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分析放射性肺纤维化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是否通过EMT途径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将18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体重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照射+TGF-β3组(简称TGF-β3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经20 Gy 60Co γ射线单次胸部照射后,分别腹腔注射0.5 mL 0.9%的生理盐水和TGF-β3(
【机 构】
:
510006 广州,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分析放射性肺纤维化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是否通过EMT途径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
方法将18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体重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照射+TGF-β3组(简称TGF-β3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经20 Gy 60Co γ射线单次胸部照射后,分别腹腔注射0.5 mL 0.9%的生理盐水和TGF-β3(1 μg/kg),每周1次,于照射后1、3和6个月活杀,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EMT相关的上皮标志物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间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的表达,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照射能够引起小鼠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结构严重破坏、胶原纤维大量沉积等典型纤维化病理改变;照射后3和6个月,与照射组比较,TGF-β3组小鼠肺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2、-2.807,均P<0.05),胶原沉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2、2.529,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照射后1、3和6个月,小鼠肺组织ZO-1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92、5.831、6.064,均P<0.05),N-cadherin的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9、-5.520、-6.063,均P<0.05);与照射组比较,TGF-β3组ZO-1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1、-4.220、-5.695,均P<0.05),而N-cadherin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6、3.560、4.919,均P<0.05)。
结论TGF-β3可通过抑制EMT拮抗放射性肺纤维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衍生物-甘草甜素镁(Gly-Mg)的合成及其辐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甘草甜素(Gly)与镁进行取代反应合成Gly-Mg化合物,并应用磁共振氢谱及质谱鉴定其结构。以137Cs γ射线照射的ICR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小鼠分为5组:单纯照射对照组(生理盐水)、Gly(50 mg/kg)给药照射组、Gly-Mg低、中、高剂量给药照射组(25 mg/kg、50 mg/kg、75 mg/kg)。7
目的利用RNA干扰抑制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表达Notch信号通路胞内结构域(NICD),探讨靶向抑制NICD表达对辐射损伤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抑制NICD表达的MC3T3-E1细胞株,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NICD基因的表达。MC3T3-E1细胞和NICD RNA干扰MC3T3-E1细胞经2 Gy γ
腹膜弥漫性病变分为炎性和肿瘤性两类,前者以结核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后者以转移瘤最为多见,其次较为多见的是腹膜原发肿瘤,包括腹膜癌、间皮瘤、淋巴瘤等。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由于腹膜弥漫性病变涉及病种多,影像学表现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笔者选取两例常见类别的腹膜弥漫性病变:腹膜结核和腹膜癌,分别从临床特点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诊断辨析,总结分析诊断思路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基线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评估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化疗方案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R-CHOP方案化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FL患者48例,其中18例患者在3个周期R-CHOP化疗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检查进行疗
笔者报道了1例131I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单叶缺如合并Graves病甲巯咪唑治疗后复发的病例,从临床症状、血清学化验、甲状腺超声及颈胸部SPECT/CT融合显像等方面分析该病例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先天性甲状腺单叶缺如合并Graves病的认识。甲状腺单叶缺如合并Graves病患者在规律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出现复发,应尽早选择131I治疗。131I治疗仍是先天性甲状腺单叶缺如伴Graves病甲巯
目的比较恶性单发肺结节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程度的差异,分析肿瘤不同生长模式对18F-FDG摄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定结节各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及血管集束征)所在区域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标准化摄取均峰差(ΔSUV)。应用多组间均数比较
辐照后的玻璃可经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检测出ESR信号,包括本底信号、机械信号和辐射信号。ESR信号的大小与受照剂量基本成正比。当发生核事故或突发辐射意外时,可以通过对受照人员随身携带物品或事故区域内的玻璃进行ESR测量,快速估算事故剂量,评价事故的严重程度,并对受照人员进行及时的医学救治。玻璃具有廉价、化学惰性、刚度好、易于处理、普遍易得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笔者主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因病致死的首要死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CT血管成像(CTA)检查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心脑血管,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部位。传统的心脑血管扫描分为两次,辐射剂量大且操作复杂。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心脑血管联合扫描一站式成像进行了研究,其简便、快捷、无创、辐射剂量低、对比剂使用少、准确性高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笔者就CTA在心脑血管一站式成像中的研究进
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判断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以及冠脉是否有狭窄对预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双能量CT心肌灌注检查在临床上多用于静态评估心肌血池,用于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检查。笔者将近年来双源CT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的原理、扫描方法、图像采集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笔者报道了一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18F-FDG PET/CT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了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要点。研究结果显示,本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为巨大软组织团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18F-FDG代谢团块状增高,SUVmax为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