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玛莎.奎斯特》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文坛公认的女性主义代言人,她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融入了深刻的女性意识,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宣言和化身。本文以其代表作品《玛莎·奎斯特》为例,分别从女主人公玛莎对自由的追求、对平等的推崇和对独立的渴望等三个方面入手,展现了莱辛思想中的女性主义光辉。
  关键词:《玛莎·奎斯特》女性意识自由平等独立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有《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们》等作品,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曾获得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并于2007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莱辛在文坛耕耘半个世纪有余,不仅颇为多产,创作花样也是层出不穷。她前期注重写实,对不公与黑暗的现实展开猛烈的批判;中期潜入人物内心,进行深刻而神秘的苏菲主义心理分析;晚期则展开了独特的“内太空”式探索。她的描写对象既有人物也有动物,她在描绘他们生存处境与生存之道的同时,还毫不避讳地展露他们复杂多变、阴暗丑陋的内心,当然,也热情地赞颂了他们对自由与独立的不懈追求。
  可以说,莱辛的创作风格独特多变,思想内涵深邃厚重,观点见解锐利新颖,每一部作品都是其创造力的化身。不过,真正成就莱辛的应该是她对女性的独特视角与永恒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称赞莱辛为“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这让她成为英国文坛最年长的女性主义代言人。在莱辛的创作历程中,她偏爱描写婚姻、生活支离破碎的女性,但必须指出的是,她的作品不仅仅局限在情感方面,还介入到政治层面,这让她的作品更有深度、更加锋利,更能表达女性的心声,因而也更能体现出莱辛的女性意识。《玛莎·奎斯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二作品简介
  《玛莎·奎斯特》是莱辛的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女主人公玛莎·奎斯特充满困惑的童年讲起,以玛莎的第一次婚姻告终。故事的发生背景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非洲,这与莱辛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莱辛早年曾在非洲艰苦地生活过许多年,不过她却把这段经历称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因为它让莱辛体验到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女性所无法想象的生活。她以自己在非洲的见闻和经历为素材,生动而细致地再现了当时非洲的社会状况以及严重的种族问题。
  该小说首先介绍了玛莎封闭式的生活环境和父母严苛的教育。作为典型的英国女孩,玛莎骨子里透出对平等和自由的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然而,在非洲生活的她却不得不终日面对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以及一成不变的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禁锢。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也不愿意接受当时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观念,于是决定挣脱牢笼,踏上了自己对于独立、平等和自由的追寻之旅。她参加“左派书会”,学习崭新的思想理念,加入“运动俱乐部”,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得到一位男性全心全意的爱。后来,在接受教育和就业方面,她屡屡受挫,始终不能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平等和自由,不过,她却怀揣梦想、从不言弃,传达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三玛莎身上的女性主义光辉
  《玛莎·奎斯特》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女主人公玛莎与作者莱辛在很多方面都颇为相似,比如她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等等。所以,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言人,莱辛内心的女性主义光辉也就非常鲜明地体现在了玛莎这一人物形象之上。其实,玛莎·奎斯特这个名字就是女性意识的有力体现。莱辛对“奎斯特(Quest)”这一姓氏的选择可谓是用心良苦,这个单词意为“追寻、探索”,不仅暗示了玛莎会在人生中不断探索通往梦想的道路,也预示着她对独立、自由和平等的永恒追求。她追求独立的自我,拒绝做男性的附庸和奴隶,更不甘心做生育的工具;她要获得绝对的自由,要摆脱一切束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希望社会实现完全的平等,所有人的渴求都能够得到尊重和重视。
  1追求自由
