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奇遍地的华尔街,能担得起“百年美股第一人”名头的只有杰西·利弗摩尔。他的传奇之处在于,在技术分析流派创始者们苦思股市规律何在的时候,他已经在市场中摸索出操盘股票的一些铁律,更一次次掀起“利弗摩尔旋风”,令市场闻之色变。
但令后世唏嘘的是,他在股市登上巅峰,也在股市重重落下,原因无它,因为他违背了自己探索出的法则。他一生都在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可他在死前留下的纸条上写下:“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交易神童
杰西·利弗摩尔(Jesse Lauriston )于1877年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14岁时就走出家门打工。
当时,他在波士顿的一家经纪行(对赌行)做起了职员,负责往黑板上抄写股市行情,一周他能拿到1美元(彼时1美元相当于1.50466克纯金)。因为天生对数字敏感,心算一流,利弗摩尔能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报价数字——无论报价机旁的报价人的语速有多快,而且他还能把数字牢记心底。
那些数字就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有涨有落,有些个股的价格会呈现一定规律,利弗摩尔的脑海中有意识地提取着那些重复出现的数字以及股票。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开始猜测哪个股票的“数字”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这让利弗摩尔像今天玩网游“中毒”太深的少年一样难以自拔。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每天收盘后,他先不回家而是记录下自己的判断结果,来验证自己每次的判断正确与否。接着,他还要从中总结某只股票重复出现的数字和规律。
他当时并不理解自己是在研究报价机打印出的行情纸带,或者说在研究股票行情,又或者是在玩K线。如此这样6个月后,他得到了一次“实战”机会。
一天,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职员向他借5美元要买一只股票。利弗摩尔好奇这个小同事要买什么股票,当得到答案,便翻出自己的小本子查看,发现那只股票的表现是要上涨。于是,他拿出钱和同事一起到邻近的对赌行买下那只股票,两天后他获利3.12美元。
这多少有运气的成分。因为当时的对赌行不是真正的经纪行,对赌行赚钱的方式不是下单到交易所而是和客户对赌,只要市场有小幅波动就可赚取客户的保证金。为了达到此目的,对赌行有时会操纵股市。
显然,还是“小散”的利弗摩尔赌对了——既猜对了行情,也没有站到对赌行的对立面。自此,利弗摩尔开始独自在那家对赌行开始了买卖股票。利弗摩尔那时的交易十分单纯,买进或者卖出只为了一个结果,就是验证自己的预测。
奇妙的是,他赚到了钱而且很多,于是他辞掉了“书童”的工作,专门做股票。15岁时,他赚到了生平第一个1000美元。这让他的母亲很担心,怕他学坏。可“经济独立”的他理由充足: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数字推理”是正确的——让钱变得更多。
他不担心自己会一无所有,因为他原本就什么都没有,他的资金全部来自对赌行。实际上,他很快就受到了对赌行的白眼对待,因为他总是从对赌行赚到钱。
有时,为了能下单,他还不得不玩开始输钱然后一次捞到够的把戏。最终,对赌行把他列入“黑名单”,不再接受他的下单。
20岁的时候,他已经靠频繁的出场入场从对赌行那里赚到1万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他的母亲劝他做“正经”营生,他辩称,这不是赌博是靠数字推理赚来的。
他“执迷不悟”,但他的家乡——那些对赌行都知道他的厉害,也拒绝他进门。于是,他决定去纽约华尔街正规的经纪行里一展身手。这个决定,让他的一生发生改变。
首战纽约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证券经纪人来说,华尔街是圣地。在那里,有人一夜暴富;也有百万富豪一夜沦为乞丐。金钱、贪婪、险恶和悲凉充斥华尔街,那里从“没有新鲜事”。
利弗摩尔到华尔街的时候刚满21岁,他的全部家是2500美元。实际上,他前一年拥有的1万美元就剩下那么多,用他的话说,他可以保证70%的胜率,可他不自觉地犯着“管不住自己的手”的错——频繁交易;还有个错误是他不能在全部交易中贯彻自己数字推理的原则——数字在显示波动趋势以前他有时就急着入市交易,靠感觉而不是理智的时候,他的表现和常人一样糟糕。
