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存续中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困境及其破解

来源 :西部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我国公司资本缴纳制度改革将有限制的认缴制改为完全认缴制,由此引发了股东出资未届期可否适用加速到期规则之理论争议.实证数据显示,非破产非解散情形下能否适用出资义务加速到期规则,司法裁判分歧明显.虽然学界提出了多种替代性解决方案,但均存在重大缺陷和不足.完全认缴制在赋予股东出资缴纳期限完全自治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出资缴纳约束/控制机制,从而诱发了股东出资期限自由和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和失衡.鉴于此,我国《公司法》修改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出资催缴机制,将未届期出资催缴权赋予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并对催缴事由、催缴主体、催缴通知、缴纳时限以及催而未缴的法律后果进行明确规定,借此实现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权利之均衡保护.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是坚定我们理想信念,增强全党政治自觉、发扬革命精神、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最好政治教材.总书记的指示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期刊
1979年12月8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大会的正式代表共965名,代表全省60多万名党员.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工作着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动员全省党员和人民群众,坚决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福建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指示,为加速福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期刊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规定的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应包含对数据使用协议中格式条款违反相关法律、数据画像、地下数据交易等大规模侵权和分散性侵权等情形,可以按照“列举+兜底”对诉由予以类型化并适当予以限定以实现抽象层面的利益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和《民事诉讼法》第55条构成特别规范和一般规范的关系,应优先适用.在适格主体顺位上,各级检察机关列于引领位置.消费者组织仅能就与市场活动和消费行为相关的损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的相关公益诉讼之实体有理由的范围远超前者.应在完善配套
司法解释对督促程序定性模糊是督促程序制度效能低下的根源.为提高督促程序适用率,首先应澄清督促程序既不是非讼程序,也不是诉讼程序,而与略式程序具有较高适配性.在此基础上,应当以略式程序法理修补督促程序规则.如应从宽解释“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督促程序可以适用财产保全、债务人异议只有构成实质性争议时才能终结督促程序,且理应为督促程序配备救济机制.
2016年日本《刑事诉讼法》增设的合意制度与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的“协力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属他人归罪型控辩协商制度,日本合意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可为我国该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日本合意制度的入法因缘于从事后处理型到危机管理型的司法理念转变,从义务主义到功利主义的司法文化演变,从传统证据收集方法到新型证据收集方法的司法实践改变.日本合意制度以特定的财政经济类、药物枪械类犯罪为适用对象,以协议与合意为程序,依托于犯罪嫌疑人的协力行为和检察官的宽大处理行为而运行,在遵循双方法定义务的同时,
公共利益的主体不特定性决定了诉讼对于公益保护的局限.现代法治体系中的公益诉讼是作为行政管制的司法补充出现的,是以“补充管制”为目的和内容的“执法诉讼”,其基本规则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制度内容应与管制法协调呼应.我国公益诉讼法律规定不足,与管制法缺乏衔接,具有照搬传统的“私诉化”倾向,需要法律层面的专门立法加以补充完善.相关立法在内容上应加强与管制法的内在关联,协调与管制执法的顺位关系,理顺检察机关诉讼与社会组织诉讼、检察行政公益诉讼与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强化公众参与,进行类型化构建.在模式上应构建“综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要件之一,囿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在立法上一般以原则性规定为主,实践中也常常被行政机关“泛化”甚至“架空”.通过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2020年相关裁判的分析发现:法院对公共利益进行审查时,通常以“规划+目的”的方式进行形式上的判断,而在实体内容上保持了对行政权的尊重和克制.此种审查路径虽然可以弥补由公共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带来的法律适用上的缺陷,但由于行政规划与公共利益的非对等性、征收期待目的与公共利益的非同一性,使得此类论证方式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从整体架构而言,对公共利
在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框架下,网络爬虫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在于判断突破反爬虫措施的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第285条规定的“侵入”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侵入的本质是未经授权访问计算机信息系统,其核心特征“未经授权”具体指采用技术手段规避身份验证机制进而获得非法访问权限.而反爬虫措施并不涉及访问权限,其作用只是限制访问的方式,故规避反爬虫措施的行为并不能评价为刑法意义上的侵入.另外,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中的“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本身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开放式概念,故突破反爬虫措施是否属于“其他技术
募捐诈骗、骗购经济适用房等被害人目的落空案件引发了诈骗罪可罚性范围的争议.现有学说将被害人目的作为财产损失的计算要素判断被害人目的落空案件的可罚性,但将被害人目的作为财产损失的计算要素会使得财产损失要件认定的规范化程度更高,导致损失数额无法准确计算,突破了犯罪既遂后不能回溯的原则,并且被害人目的在财产损失中的具体判断标准也不明确.被害人目的应当纳入欺骗行为要件中进行规范判断,欺骗行为的不法本质是行为人对被害人交付判断基础的重要性事项进行欺骗.被害人目的只是重要性事项的判断材料,重要性事项的判断应当从事实和
反向法人格否认是人格否认制度的应有之义,其具有弥补实定法规则缺漏、保护股东债权人、维护市场交易公平正义的重大价值,且不可替代.反向否认的立法与解释要着重衡平股东债权人、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致力于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正义.据此,无过错股东与公司债权人承担反向否认的第一道风险之后,应当赋予其向责任股东追偿的权利.我国现行公司法尚无规范可作为引入反向法人格否认的接口,宜在《公司法》第20条引入新的条款,以统一正向、横向、反向法人格否认的法律适用,实现立体、完整之法人格否认的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