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意打了个“死窝”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钓大一些的鲤鱼、草鱼、青鱼,用老玉米确实有效,但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因为我用老玉米打窝所以钓到鱼,而是我把打窝量和补窝次数掌握得比较合理,并且窝饵和钓饵是相互配合的。
  我一直认为打窝有风险,用量须谨慎,在控制窝料的量方面,我一直恪守宁可不打或者少打也绝不打过量的原则。打少了不过少钓鱼而已,打过量则会“空军”。这就叫“死窝”。
  然而,今年的6月末,我却破天荒地故意打了个死窝,为啥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雨季已经到了,今年的降雨量明显比往年同期大得多,大雨一场接着一场。于是,各个水库都在重复着一件事——放水。水库铆着劲放水已经给钓鱼带来大麻烦了,但我却不以为意,毕竟总会有那么几条贪吃的鱼来咬钩,只是山上的大水一冲下来,水质肯定明显起变化,在浑水中钓鱼肯定不行,想钓鱼就要找降雨对水质影响不大的水域,比如没有大水流注入的一些坑塘。


目标鱼——草鱼出水


草鱼的食量非常大,所以打重窝未必死窝

  为此,我和我的伙伴找到了一大一小两个水库,二者仅一路之隔,小库的水源自大库,路面下有个涵洞。小库面积约百亩,鱼密度大,收费高,大库中的鱼密度相对小,收费低。我俩决定钓小库。已知的条件是,小库封库五年,五年前投过草鱼苗和鲤鱼苗,库内还有一些老库底。有人说小库中的白鱼、鲫鱼足够多,个头还不小,很适合垂钓,钓饵就用嫩玉米。我问面饵是否有效,得到的回答是:用面饵闹白鱼和鲫鱼。看来面饵不用带了,像以往那样用老玉米打窝,用嫩玉米钓就行。
  到了水库,下竿前我四下考察一圈,结果发现有人在用蚯蚓钓,浮标一直很稳,不闹小鱼,只要有口基本就是三四两重的鲫鱼。由此我得出结论:这里不闹小鱼,用面饵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面饵在诱鱼方面比玉米粒强很多。但是我没带面饵,只能用青玉米了。
  此外,我考察得知,这里只有一个钓友钓了两条2斤多的鲤鱼(在东北,不喂饲料,自然生长的鲤鱼苗5年左右可以长到2斤左右),他用的竿子比较长,分别是7.2米和6.3米,窝料、钓饵都是老坛玉米。其他钓友的竿子则都不超过6.3米,他们只钓到鲫鱼。因此我觉得,这里的大鱼应该在远处。另外,因小库今年才开竿放钓,且钓费比大库贵,所以很少有人垂钓,现成的钓位较少,钓友间的距离较远。
  基于上述信息,我使一支8.1米竿子和一支7.2米竿子。打窩子的时候,我一反常态地往8.1米竿子的钓点一次性打入近6斤发酵老玉米,大约覆盖了数平方米的范围。而7.2米竿子的钓点我只打了大半勺。我的想法是,以8.1米竿子为主,7.2米的竿子“打游击”,有口就继续留用,没口就换9米或者10米竿子,所以并没有一次性把窝料打足。以这种方式打窝子,我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我赌的是这里的鱼情真如看库人所言,四五斤重的草鱼最多。我的钓饵是剥了皮的嫩玉米。


打窝量和补窝次数要合理掌控,窝饵和钓饵也要相互配合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左右,7.2米竿子给了第一口,提竿就“拔河”。由于水浅,加上主线有些老化,结果直接断线。新鱼线还没换完,8.1米竿子出现一个黑标,成功钓获一尾3斤多的草鱼,个头没有传说中的大。
  补窝后,大家依然沉寂,我这里又中了几尾放生级别的草鱼和武昌鱼。这时,有人坐不住了,毕竟只有我这儿有口。一哥儿们踱到我身后,看到我盆里的老玉米问我:就用这个打的窝?我回答是。哦,他应了一声然后嘀咕:原来这玩意好使啊!我没搭茬。
  再后来,我丢了一口。有人则在我右面百米处发现了最初那支被鱼带走的浮标。待我取完浮标回到钓位时,8.1米竿子的浮标跑到了左面,提竿时鱼还在。一较劲,鱼蹿至水面,哗啦一声翻了个花,然后脱钩了。虽然鱼跑了,但是咬钩就好,毕竟同一水库的其他钓友还没看到鱼口。
  接下来不到十分钟的工夫,7.2米竿子的浮标一个箭沉,又中一条草鱼,目测4斤多的样子。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拨儿放生级别的小鱼苗,有1斤多重的小草鱼,也有四两半斤的小武昌鱼。此时,其他耐不住寂寞的钓友都在钓鲫鱼打发时间。
  第一次钓这个水库,在全体“空军”的情况下,我能够遇到四条目标鱼,可以说,我的打窝策略功不可没。
  那么,我解释一下故意打死窝(重窝)的理由。首先,这样做是基于我对鱼情的判断。本来我从未打过这么重的窝子,但是我选择相信看库人提供的信息——库中四五斤重的草鱼较多。我赌的就是这一点。草鱼的食量非常大,一天要消耗掉自身体重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食物。消耗量大,则进食量也大,所以打重窝未必死窝。当然,我也可以少打窝,少打窝的优点是钓饵更容易被发现,但缺点是诱鱼的效果逊色。


