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平等地接纳所有学生,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文对全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全纳教育;全纳性课堂;教学策略
全纳教育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其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在英、美、西班牙等国获得了很好的实施和发展,而我国还处于理念上对全纳教育的一般认同和实践中的“随班就读”,还没有真正地贯彻全纳教育。因此,借鉴国外实施全纳教育教学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期望能够为我国全纳课堂教学实施提供建议,并为其构建打开突破口,奠定实践基础。
一、全纳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反对排斥与歧视、全纳的、融合的课堂教学,可简称为全纳性课堂教学,它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阵地。
全纳教育思想的实质是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平等地接纳所有学生”,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将全纳性课堂教学描述为把所有的学生,包括普通学生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如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的学生,以及那些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种族、背景的学生,都纳入到普通课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种类与残疾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地教学。全纳性课堂教学尊重和照顾到每个有不同背景、经历、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接受和欣赏彼此间的差异性,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二、全纳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1、营造民主、平等、接纳所有学生的教学氛围。一种特定的氛围和环境会极大地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全纳教育。就是在学校中创建一种民主、平等、欢迎接纳所有学生的教学氛围,这是全纳性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全纳的教学氛围包括:
首先,一个稳定的、合作的,具有全纳教育价值取向的“全纳学习共同体”。全纳学习共同体包括普通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特殊教师以及其他普通市民与残疾市民等。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每个人的个性、爱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方面的差异都得到尊重。
其次,全纳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受尊重的、有价值的。第一,学生(普通学生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全纳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以及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等,从而共同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校长与教师是全纳学习共同体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与教师接纳所有愿意加入共同体的人,尤其要主动接纳有学习困难的人,对他们耐心地进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认识方式、学习风格等辅以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引导、组织所有成员(学生、家长、市民)一起交流、探讨现实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正确处理与构建人类与客体、自身、他人的关系。
最后,学生家长与市民也是共同体的成员,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家长与市民要主动加入学习共同体,与孩子们、教师等一起学习,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成人与社会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多元理解,开拓共同体的视野。第三,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教师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按照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能够在教学中始终对学生充满期望,促进全体学生一起来解决个体学生遇到的问题。营造民主、平等的全纳教学氛围,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就像家庭一样温馨,产生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可以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疑虑、紧张与不安。
2、合理有效的利用全纳性课堂教学资源。全纳性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环境(主要指教室环境)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全纳性课堂教学对象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要求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首先,科学布置教室环境。全纳式教室的布置主要体现在座位的安排和特殊需要学生对环境要求的满足方面。首先。传统教室多为秧田型座位排列式,它的优点在于使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缺点在于仅能使部分处于“活跃地带的学生”(坐在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最大受益,而其他地带的学生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的时间明显比“活跃地带”学生少。可见秧田型的座位方式并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全纳教室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各种座位排列方式。其次,特殊需要儿童对教室环境的特殊需求不尽相同。肢体残疾儿童对环境的要求包括使用轮椅的无障碍通道、可调节的桌椅,提供治疗和康复的仪器;听觉障碍儿童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包括对背景、噪音和回声的控制、手势、板书和口语综合教学手段运用;视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则体现在座位的安排、教师在教室的位置、光线和大字板、大字课文或其他学习材料的使用等等。第三,在布置教室之前。教师应该首先了解班级特殊学生的具体需求,尽力避免使教室只适于“某一类”个体的特殊需要。
其次,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产生巨大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全纳学校的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因此,在全纳性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将儿童作为独特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考虑适应与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欣赏他们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获得最大的发展,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彼此悦纳,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为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带来福音,智能机、电子耳蜗、视觉转换仪、听觉转换仪、盲人语言电脑系统等,使特殊儿童的机能补偿和康复实现了最大化,也使得特殊儿童之间因生理缺陷引起的不便越来越小。在全纳性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入现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殊需要提供无限的技术资源支持。
三、全纳教育的教学策略
全纳性课堂上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种族与民族,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各自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具体的方法有:
首先,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是全纳性课堂教学的一项有效策略。
其次,个性化教学。全纳课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适用于该学生的特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其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提高。
最后,合作教学。全纳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中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单靠教师自身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合作,尤其是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全纳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伙伴关系。师生积极互动是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莱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效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四、结语
全纳性课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微观系统,可在一个学校先试点性,试验性地建立一个全纳课堂,看看全纳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为全纳学校的构建提供示范和经验。进而更好的推广,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全纳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汪 放.垒纳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2006(1).
[2]张志欣.关于全纳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05(4):4.
[3]黄志成.全纳教育一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3.
[4]黄志成.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J].域外?国际课程与教学,2006(10):58-59.
[5]舒国宋.全纳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大。2006:7.
[6]吕耀中.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0.
[7]荷克丝[美]/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6.
[8]刘瑞欣.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2005(8):32.
