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豆疫病的发生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季豆疫病有2种,一种为细菌性疫病,另一种为真菌性疫病,分别由2种病原菌造成,发病症状有相似之处,但防治方法不同,生产中不少菜农因不能准确识别而造成防控不力、病害流行,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2种疫病的症状区别和发病因素,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供菜农参考。
  一、发病症状
  1. 真菌性疫病
  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和豆荚。茎基部发病,呈暗绿色水浸状,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展缢缩变褐色,茎基部以上折倒枯死。叶片染病,表面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斑块,湿度大时病斑扩大,其上产生零星白色霉层。豆荚染病,其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斑块、稍内陷,后软腐,遇阴雨天气湿度大,病斑上长出零星白色霉层。
  2. 细菌性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受害,叶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呈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薄、半透明,天气干燥时易脆裂,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如火烧状,叶片枯死。茎蔓发病,呈褐色溃疡型凹陷条斑,绕茎1周后上部枯死。豆荚发病,产生红褐色不规则稍凹陷斑块,发病严重时豆荚萎缩。在阴雨潮湿环境下,叶、茎、豆荚的病斑上常常分泌黄色菌脓。
  二、发病因素
  1. 真菌性疫病
  由疫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隨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翌年条件适宜时可借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流行。温度在25~28℃,阴雨连绵、潮湿或棚内湿度大时,病害流行严重。此外,连作、土质黏重、浇水过勤,田间或棚内排水能力差,容易导致病害发生;栽植密度过大,株间郁闭、不通风、不透光也可造成病害暴发、流行。
  2. 细菌性疫病
  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型,主要在种子内潜伏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子萌芽后,病菌侵染子叶,产生病原细菌,通过雨水、风力、昆虫、田间农事操作等传播,从植株气孔侵入。高温高湿是主要发病因素,棚室栽培通风不良、棚室内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露地栽培夏秋季阴雨连绵、闷热常导致病害暴发、流行。田间粗放管理、重施氮肥、排灌不及时、虫害严重、长势弱等均有利于病害流行。
  三、绿色防控技术
  1. 真菌性疫病
  ①实行轮作。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②种子消毒。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基肥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千克/亩,结荚期根据生长情况和采摘次数追施嘉美内钾德或海洋之星15千克/亩,同时冲施嘉美红利400克/亩活化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强化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植株免疫力。科学排灌水,干旱时适当小水浅灌或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积水。清洁田园,生长季节及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
  ④调整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保证田间或棚室栽培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小气候空气湿度。
  ⑤药剂防治。防治疫病关键是在雨季到来之前的5~7天施药,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实践证明,采用灌根与喷雾相结合效果更佳。一般每穴灌药液200~300克,如采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1 000倍液灌根、800倍液喷雾,采用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600倍液喷雾,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500倍液喷雾等。
  2. 细菌性病害
  ①健身栽培。选择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如白菜、菠菜、葱蒜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及时期。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根据土壤墒情排灌水,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抗性。生长期及收获后及时清理菜园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种子后播种。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施1次,连防2~3次,以上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作者联系地址:王殿勇
其他文献
一、施用方法  1.基肥  固体腐植酸肥料作基肥,每亩用量为100~150千克。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作基肥时使用浓度为0.05%~0.1%,每亩用250~400千克稀释液,可与农家肥混合在一起施用,沟施或穴施均可。由于目前水溶肥料较贵,一般较少作基肥使用。  2.追肥  在作物幼苗期和抽穗期前,用浓度为0.01%~0.1%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浇灌在作物根系附近,每亩稀释液用量
蚕豆,又名胡豆、南豆、罗汉豆,属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因其豆科根瘤菌具有固氮功能,故种植蚕豆可实现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壤地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一、选地整地  1. 选择土地 蚕豆喜湿、不耐涝,应选择土壤疏松、土质深厚肥沃、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蚕豆忌酸性土壤,土壤pH值以6.5~8.5为宜。  2. 深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深耕,按照无作物秸秆、杂草的要求,将土块耙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