基金会、教育创新和公益金融三大领域。
主办方显然希望这个人才培养计划能更有针对性地产出,尤其是促进深圳本地公益项目的优化与创新。房涛说,希望借助“公益星火”三期这个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直接孵化一个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但对于这个基金,她没有多谈,“具体怎样还没定,边做边看吧。”
当晚,在“责任中国?公益盛典”颁奖典礼上,深圳慈善会秘书长房涛领过了“公益人物奖”的水晶奖杯。台上,房涛捧着鲜花,台下,一群“公益星火”的学员为她鼓掌呐喊。
在这群学员当中,有三个年轻人比较特别,正是他们一手导演了当晚的大戏——郭媛、林璜和贝晓超,他们分别来自南方都市报、深圳卫视和新浪微博三家媒体。去年的公益盛典由南都的独角戏变为三家合办,出于此三人之手。
据房涛说,郭、林、贝在参加“公益星火”培训时,只用了20分钟就在课堂上谈妥了“三家合办”,房涛说:“他们不考虑彼此利益,不计较各自成本,有了共识后,大家共同推进了一个大品牌。”
所谓“公益星火”,是指在2012年底,由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和深圳市慈善会共同主办的一个公益人才培养计划,房涛是操盘手之一。主办方宣称,希望通过三大部门的融合实践,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实战型的公益领袖,解决当今中国公益界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引领有效公益的时代精神,促进新时期的社会建设。
有知情人士说,不能简单把“三家合办”之功全归于“公益星火”,但这个培训确为跨界培训搭建了一个让资源方坐在一起研究问题的平台,大幅提升了合作的几率。
从其挑选的学员看,这个人才计划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一个资源对接整合的平台。主办方物色的学员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媒体,全部拥有3年以上从业经历,大多还是所在机构的管理人员甚至是高管,或多或少都在操办公益项目。更为重要的是,主办方还找来企业赞助,直接为学员解决近5万元的学费问题。
主办方希望,跨界的学员带着资源和项目来到“公益星火”,促成多方合作,使得人才、资金、创意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公益生态链。这个想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商界和政界联手为此埋单。
房地产商人李爱君是最早、也是最大的资助者,“星火”一期40多名学员的学费,她全包了。据说,李爱君的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至今已为“公益星火”定向资助了300多万元。李爱君一直有个宏愿:培养千名社会创新人才,使他们成为推进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精英,她对此计划寄予厚望:“公益星火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大地”。
深圳市政府高调支持“公益星火”。深圳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戴北方说,“公益星火”是深圳社会创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黄埔军校,它将以“深圳三十年的改革创新成就”载入深圳的史册。
能否载入史册不好说,但见惯大场面的深圳主政者对一个人才培训计划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还是很少见的。
有个性的学员
房涛很早就意识到,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的共同参与。
房涛是一名公益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她担任深圳慈善会秘书长已有7年,在此之前她曾是一名企业高管。她认为,在中国做公益,不仅只是公益组织的事情,还需要有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配合。在她看来,政府掌握政策,企业手有资金,公益组织能够执行项目,媒体可以引导舆论,“把他们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做公益。”
但房涛碰到的难题是,怎么样为这群来自不同部门的学员找一批镇得住的老师?
在“公益星火”学员的名册中可以看到,有来自招商局、腾讯、TCL等企业的CSR官员,有来自壹基金、华润、香江、桃源居等基金会的负责人,有来自免费午餐、狮子会等公益组织负责人,还有人是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骨干成员,要把他们都HOLD住,讲师没有两把刷子,肯定是压不住的。据说,一些理论派的讲师在课堂上遇到学员的尖锐提问,一时答不上来是常有的事。
课程核心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第三部门主任陈锦棠感慨,要找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跨界思维的老师,不容易啊!
如果说个性的学员只是让老师感觉上课“压力山大”,那么他们的迟到、缺课、逃课就足以让主办方头痛。
参加培训的学员至少是单位里的中层干部,大小是个管理人员,又来自全国各地,要在大半年时间里,每月集中三五天到深圳上课,逃课是很容易理解的。为了减少迟到缺课现象,学员们达成共识,迟到5分钟罚款100元作班费,用于同学们的聚会活动。新浪微博副总经理兼社会责任总监贝晓超是“星火”二期副班长,他跟记者说:“最厉害一次罚了1000多块呢。”
据小道消息,身为班干部的贝晓超曾逃课看电影,记者向其求证,他一本正经地强调:“那不算逃课!那是在午休,电影院就在教室旁边,我和同桌去看了《分手大师》,看了20分钟觉得不好看,就回去了。当时还没上课呢。呵呵,不算逃课。”
“我们每一次培训都没有落下。”贝晓超说,他和几个北京的朋友组成了“北京趴”,每个月组团打“飞的”过来深圳上课,之所以积极,是因为觉得课程还不错,老师和内容都挺好,而且同学来自不同领域,什么资源都有,“公益太需要资源了,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应该多多益善”。
有意思的是,离得远的“北京趴”很积极,但深圳本地的学员积极性一般。房涛说,“公益星火”已经举办两期了,学员缺课的情况不少。主办方对学员的出勤有明确的要求,出勤率没有达到85%,就不能毕业,“平均下来每年都有15%因没有达到出勤要求而不能毕业。”
房涛也在考虑,未来是不是可以通过收学费来提高出勤率,“交了钱,大家就可能更重视。”
有针对性的资源整合
收费管不管用还不得而知,但从运营角度而言,“公益星火”暂时是不缺钱的。
在“公益星火”启动之初,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已经定向捐赠了200万元。到了“星火”二期,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了175万元。其中的55万元更是拿来作为媒体人的专项奖学金,用于专项培养活跃在公益领域的优秀媒体人。主办方认为,媒体能起到扩音器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公益效能。
这种投资大概是没有财务回报的,但其社会影响力的回报也许会令资方满意。
上文提及的责任中国“三方合办”就是一个成果。这个在业内颇有口碑的公益评奖项目由南方都市报创办,项目的影响力虽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主办方有寻找盟友的需求。恰好,当时深圳卫视正在寻找知名的公益品牌合作方,帮助其顺利进入公益圈。一向乐于在公益领域折腾的新浪微博也对此项目感兴趣,“咱们有资源,可以一起搞呀!”在公益星火的课堂上,三家媒体的资源持有者一拍即合。
2014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是去年年末中国公益界一件盛事,会上大牌云集,用公益人王忠平的话来说,“除了王振耀,公益界的大佬都到了。”北大教授师曾志盛赞策动了当年盛典的星火三人组:“这三个年轻人,他们都很了不起。”
“三家合办”的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成了“公益星火”的一张推广的名片。
房涛在多个公开场合力推“公益星火”的成果,除了“三家合办”,还包括新浪微博与招商银行的合作、桃源居与光明社区基金会合作、华润信托与深圳市慈善会等研发“华润信托教育创新计划”等。
2015开年,房涛开始筹备“公益星火”三期,计划在2月启动预报名,5月开班。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创新与社会投资”,课程初步分为六大模块,包括社会发展与政府转型、社区治理与社区资本运作、公益的资本化与金融化、社会投资下的教育创新等。
值得关注的是,“星火”三期的主题与深圳慈善会的公益项目重合度颇高,深圳慈善会今年的工作重点,就在社区基金会、教育创新和公益金融三大领域。
主办方显然希望这个人才培养计划能更有针对性地产出,尤其是促进深圳本地公益项目的优化与创新。房涛说,希望借助“公益星火”三期这个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直接孵化一个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但对于这个基金,她没有多谈,“具体怎样还没定,边做边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