[关键词]全纳教育;全纳性课堂;教学策略
全纳教育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其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在英、美、西班牙等国获得了很好的实施和发展,而我国还处于理念上对全纳教育的一般认同和实践中的“随班就读”,还没有真正地贯彻全纳教育。因此,借鉴国外实施全纳教育教学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期望能够为我国全纳课堂教学实施提供建议,并为其构建打开突破口,奠定实践基础。
一、全纳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反对排斥与歧视、全纳的、融合的课堂教学,可简称为全纳性课堂教学,它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阵地。
全纳教育思想的实质是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平等地接纳所有学生”,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将全纳性课堂教学描述为把所有的学生,包括普通学生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如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的学生,以及那些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种族、背景的学生,都纳入到普通课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种类与残疾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地教学。全纳性课堂教学尊重和照顾到每个有不同背景、经历、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接受和欣赏彼此间的差异性,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二、全纳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1、营造民主、平等、接纳所有学生的教学氛围。一种特定的氛围和环境会极大地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全纳教育。就是在学校中创建一种民主、平等、欢迎接纳所有学生的教学氛围,这是全纳性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全纳的教学氛围包括:
首先,一个稳定的、合作的,具有全纳教育价值取向的“全纳学习共同体”。全纳学习共同体包括普通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特殊教师以及其他普通市民与残疾市民等。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每个人的个性、爱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方面的差异都得到尊重。
其次,全纳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受尊重的、有价值的。第一,学生(普通学生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全纳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以及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等,从而共同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校长与教师是全纳学习共同体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与教师接纳所有愿意加入共同体的人,尤其要主动接纳有学习困难的人,对他们耐心地进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认识方式、学习风格等辅以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引导、组织所有成员(学生、家长、市民)一起交流、探讨现实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正确处理与构建人类与客体、自身、他人的关系。
最后,学生家长与市民也是共同体的成员,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家长与市民要主动加入学习共同体,与孩子们、教师等一起学习,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成人与社会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多元理解,开拓共同体的视野。第三,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教师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按照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能够在教学中始终对学生充满期望,促进全体学生一起来解决个体学生遇到的问题。营造民主、平等的全纳教学氛围,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就像家庭一样温馨,产生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可以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疑虑、紧张与不安。
2、合理有效的利用全纳性课堂教学资源。全纳性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环境(主要指教室环境)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全纳性课堂教学对象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要求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首先,科学布置教室环境。全纳式教室的布置主要体现在座位的安排和特殊需要学生对环境要求的满足方面。首先。传统教室多为秧田型座位排列式,它的优点在于使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缺点在于仅能使部分处于“活跃地带的学生”(坐在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最大受益,而其他地带的学生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的时间明显比“活跃地带”学生少。可见秧田型的座位方式并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全纳教室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各种座位排列方式。其次,特殊需要儿童对教室环境的特殊需求不尽相同。肢体残疾儿童对环境的要求包括使用轮椅的无障碍通道、可调节的桌椅,提供治疗和康复的仪器;听觉障碍儿童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包括对背景、噪音和回声的控制、手势、板书和口语综合教学手段运用;视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则体现在座位的安排、教师在教室的位置、光线和大字板、大字课文或其他学习材料的使用等等。第三,在布置教室之前。教师应该首先了解班级特殊学生的具体需求,尽力避免使教室只适于“某一类”个体的特殊需要。
其次,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产生巨大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全纳学校的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因此,在全纳性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将儿童作为独特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考虑适应与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欣赏他们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获得最大的发展,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彼此悦纳,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为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带来福音,智能机、电子耳蜗、视觉转换仪、听觉转换仪、盲人语言电脑系统等,使特殊儿童的机能补偿和康复实现了最大化,也使得特殊儿童之间因生理缺陷引起的不便越来越小。在全纳性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入现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殊需要提供无限的技术资源支持。
三、全纳教育的教学策略
全纳性课堂上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种族与民族,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各自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具体的方法有:
首先,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是全纳性课堂教学的一项有效策略。
其次,个性化教学。全纳课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适用于该学生的特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其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提高。
最后,合作教学。全纳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中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单靠教师自身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合作,尤其是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全纳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伙伴关系。师生积极互动是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莱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效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四、结语
全纳性课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微观系统,可在一个学校先试点性,试验性地建立一个全纳课堂,看看全纳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为全纳学校的构建提供示范和经验。进而更好的推广,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全纳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汪 放.垒纳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2006(1).
[2]张志欣.关于全纳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05(4):4.
[3]黄志成.全纳教育一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3.
[4]黄志成.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J].域外?国际课程与教学,2006(10):58-59.
[5]舒国宋.全纳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大。2006:7.
[6]吕耀中.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0.
[7]荷克丝[美]/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6.
[8]刘瑞欣.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200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