我打重窝还有一个原因——水库钓鱼的人较少,钓友间的距离较远,在食物稀少的情况下,窝料稍多一些才可能把鱼诱来
  以前我打窝都是少打勤打,但是这次我一次性投入很多,钓一条鱼再补一大勺窝料,不咬钩则不补窝。为啥这样做?因为一条鱼被钓上岸之前,很可能已经吃掉一些窝料了,而在此之前很可能还有其他鱼吃了窝料后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这都会消耗窝料,导致诱鱼效果下降,所以要补些窝子,以保证可持续诱鱼。另据我观察,这里不闹小鱼,因此我不用担心我的窝料会被小鱼捡拾到别处去的情况发生,所以無鱼咬钩则不补窝。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的窝料是发酵老玉米,钓饵是青玉米,且剥了皮,而大多数人都用老坛玉米作钓饵。我的经验是三四斤重的草鱼对青玉米的兴趣更大。在一片老玉米中,这一粒青玉米更容易被鱼发现。当然,如果用有雾化效果的发酵面饵的话,效果会达到最佳,下次我决定用面饵作饵。
  有人看见我用老玉米打窝钓到鱼,就认为用老玉米效果好。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人看到别人用某种鱼饵钓到鱼,就认为是因为鱼饵好,所以鱼才爱吃,于是照葫芦画瓢,也模仿人家用饵,可事实上这种模仿很少成功。
  钓大一些的鲤鱼、草鱼、青鱼,用老玉米确实有效,但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因为我用老玉米打窝所以钓到鱼,而是我把打窝量和补窝次数掌握得比较合理,并且窝饵和钓饵是相互配合的。
  老坛玉米是钓友们用得最多的窝料,也可作钓饵用。和我搭话的那个哥儿们用的也是老坛玉米,只是他用的量不够而已。别看包装上标注1公斤的重量,但是里面充其量只有半斤干玉米,而我一次打进去的6斤窝料,没发酵之前的干玉米重量应该是3.5斤左右。也就是说,我的用量是他的7倍有余,且我的窝料覆盖了数平方米的面积,所以能把鱼诱来。那么,有人会说,下次打进去10斤、20斤,是不是效果更好?绝不是这样,打多了就真成死窝了。
  我破天荒地打了一次重窝,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没有多少人钓鱼,钓友间的距离较远,在食物稀少的情况下,窝料稍多一些才可能在百余亩的水域中把鱼诱来。假如像其他水库那样,钓友之间距离较近,我的窝料就不是这个量。假如左邻右舍都在打重窝子,我很可能一勺都不打,在中间钓“过路鱼”就可以了。
  这次钓鱼还没结束时,下次再来这里的施钓计划已经形成——下次夜钓,照例使一支7.2米竿子和一支8.1米竿子。7.2米竿子打重窝,用发酵面饵垂钓;8.1米的竿子不打窝,先试试钓浮。两把鱼竿的距离要大一些,因为这次钓鱼只要有鱼咬钩,就是连续两口以上,说明这里的草鱼可能集群活动,遛鱼的时候会惊扰鱼群,竿子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能降低惊扰程度。
  另外,临走的时候,水库老板还提供了一个信息:这里有鲇鱼,鲇鱼吃鱼苗,谁能钓到鲇鱼免钓鱼票。钓鲇鱼是我的强项,不图别的,就为了好玩,所以下次我再弄一把竿子试试钓鲇鱼。
  虽然计划初步形成,但是出钓当天说不定还能遇到什么新状况,到时候还得临场应变。
其他文献
之所以选择圭亚那作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因为它地处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最南端,在它的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河流里,隐藏着亚马孙河里独有的鱼种——巨骨舌鱼比拉卢库和巨型的南美狼鱼德拉伊拉。为钓巨骨舌鱼,我曾三赴亚马孙河,均无功而返,南美狼鱼我是第三趟去亚马孙的辛古河才得偿所愿。  近20年来,我在这个世界上钓鱼都是独来独往孤身一人,所谓的“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总以为这辈子要“百年孤独”了,没想到
期刊
作品:李白垂钓  画者:徐琪  尺寸:26厘米×36厘米  (赏析 四川·赵家明)垂钓,自古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它既是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又是陶冶性情和休闲娱乐的一种享受。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乐此不疲,文人雅士们对此更是情有独钟。舜帝、姜尚、汉武帝、屈原、花蕊夫人、杜甫、柳宗元、鱼玄机、慈禧太后等前人,均留下了与垂钓相关的故事。  诗仙李白也是一位资深垂钓爱好者,他爱诗、爱酒、
期刊
作品:茫茫大海任逍遥  作者:谢春明  尺寸:48厘米×70厘米  供稿:东方龙脉鱼拓艺术学会  说明:《茫茫大海任逍遥》用小礁鲨拓制而成。鲨魚的品种繁多,而礁鲨的头部是比较扁平的,为了突出鲨鱼霸气的特征,故而特意将其头部拓得厚重,且把整条礁鲨拓成头部上扬的姿态,给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间。  有想学习鱼拓制作、预订制鱼拓,或购买鱼拓作品的朋友请拨打电话:15620786864;联系人:谢春明