到了华尔街,他进了A·R·富勒顿公司营业部工作。这里的经纪行显然和对赌行不一样,这里的行情板巨大无比;工作人员和客户众多;交易时不像对赌行那样只要客户张口说卖出就按照上一个最近的价格作为买进或卖出的价格来操作,经纪行是按实时股价进行操作,这对利弗摩尔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利弗摩尔是靠股价波动规律和阅读行情纸带寻找股价下一步可能走向,然后下单赚几个点的价差,类似现在的短线操作。他相信这个经验在华尔街一样好用,这致使他没能去辨识华尔街和波士顿的区别。他不停地交易,然后输了个彻底。
刚开始的时候,经纪行不知如何知道了他的来历,人人捧他是“交易神童”。他也的确一度赚到,被人称赞是“赢家”。可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前后6个月,他就告人生中的第一次破产。
正如前文所述,他失败的原因不是短线操作,而是没有注意到华尔街市场的不同。在对赌行,他如果确认某只股票要上涨或下跌1个点,就会支付1个点的保证金,让本金翻翻。如果只能赚到半个点,他也会收手,总之保证天天有进账。如果判断稍有偏差,他会当即停止交易以止损,止损时间可以控制在1秒钟以内——只要他往柜台方向大喊一声“卖”。可在富勒顿的营业厅里,他从纸带上看到的股票价格实际是滞后实时交易价格的,也即他发出卖出指令的时候,可能那只股票已经有两三个点的浮动——他一惯就赚取这么几个点。这让他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赚到了,还是亏损了,只能等场内交易员把成交报价传出来后才有了解。因此,他在对赌行一定能赚到的交易,在富勒顿营业厅他可能赚不到一分钱。
拜富勒顿公司的爱护所赐,感觉自己哪里不对头却找不出原因的利弗摩尔一直保持高频交易,先是损失了他那2500美元,接着他在营业厅赚到的利润亏空并欠了公司几百美元。 22岁上遭遇破产,对利弗摩尔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但他还有时间。他向富勒顿老板借了500美元,打算从对赌行捞点本钱。可对赌行这个行当在纽约被禁绝,于是他把目光朝向了西部。
轮回
在美国大陆的中央,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活跃的圣路易斯成为利弗摩尔的首选之地。因为那里有两家辐射整个美国中西部的对赌行,他心存侥幸的是,那里的人或许不那么容易认出他来,哪怕是做几天交易,他也不会空手而回!
他先去了一家名为多兰的公司,原来的那套法则立即被激活。他小心地挤在那家营业厅的客户当中,通过观察报价板然后选出合适的股票,接着他把钱递给接单员换回成交单。接待他的接单员称他“小朋友”——显然接单员完全不认识这位不速之客。在一天内,利弗摩尔进行了几次交易。接着的一天,他如法炮制。那两天他赚到了2800美元。他原本希望做一个星期收手,按照他大进大出的交易风格,如果他真的交易一周,那500美元本金增长10倍可能还是一个比较保守估计,因为2个交易日他已经让那笔钱增长5倍。
但是,当第三天他再装作孩子模样去多兰营业部时,那个接单员直接把他介绍给了他们的老板。那位老板揭穿了他的身份,说他是“装呆卖傻的老千”,并请他离开那里并且永远不要回去。
利弗摩尔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他只能拿着那2800美元去临近的泰勒公司碰运气。去的路上,他心里盘算该怎么操作才不会引起泰勒公司的注意。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当他到那里准备交易的时候,那里的经理对他大喊:“我们不做你的生意,懂了吗?”让他滚回多兰那边去。
他被赶出了圣路易斯,当天就乘坐火车回了纽约。他还了老板的钱,重新开始交易,虽然表现略好但他也没有赚到什么钱。几个月后,他听说泰勒公司在与曼哈顿隔着哈得孙河对望的霍博肯开了一家对赌行,这让他决定把之前在圣路易斯遭受的羞辱和泰勒公司好好算一算。
当时市场有一个现象,如果一周股市保持上涨的时候,每到周六银行都会发布准备金下降的公告。对此,交易大户会在周五利用这个机会砸盘引导股价下跌,那么对赌行就可以轻易洗劫客户的保证金。再之后,交易大户会拿回股票平仓,股价也自然反弹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利弗摩尔对这个现象了然于心,于是他赶在周五11点多光顾了那个营业部,在营业部经理的请求下,他拿出2000美元交易。一切如他预料,银行股先是跳水,等到尾盘最后5分钟股价大幅回调,利弗摩尔卖出,共赚了5100美元。
那一天,泰勒公司霍博肯营业部总共赚了800美元,全部支给利弗摩尔还欠他4300美元。那位经理和他约定周一还清欠款。周一早上,利弗摩尔看到那个经理和从圣路易斯赶来的一个人站在一起,而来人就是当年赶走他的人之一。这一次,来人再次让他“滚得远远的”。显然,纽约不是圣路易斯,利弗摩尔据理力争,最后逼得对方服软。但他知道自己是不能再去了,于是请人帮忙联手操作。他曾一天就净赚2800美元。没用上多久,泰勒公司霍博肯营业部关闭了。
