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语文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是一种基础性学科,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分析和解读课文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初中语文在教学当中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入手,对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探究法的弊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且长时间引用探究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将知识归类和分析,从而把握规律,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从出发点上说是很好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很多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出来,错误解读了探究式学习法的本意,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全部推给学生,而缺乏教师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内涵。
   (二)设计探究问题的弊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自主探究模式成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其在应用中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但是有一些教师在探究模式的设计题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并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有的探究题设计得过于深奥,学生无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实现,也无法营造出有效的探究氛围;而有的探究题则设计得过于简单,思维深度不够,甚至根据教材就能够找到答案,这种探究方法也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探究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善对策
   (一)情感教学法。语文是一门有着充分情感表达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格,并利用情感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感。比如在讲授《背影》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在讲课之前播放《父亲》这首歌,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感动至深的情境当中。在所创设的感人氛围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抓住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细节进行分析,同时可以让学生讲述和自己父亲所发生的感人事例,从而更加深层次地把握这篇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意愿。
   (二)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的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出人文的特点,这也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体现出更加明显的价值,并体现出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将课文整体进行分解,对文章会进行每一段落的语法分析,单纯重视概括性的教学,而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情境,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人文性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那是一种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因此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生硬讲述道德观念,而忽视了情感的沟通。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语言的思想文化为入手点,让学生无论在学习哪一篇课文时,都能全面掌握一种思想意境,让学生学会鉴赏,才能充分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精选一些具有特色并富含丰富内涵的文章,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的鉴赏,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逐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并通过这种乐趣提升学习的能力,让学习方法的优势得以全面体现。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全面改善教学方法,就要从教学模式的本文为出发点,教师端正态度,注重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通过沟通和引导的态度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鉴赏的能力,进而在课堂中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到初中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有效提升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李梅,教师,现居湖北房县。
其他文献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可见,不管是诗词还是叙事抒情作品,作家都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凝聚的情思溶进艺术形象中,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而阅读欣赏则是客观见之于主观,需要阅读主体以其艺术形象为依托,展开积极思维,调动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从而进入情思陶醉的审美境界,去把握艺术形象深含的内蕴。既然联想是一种审美享受,是进入作品的一座重要桥梁,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充分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1]。我想叶老所说的功夫,应该就是读书积累的功夫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2]。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行为,其训练都是语言训练,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
高年级随着阅读分析量与质的增大,语文阅读教学便逐渐显得重要起来,甚至成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读”,这是万年不易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最要重途径。如果忽视“读”的培养或“读”的量、质不到位,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应该怎么读呢?   一、读语感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
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注定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一席地。虽然我们二年级的写作学段目标定为“写话”,但作为低段教师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重视写作教学了。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
现在师生经常说,“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探讨。  一.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
你不能叫我屠夫  当年,只杀了三天猪  受不了嗷嗷的叫声  还有那一脚盆的血  后来,我学杀牛  布蒙着牛眼,用锤子  往脑壳上一砸  牛哼一声,就跪了  现在,当然更文明  改用电击  抽搐几下就倒了  所以你不能叫我屠夫  我们的活儿  不见流泪,也不见流血  拟声词  老父这几年喜欢在电话里  频繁使用拟声词  “隔壁的老貴八十二  前一天还在小诊所挂针  第二天,嚓的一声,就走了  老根得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的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汉语趣味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未来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汉字趣味故事和字音字形教学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当中的要求,将汉字的读写和认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语文科在命题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尤其诗歌的考查形式更是来了一个新的突破。九十年代语文高考诗歌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1世纪以来则以主观题为主,难度加大了。从整体上看,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具体的各份试题分析得出,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内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考考查的是古典诗歌,作为现当代的学生解读古代诗人的诗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我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受业、解惑”,即传授礼仪道德、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呢?音乐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音乐之美,人皆爱赏,例如孔子,人们总是把他想象成一个不苟言笑,终日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邦,分析者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是项羽由辉煌走向人生末路的转折点。而我却认为,项羽放走刘邦正是他智仁义勇的表现。  项羽当时要完成的是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轻易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破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的登门谢罪,项羽最终放弃了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这不是项羽的盲目,而是他经过深思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