期刊
钓鱼,不光是刻在男人基因中的生存本能,更是让他们暂时逃离琐碎家务,缓解工作压力的一个依托;钓鱼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是一项健康的兴趣爱好,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单纯的朋友;沉迷于钓鱼,在垂钓中感悟人生,也是钓鱼带来的意外收获。  所以,如果您身边有沉迷于钓鱼的中年男人,请务必理解他们、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隐忍而又坚韧。  生活的重锤,让他们没有退路可言;片刻的休息,只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他们有
期刊
我拼力把竿子迅速左右摆了两下,试图靠技巧使它回头,结果第三个摆竿子的动作还没做出来,钓组嗖的一声弹向空中,3号子线断了。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其间大鱼既没冲撞,也没挣扎,镇定而沉着地把我的子线拉断。我不禁感慨:在绝对力量面前,技巧不值一提。  野钓时,我特别喜欢用长竿子,把鱼从4米以上的深水中拔出来的感觉特别好,手感绝对超一流,尤其是鱼线切水的嗡鸣声配合着迟迟不肯露头的野生鱼,一圈接一圈地对抗真叫人
期刊
昨天钓鱼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突然停口了?面对多变的鱼情,钓鱼人常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影响鱼儿开口摄食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更有多种因素的叠加。在本文中,笔者归纳总结了影响鱼儿开口摄食的诸多因素,希望对钓友出行钓鱼有所帮助。一、天气情况的突然改变  (一)风力的突然减小  笔者所在地有一处收费钓场,是截河而成的长形湖泊,长3000米以上,宽200~300米,深度较浅,80%
期刊
有江河垂钓鲇鱼经验的钓友都知道,江河的弯道,特别是弯道陡岸一带是最理想的鲇鱼钓位。不过,这样的位置往往受多重因素影响而无法下竿,比如笔者常钓的辽河陡岸一带,鱼情好的位置下满了地笼和“绝户网”,几乎笼连笼,网套网,没有空隙,钓鱼人完全没法抛竿,抛竿将大概率损失钓组。更有一些非法电鱼者专挑夜间沿陡岸一带电鱼,被电过的地方,即便钓位理想,也不会有好的收获。  而陡岸对面的大片浅滩水域,因鱼的数量相对较少
期刊
初进7月,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钓友开始计划搞一场驻钓水丰湖活动。水丰湖是我们的野钓胜地,每年都要钓两三次。钓鱼人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任何正事都不能耽误提前安排好的钓鱼计划。玩笑归玩笑,正事还是要做的。为了能如期钓鱼,哥儿几个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食材、打点装备、安排家务、加快提前完成单位的工作并办理休假……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此次水丰湖之行计划于2021年7月15日至18日进行,共计四天三夜,人
期刊
夏的妩媚,羞红了高洁的荷花。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情咏荷花,初夏的荷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盎然,盛夏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蓓蕾绽放,亦有“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的脱俗风雅,更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初冬凄美。夏季,倾心于野外钓鱼的我更喜欢在有荷花的水域垂钓。  提到夏季钓鱼,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酷热难耐,心浮气躁,鱼儿难钓,于是就有了畏难情绪。其实大家也别太悲观,有道是“只要思想不滑
期刊
(四川·陈玉君 绘)  羊马河两岸,从北往南尽是一望无际的河坝水田,夏天插秧的季节,水田里有很多黄鳝,有的村民就在这个季节靠捉黄鳝换钱,可以挣够一年的家庭开支。除了黄鳝,秧田里还有其他鱼类和鸟窝,对于小孩子来说,这里便成了游戏的乐园,不仅能逮鱼、捉黄鳝,还可以掏鸟蛋。家住城市里的一位老表每年暑假都要来我家玩,我便带他一起做这些只有在农村才有的趣事。木盆里钓鱼  少时家住灌县羊马河边,河里鱼类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