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初期营养状态变化,探讨在此阶段肠内营养支持对患儿营养状态及化疗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以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的62例初治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分组,密封信封法隐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诱导化疗及早期强化阶段对照组患儿予常规低脂饮食,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雀巢小百肽标准配制肠内营养液20 mL/(kg·d)。分析化疗前后2组患儿营养状态变化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初诊时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1.3%(7/62例),5岁以下患儿消瘦发生率为10.0%(5/50例)。化疗前2组间年龄、性别、危险程度及各项营养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对照组身高别体质量Z值(WHZ)、体质量指数Z值(BMI_Z)及清蛋白水平较化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3.490、–1.805,P=0.040、0.010、<0.001);干预组化疗后身体测量学指标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较化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清蛋白由(40.53±3.96) g/L升高至(44.36±3.31) g/L,前清蛋白由(126.55±39.28) g/L升高至(189.55±51.81) g/L;t=–4.50、2.71,P<0.001、0.01]。2组间比较,化疗后干预组WHZ、年龄别体质量Z值(WAZ)、BMI–Z、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0、2.830、3.370、5.020、3.036,P=0.010、0.010、<0.001、<0.001、0.040)。化疗不良反应:干预组血红蛋白(t=2.070,P=0.043)、血小板最低值(Z=–2.19,P=0.033)高于对照组,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15.67±8.85)d比(25.94±8.72)d;t=–4.601,P<0.001],输注悬浮红细胞[(3.87±2.01)U比(5.25±1.87)U;t=–2.810,P=0.007]及机采浓缩血小板单位数[(0.50±1.00)U比(2.00±2.00)U;Z=–3.53,P=0.003]少于对照组,2级以上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680,P=0.010)。安全性:2组患儿第15天完全缓解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83.3%比对照组81.2%;χ2=0.046,P=0.830],且均无胰腺炎发生。
结论ALL患儿初诊时即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经初期化疗后营养状态有下降趋势,在此阶段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儿营养状态稳定,同时可增加血液系统对化疗的耐受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损伤,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