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发展不足,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信息化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垦利区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两化融合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167-02
1 垦利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基本情況
(1)两化融合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接入互联网,90%的企业已应用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78%的企业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55%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约15%的企业组建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同程度的应用到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采购、仓储物流等各生产环节中,提高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工作效率、避免了差错、规范了流程、节约了成本,在企业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显著作用。
(2)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领先。根据全省2016年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来看,我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为56.63;其中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52.1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13.04%,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17.39%。总体上看,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由单项业务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
(3)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成效显著。近年来,万达集团、胜通钢帘线公司先后被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东辰集团、金钊源物流集团被列入2016年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胜通光学膜、万达宝通立体智能化仓库等9个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万达宝通轮胎、胜通钢帘线、金钊源等4家企业列入东营市“智能车间”专项试点名单。
(4)智能制造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展开。互联网技术、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设备管理、环保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正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全面展开。
2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垦利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效果日益初现,有很强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两化融合建设普及还很滞后。
(1)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水平偏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从一线工人到上层管理人员对实施两化融合的意义认知度还很低,包括企业负责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和文档处理等层次;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既认识不深刻,更没有好办法,甚至为难发愁、无从下手,总认为多此一举,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过程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两化融合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化人才。实施两化融合,专业化人才是关键。很多企业反映,当前既懂行业生产又懂企业信息管理的人才十分匮乏。绝大多数企业尚未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复合性人才不仅较少,而且难以引进、也留不住。信息化系统的二次开发、维护升级、应用分析都没有专人跟进,导致两化融合项目的成功率偏低。
(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企业信息化应用在行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展速度层次不一。从工业企业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占投资额的比例来看,高新技术产业远比传统产业占比高;从信息化应用集成水平上来看,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集成度高,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在初级运用阶段,多集于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基础性软件的应用,像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软件应用还不够广泛。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政策有力支持。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我们的引导力度还比较薄弱。自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加以奖励和引导。目前,该区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总体规划和资金扶持。
3 加快推进垦利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建议
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是我区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当前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潮流下,该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潜力巨大,应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政策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建议下一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领导机制,强化谋划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稳步推进。一是构建领导机制。建议成立垦利区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建议每年由区主要领导召集召开一次以两化融合为专题的工业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CIO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和困难。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加快研究编制两化融合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工业企业行业的不同,分级分类指导,对不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发挥“智慧垦利”的带动作用。以“智慧垦利”建设为契机,同步建设“智慧工业” 平台、“智慧园区”大平台,从战略层面探索实施跨行业的资源、信息、产品、服务的深度整合,增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和云平台的运用,为我区两化融合建设工作的保驾护航。
(2)加强人才培养,努力赶超先进。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意识,全面开展“一把手”培训、交流和沙龙等活动。建议规上工业企业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两化融合方面的专家、教授为我区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并实时组织优秀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用实实在在的示例来有力地激发企业主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机制考核。建议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设立两化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和中介诊断服务等工作。对获得政府资助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及时考核验收,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政府的“酵母基金”,逐渐培植一批重点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研究制定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时,应在项目用地、财税减免、投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4)整合公共资源,搭建服务平台。部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前期普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专业人才指导,项目工程运行比较盲目跟风,实施过程中缺乏运维和监管,导致大部分设备和软件实用性不足,闲置较多。建议完善信息化项目备案制度(包括财政投资和非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更好地整合公共资源,成立垦利区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咨询、信息咨询、软件选型等针对性地服务,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昕.开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新局面[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0):18-19.
[2] 吴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S1):78-81.
[3] 刘遵峰,赵爽,张春玲.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6-17.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两化融合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167-02
1 垦利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基本情況
(1)两化融合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接入互联网,90%的企业已应用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78%的企业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55%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约15%的企业组建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同程度的应用到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采购、仓储物流等各生产环节中,提高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工作效率、避免了差错、规范了流程、节约了成本,在企业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显著作用。
(2)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领先。根据全省2016年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来看,我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为56.63;其中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52.1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13.04%,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17.39%。总体上看,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由单项业务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
(3)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成效显著。近年来,万达集团、胜通钢帘线公司先后被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东辰集团、金钊源物流集团被列入2016年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胜通光学膜、万达宝通立体智能化仓库等9个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万达宝通轮胎、胜通钢帘线、金钊源等4家企业列入东营市“智能车间”专项试点名单。
(4)智能制造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展开。互联网技术、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设备管理、环保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正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全面展开。
2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垦利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效果日益初现,有很强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两化融合建设普及还很滞后。
(1)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水平偏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从一线工人到上层管理人员对实施两化融合的意义认知度还很低,包括企业负责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和文档处理等层次;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既认识不深刻,更没有好办法,甚至为难发愁、无从下手,总认为多此一举,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过程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两化融合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化人才。实施两化融合,专业化人才是关键。很多企业反映,当前既懂行业生产又懂企业信息管理的人才十分匮乏。绝大多数企业尚未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复合性人才不仅较少,而且难以引进、也留不住。信息化系统的二次开发、维护升级、应用分析都没有专人跟进,导致两化融合项目的成功率偏低。
(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企业信息化应用在行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展速度层次不一。从工业企业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占投资额的比例来看,高新技术产业远比传统产业占比高;从信息化应用集成水平上来看,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集成度高,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在初级运用阶段,多集于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基础性软件的应用,像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软件应用还不够广泛。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政策有力支持。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我们的引导力度还比较薄弱。自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加以奖励和引导。目前,该区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总体规划和资金扶持。
3 加快推进垦利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建议
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是我区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当前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潮流下,该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潜力巨大,应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政策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建议下一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领导机制,强化谋划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稳步推进。一是构建领导机制。建议成立垦利区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建议每年由区主要领导召集召开一次以两化融合为专题的工业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CIO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和困难。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加快研究编制两化融合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工业企业行业的不同,分级分类指导,对不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发挥“智慧垦利”的带动作用。以“智慧垦利”建设为契机,同步建设“智慧工业” 平台、“智慧园区”大平台,从战略层面探索实施跨行业的资源、信息、产品、服务的深度整合,增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和云平台的运用,为我区两化融合建设工作的保驾护航。
(2)加强人才培养,努力赶超先进。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意识,全面开展“一把手”培训、交流和沙龙等活动。建议规上工业企业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两化融合方面的专家、教授为我区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并实时组织优秀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用实实在在的示例来有力地激发企业主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机制考核。建议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设立两化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和中介诊断服务等工作。对获得政府资助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及时考核验收,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政府的“酵母基金”,逐渐培植一批重点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研究制定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时,应在项目用地、财税减免、投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4)整合公共资源,搭建服务平台。部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前期普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专业人才指导,项目工程运行比较盲目跟风,实施过程中缺乏运维和监管,导致大部分设备和软件实用性不足,闲置较多。建议完善信息化项目备案制度(包括财政投资和非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更好地整合公共资源,成立垦利区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咨询、信息咨询、软件选型等针对性地服务,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昕.开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新局面[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0):18-19.
[2] 吴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S1):78-81.
[3] 刘遵峰,赵爽,张春玲.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