多年以后,利弗摩尔曾回忆说,他感谢对赌行拒绝他入场,不然他可能一辈子停留在对赌行里做交易。如果是那样,伴随对赌行的绝迹,他可能早就淹没在股市波浪中,也就不会有后来他那炫目的财富、悲惨的结局以及极为实用的股票投机真经。(待续)
但令后世唏嘘的是,他在股市登上巅峰,也在股市重重落下,原因无它,因为他违背了自己探索出的法则。他一生都在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可他在死前留下的纸条上写下:“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交易神童
杰西·利弗摩尔(Jesse Lauriston )于1877年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14岁时就走出家门打工。
当时,他在波士顿的一家经纪行(对赌行)做起了职员,负责往黑板上抄写股市行情,一周他能拿到1美元(彼时1美元相当于1.50466克纯金)。因为天生对数字敏感,心算一流,利弗摩尔能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报价数字——无论报价机旁的报价人的语速有多快,而且他还能把数字牢记心底。
那些数字就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有涨有落,有些个股的价格会呈现一定规律,利弗摩尔的脑海中有意识地提取着那些重复出现的数字以及股票。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开始猜测哪个股票的“数字”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这让利弗摩尔像今天玩网游“中毒”太深的少年一样难以自拔。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每天收盘后,他先不回家而是记录下自己的判断结果,来验证自己每次的判断正确与否。接着,他还要从中总结某只股票重复出现的数字和规律。
他当时并不理解自己是在研究报价机打印出的行情纸带,或者说在研究股票行情,又或者是在玩K线。如此这样6个月后,他得到了一次“实战”机会。
一天,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职员向他借5美元要买一只股票。利弗摩尔好奇这个小同事要买什么股票,当得到答案,便翻出自己的小本子查看,发现那只股票的表现是要上涨。于是,他拿出钱和同事一起到邻近的对赌行买下那只股票,两天后他获利3.12美元。
这多少有运气的成分。因为当时的对赌行不是真正的经纪行,对赌行赚钱的方式不是下单到交易所而是和客户对赌,只要市场有小幅波动就可赚取客户的保证金。为了达到此目的,对赌行有时会操纵股市。
显然,还是“小散”的利弗摩尔赌对了——既猜对了行情,也没有站到对赌行的对立面。自此,利弗摩尔开始独自在那家对赌行开始了买卖股票。利弗摩尔那时的交易十分单纯,买进或者卖出只为了一个结果,就是验证自己的预测。
奇妙的是,他赚到了钱而且很多,于是他辞掉了“书童”的工作,专门做股票。15岁时,他赚到了生平第一个1000美元。这让他的母亲很担心,怕他学坏。可“经济独立”的他理由充足: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数字推理”是正确的——让钱变得更多。
他不担心自己会一无所有,因为他原本就什么都没有,他的资金全部来自对赌行。实际上,他很快就受到了对赌行的白眼对待,因为他总是从对赌行赚到钱。
有时,为了能下单,他还不得不玩开始输钱然后一次捞到够的把戏。最终,对赌行把他列入“黑名单”,不再接受他的下单。
20岁的时候,他已经靠频繁的出场入场从对赌行那里赚到1万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他的母亲劝他做“正经”营生,他辩称,这不是赌博是靠数字推理赚来的。
他“执迷不悟”,但他的家乡——那些对赌行都知道他的厉害,也拒绝他进门。于是,他决定去纽约华尔街正规的经纪行里一展身手。这个决定,让他的一生发生改变。
首战纽约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证券经纪人来说,华尔街是圣地。在那里,有人一夜暴富;也有百万富豪一夜沦为乞丐。金钱、贪婪、险恶和悲凉充斥华尔街,那里从“没有新鲜事”。
利弗摩尔到华尔街的时候刚满21岁,他的全部家是2500美元。实际上,他前一年拥有的1万美元就剩下那么多,用他的话说,他可以保证70%的胜率,可他不自觉地犯着“管不住自己的手”的错——频繁交易;还有个错误是他不能在全部交易中贯彻自己数字推理的原则——数字在显示波动趋势以前他有时就急着入市交易,靠感觉而不是理智的时候,他的表现和常人一样糟糕。
到了华尔街,他进了A·R·富勒顿公司营业部工作。这里的经纪行显然和对赌行不一样,这里的行情板巨大无比;工作人员和客户众多;交易时不像对赌行那样只要客户张口说卖出就按照上一个最近的价格作为买进或卖出的价格来操作,经纪行是按实时股价进行操作,这对利弗摩尔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利弗摩尔是靠股价波动规律和阅读行情纸带寻找股价下一步可能走向,然后下单赚几个点的价差,类似现在的短线操作。他相信这个经验在华尔街一样好用,这致使他没能去辨识华尔街和波士顿的区别。他不停地交易,然后输了个彻底。
