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预见的是,即将到来的鸡年贺岁档,必然会出现一大波烂片。在短短七天的假期中,《大闹天竺》《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决战食神》《吃吃的爱》《绝世高手》《欢乐喜剧人》等新片纷纷定档春节假期。一个在国产烂片鏖战多年的老影迷,从电影名字就可以嗅出烂片组团来袭的味道。
这几年里,IP导演+网红+资本对赌的模式已经批量制造了一大批烂片。2017年也不例外,因为资本审美已经霸道异常地统治了你的视听体验,你无可反抗,甚至有可能在吐槽的过程中,习惯了他们的叙述。
中国的烂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可以烂到让你误以为导演拍完这一部,就要从这个星球消失。但很遗憾,大导演、大明星和投资方一点都没有退出这个江湖—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意愿。因此,烂片总是成建制地席卷神州,反复挑战数亿观众的审美底线。
艺术工作者总有马失前蹄时刻,在其从业生涯中,创造出一部烂片是可以原谅的。但你应该注意到,某些导演、明星以及投资机构在长时间地充当“烂片制造机”角色。比如说乐视影业,这些年里,与其有关的烂片有:《爵迹》《小时代》《长城》《九层妖塔》……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一些机构乐此不疲地制造烂片?一定是这个行业的深层机制出了问题,它正在被资本和人性所扭曲。而這种扭曲,更因为中国国内电影市场的巨大而被成倍数放大。
烂片特别多,其经济学上的根源在哪里?公开消息都指向了一个词,即影视资本“对赌”成风。在影视行业,“对赌”分为两类,一类是业绩(利润)对赌,一类是发行保底。
业绩对赌,一般以影视公司的利润增长为标的,对赌发生在影视公司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两者之间。2015年,影视业龙头股华谊兄弟宣布斥资10.5亿元收购浙江美拉传媒70%股权(冯小刚是主要股东之一),而美拉传媒与华谊兄弟签下对赌协议,包括了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等内容。
发行保底,对赌的标的是票房,对赌的双方一般是电影的发行方和出品方。这种对赌的模式是,双方确认一个预期票房,无论最终的真实票房是多少,出品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收益,这是这份对赌协议给予出品方的“好处”。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姜文的《让子弹飞》、周星驰的《美人鱼》等近年绝大多数的热门影片都涉及这类发行保底的对赌协议。
对赌未必是坏事。在业绩对赌中,创始人如果完不成业绩,将可能面临大额的债务或者失去控制权,这种压力在很多时候往往能激励创始团队背水一战,最终获得业绩大增长,这样的案例并不比创始人对赌输掉了股权的案例少。
但对赌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因为风险更大了,所以影视作品的制造业会更加倾向于烂片。因为,“烂片”风险依然是最小的,因为大数据在粗暴地将传播元素IP化、资本化,在这种背景下,热衷于讲述商业鸡血的投资人自然会重视效果大于重视内容,大明星、小鲜肉,不断刺激粉丝的“冲动观看”欲望。但成本是守恒。当大明星、当红小鲜肉的片酬拿走了大部分成本,留给“拍电影”的费用就捉襟见肘了。烂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成本守恒”的简单逻辑。
在一般的股权对赌中,外部投资者因为有保底收益,輸家只可能是创始人。但电影不一样,输家还可能多了一个观众。当然,这个推断的前提是,观众没有热衷于被烂片进行“审美虐待”的嗜好。
这几年里,IP导演+网红+资本对赌的模式已经批量制造了一大批烂片。2017年也不例外,因为资本审美已经霸道异常地统治了你的视听体验,你无可反抗,甚至有可能在吐槽的过程中,习惯了他们的叙述。
中国的烂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可以烂到让你误以为导演拍完这一部,就要从这个星球消失。但很遗憾,大导演、大明星和投资方一点都没有退出这个江湖—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意愿。因此,烂片总是成建制地席卷神州,反复挑战数亿观众的审美底线。
艺术工作者总有马失前蹄时刻,在其从业生涯中,创造出一部烂片是可以原谅的。但你应该注意到,某些导演、明星以及投资机构在长时间地充当“烂片制造机”角色。比如说乐视影业,这些年里,与其有关的烂片有:《爵迹》《小时代》《长城》《九层妖塔》……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一些机构乐此不疲地制造烂片?一定是这个行业的深层机制出了问题,它正在被资本和人性所扭曲。而這种扭曲,更因为中国国内电影市场的巨大而被成倍数放大。
烂片特别多,其经济学上的根源在哪里?公开消息都指向了一个词,即影视资本“对赌”成风。在影视行业,“对赌”分为两类,一类是业绩(利润)对赌,一类是发行保底。
业绩对赌,一般以影视公司的利润增长为标的,对赌发生在影视公司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两者之间。2015年,影视业龙头股华谊兄弟宣布斥资10.5亿元收购浙江美拉传媒70%股权(冯小刚是主要股东之一),而美拉传媒与华谊兄弟签下对赌协议,包括了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等内容。
发行保底,对赌的标的是票房,对赌的双方一般是电影的发行方和出品方。这种对赌的模式是,双方确认一个预期票房,无论最终的真实票房是多少,出品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收益,这是这份对赌协议给予出品方的“好处”。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姜文的《让子弹飞》、周星驰的《美人鱼》等近年绝大多数的热门影片都涉及这类发行保底的对赌协议。
对赌未必是坏事。在业绩对赌中,创始人如果完不成业绩,将可能面临大额的债务或者失去控制权,这种压力在很多时候往往能激励创始团队背水一战,最终获得业绩大增长,这样的案例并不比创始人对赌输掉了股权的案例少。
但对赌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因为风险更大了,所以影视作品的制造业会更加倾向于烂片。因为,“烂片”风险依然是最小的,因为大数据在粗暴地将传播元素IP化、资本化,在这种背景下,热衷于讲述商业鸡血的投资人自然会重视效果大于重视内容,大明星、小鲜肉,不断刺激粉丝的“冲动观看”欲望。但成本是守恒。当大明星、当红小鲜肉的片酬拿走了大部分成本,留给“拍电影”的费用就捉襟见肘了。烂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成本守恒”的简单逻辑。
在一般的股权对赌中,外部投资者因为有保底收益,輸家只可能是创始人。但电影不一样,输家还可能多了一个观众。当然,这个推断的前提是,观众没有热衷于被烂片进行“审美虐待”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