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从土地利用角度探讨了如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关键词:土地利用;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种新兴的综合型产业,其用地的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实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既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准确地分类和定位,又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休闲农业”的用地开发、建设和使用过程总,按照现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很难管理到位。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1 什么是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满足人们观光、度假、体验等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2 休闲农业的类型
2.1 自然生态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
2.2 乡村休闲游模式
以乡村生活、乡村意境、乡村生产为核心,开发的独具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开展垂钓、划船、烧烤等休闲活动;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农作、垂钓、骑马、狩猎等活动;开发建设高山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
2.3 农业观光游模式
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地理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2.4 农家度假游模式
主要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特色农产品或民俗风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务。
2.5 民俗文化游模式
就是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2.6 农业经贸游模式
就是充分挖掘农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强、市场活跃、商务会展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特殊设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多种形式的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宣传品牌、带动消费,把乡村旅游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7 综合开发型
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多业并举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
3 如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1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异地扶贫搬迁规划等的有效衔接。
3.2 项目升级,保质保量
对休闲农业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丰富的休闲农业项目。提高内涵和品质,把握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开发多种具有浓郁乡村景观、淳朴风俗民情、浓厚乡村文化的旅游项目,深化内涵、增强整体综合竞争力,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3.4 政策支持,积极引导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级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地方休闲观光农业乡镇扶持政策等,对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列为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在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指导。
3.5 健全制度,加强监管
政府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要加强用地管理,严格用地报批制度,不得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由破坏耕作层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在农用地上进行建设,不能让休闲农业变成违法用地的新发地和土地管理的盲区。一旦发现违法用地和违规经营,必须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
3.6 注重协调,部门联动
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明确管理责任和分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或“多头”管理現象。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只能,切实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报批、用地审批、环保测评、产业发展指导、管理服务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旅游用地限定在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比较狭隘,不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3.7 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合法用地、依法用地的宣传教育,严格保护耕地。
关键词:土地利用;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种新兴的综合型产业,其用地的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实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既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准确地分类和定位,又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休闲农业”的用地开发、建设和使用过程总,按照现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很难管理到位。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1 什么是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满足人们观光、度假、体验等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2 休闲农业的类型
2.1 自然生态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
2.2 乡村休闲游模式
以乡村生活、乡村意境、乡村生产为核心,开发的独具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开展垂钓、划船、烧烤等休闲活动;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农作、垂钓、骑马、狩猎等活动;开发建设高山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
2.3 农业观光游模式
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地理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2.4 农家度假游模式
主要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特色农产品或民俗风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务。
2.5 民俗文化游模式
就是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2.6 农业经贸游模式
就是充分挖掘农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强、市场活跃、商务会展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特殊设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多种形式的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宣传品牌、带动消费,把乡村旅游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7 综合开发型
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多业并举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
3 如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1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异地扶贫搬迁规划等的有效衔接。
3.2 项目升级,保质保量
对休闲农业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丰富的休闲农业项目。提高内涵和品质,把握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开发多种具有浓郁乡村景观、淳朴风俗民情、浓厚乡村文化的旅游项目,深化内涵、增强整体综合竞争力,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3.4 政策支持,积极引导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级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地方休闲观光农业乡镇扶持政策等,对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列为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在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指导。
3.5 健全制度,加强监管
政府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要加强用地管理,严格用地报批制度,不得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由破坏耕作层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在农用地上进行建设,不能让休闲农业变成违法用地的新发地和土地管理的盲区。一旦发现违法用地和违规经营,必须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
3.6 注重协调,部门联动
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明确管理责任和分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或“多头”管理現象。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只能,切实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报批、用地审批、环保测评、产业发展指导、管理服务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旅游用地限定在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比较狭隘,不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3.7 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合法用地、依法用地的宣传教育,严格保护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