刚开始的时候,经纪行不知如何知道了他的来历,人人捧他是“交易神童”。他也的确一度赚到,被人称赞是“赢家”。可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前后6个月,他就告人生中的第一次破产。
正如前文所述,他失败的原因不是短线操作,而是没有注意到华尔街市场的不同。在对赌行,他如果确认某只股票要上涨或下跌1个点,就会支付1个点的保证金,让本金翻翻。如果只能赚到半个点,他也会收手,总之保证天天有进账。如果判断稍有偏差,他会当即停止交易以止损,止损时间可以控制在1秒钟以内——只要他往柜台方向大喊一声“卖”。可在富勒顿的营业厅里,他从纸带上看到的股票价格实际是滞后实时交易价格的,也即他发出卖出指令的时候,可能那只股票已经有两三个点的浮动——他一惯就赚取这么几个点。这让他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赚到了,还是亏损了,只能等场内交易员把成交报价传出来后才有了解。因此,他在对赌行一定能赚到的交易,在富勒顿营业厅他可能赚不到一分钱。
拜富勒顿公司的爱护所赐,感觉自己哪里不对头却找不出原因的利弗摩尔一直保持高频交易,先是损失了他那2500美元,接着他在营业厅赚到的利润亏空并欠了公司几百美元。 22岁上遭遇破产,对利弗摩尔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但他还有时间。他向富勒顿老板借了500美元,打算从对赌行捞点本钱。可对赌行这个行当在纽约被禁绝,于是他把目光朝向了西部。
轮回
在美国大陆的中央,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活跃的圣路易斯成为利弗摩尔的首选之地。因为那里有两家辐射整个美国中西部的对赌行,他心存侥幸的是,那里的人或许不那么容易认出他来,哪怕是做几天交易,他也不会空手而回!
他先去了一家名为多兰的公司,原来的那套法则立即被激活。他小心地挤在那家营业厅的客户当中,通过观察报价板然后选出合适的股票,接着他把钱递给接单员换回成交单。接待他的接单员称他“小朋友”——显然接单员完全不认识这位不速之客。在一天内,利弗摩尔进行了几次交易。接着的一天,他如法炮制。那两天他赚到了2800美元。他原本希望做一个星期收手,按照他大进大出的交易风格,如果他真的交易一周,那500美元本金增长10倍可能还是一个比较保守估计,因为2个交易日他已经让那笔钱增长5倍。
但是,当第三天他再装作孩子模样去多兰营业部时,那个接单员直接把他介绍给了他们的老板。那位老板揭穿了他的身份,说他是“装呆卖傻的老千”,并请他离开那里并且永远不要回去。
利弗摩尔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他只能拿着那2800美元去临近的泰勒公司碰运气。去的路上,他心里盘算该怎么操作才不会引起泰勒公司的注意。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当他到那里准备交易的时候,那里的经理对他大喊:“我们不做你的生意,懂了吗?”让他滚回多兰那边去。
他被赶出了圣路易斯,当天就乘坐火车回了纽约。他还了老板的钱,重新开始交易,虽然表现略好但他也没有赚到什么钱。几个月后,他听说泰勒公司在与曼哈顿隔着哈得孙河对望的霍博肯开了一家对赌行,这让他决定把之前在圣路易斯遭受的羞辱和泰勒公司好好算一算。
当时市场有一个现象,如果一周股市保持上涨的时候,每到周六银行都会发布准备金下降的公告。对此,交易大户会在周五利用这个机会砸盘引导股价下跌,那么对赌行就可以轻易洗劫客户的保证金。再之后,交易大户会拿回股票平仓,股价也自然反弹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利弗摩尔对这个现象了然于心,于是他赶在周五11点多光顾了那个营业部,在营业部经理的请求下,他拿出2000美元交易。一切如他预料,银行股先是跳水,等到尾盘最后5分钟股价大幅回调,利弗摩尔卖出,共赚了5100美元。
那一天,泰勒公司霍博肯营业部总共赚了800美元,全部支给利弗摩尔还欠他4300美元。那位经理和他约定周一还清欠款。周一早上,利弗摩尔看到那个经理和从圣路易斯赶来的一个人站在一起,而来人就是当年赶走他的人之一。这一次,来人再次让他“滚得远远的”。显然,纽约不是圣路易斯,利弗摩尔据理力争,最后逼得对方服软。但他知道自己是不能再去了,于是请人帮忙联手操作。他曾一天就净赚2800美元。没用上多久,泰勒公司霍博肯营业部关闭了。
多年以后,利弗摩尔曾回忆说,他感谢对赌行拒绝他入场,不然他可能一辈子停留在对赌行里做交易。如果是那样,伴随对赌行的绝迹,他可能早就淹没在股市波浪中,也就不会有后来他那炫目的财富、悲惨的结局以及极为实用的股票投机真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