  玛莎·奎斯特是南非一个英国殖民农场主的女儿,她自幼聪慧过人,但性格孤僻,整日以读书为伴。她通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其中自由、平等与正义的思想推崇不已,对美好的世界与幸福的生活则充满了期待与憧憬。由于患了眼疾,她中学还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在家,然而,家中的一切都令她窒息。她的父母思想保守,总是用各种传统的观念来束缚她的言行,她的周围也全是类似的现象。于是,她决定冲破传统思想的牢笼,寻找真正自由的人生,掌握自己的命运,找到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她毫不怜惜地告别了过去的生活,单枪匹马地踏入了另一个世界,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探索着通往自由的道路,深化着她找到自由的坚定信念。
  在创作中,莱辛使用了大量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变化,包括象征、梦境、幻想、内心独白等等,以此让读者对玛莎的想法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些手法中,最为突出的当数玛莎的梦境了。莱辛借助梦境深入到玛莎的潜意识中去,揭示了她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和最为强烈的欲望,所谓“梦境能够说明人的一生、预示人的未来”,其意蕴就在于此。玛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梦境的衔接,无论她的经历如何,无论事态怎样变化,无论欲求作何调整,她对自由的梦境是始终没有改变过的。可以说,从她的童年,到她长为成人,她心中一直不变的就是对真正自由的渴求,梦境中不断重复的也是她对自由的追逐。相比之下,当时的绝大多数女性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接受了满是束缚的生活,有些甚至安于那种生活,玛莎的女性意识便显得弥足珍贵。
  2崇尚平等
  玛莎·奎斯特追求的平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种族平等,特别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平等,主要表现为她厌恶奴隶制度与殖民剥削,认为黑人应该享受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其二则是男女平等,表现为她对男子中心主义的极端憎恶,认为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人格,不应做男性的财产或附庸。
  玛莎的父母是殖民农场主,他们对自己的白人身份自命不凡,认为殖民制度是天经地义的,黑人天生就是奴隶。他们憎恨黑人,也看不起其他国家的移民,仿佛英国的殖民者是天之骄子,只有他们才能享受一切所谓“人”的权利。玛莎则不同。受诸多文学作品的熏陶,她的思想中充满了对平等的渴望。她坚信剥削黑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公正的,认为奴隶制度是对人性的践踏,要想拥有真正美好的世界,必须要摆脱这个污点,实现种族平等,让黑人与白人在享受同样权利的条件下和睦相处。
  玛莎追求平等的另外一个,也是最为主要的表现是她对男女平等的不懈追求。当时,女性被视作男性的附庸,甚至被抹去了人格,成了简单的生育工具。玛莎对这种观念深恶痛绝。在她看来,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造物主的恩赐,没有优劣先后之分,男性可以做的工作女性也可以承担,甚至能够做得更好。所以,女性应当享有和男性同样的权利、具备同等的人格。同时,她渴望得到真爱,希望有一位男性可以不顾一切地、全心全意地爱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她对于男女平等的信念。认识多诺万以后,玛莎也加入了由殖民地行政官员组织的“运动俱乐部”中,进入到中产阶级白人青年的圈子中去。她起初对这种自由而奔放的生活感到新鲜和兴奋,但不久就厌倦了日复一日歌舞升平的生活。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她发现俱乐部里的男性居然也和其他人一样,把女性看作是娱乐和生育的工具,从未把她们视为平等的个体,甚至没有赋予她们独立的人格,也从不对她们报以真心。于是,在一腔愤怒之中,玛莎离开了俱乐部,怀抱着自己的平等之梦,重新踏上探索的旅途,期待遇上志同道合之人、寻得自由至上的国度。
  3渴望独立
  玛莎渴望的独立与她苦苦追求的自由和平等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自由和平等是玛莎获得独立的前提条件,而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则是对自由和平等的深化与补充。自由、平等与独立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地展示了玛莎的女性主义光辉。
  玛莎对独立的追求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对人身独立的愿望,其次是对经济独立的探寻,最后则是对人格独立的索求。
  玛莎童年生活在传统思想的禁锢之下,父母的约束与周遭的整体环境都让她动弹不得,她的观点和行为在表现之前都要经过一张滤网,出现时早已扭曲变形、没有了最初的面貌。不过,作为一位饱读诗书、充满智慧的新女性,她自然对这种生活厌恶至极,她要想自己所愿想、为自己所能为,转而开始追求身体上的完全独立。农场由于经营问题破产以后,她勇敢地迈出家门,踏上了追求身体独立的第一步。
  玛莎明白,要获得完全的身体独立和人格独立,必须要实现经济独立。只有在经济上不依附于他人,才能够不为他人所牵制。于是,玛莎进城以后,努力寻找一切可能的机遇,赚钱养活自己。做了打字员以后,她积极工作、一丝不苟,成为那里最为出色的员工之一。后来,她还做过服装模特,但因为老板太过狡诈、借助职权之便大肆揩油而作罢。随后她到了报馆工作,虽然这份工作赋予了她独立的经济,却没有让她拥有独立的人格,因为她发现本应作为公开言论阵地的报纸却没有勇气讲实情、说真话,她负责刊发的都是些无聊透顶、虚假作秀的文章。显而易见,经济上的独立并没有让玛莎感到满足,她要更进一步,追求人格的独立。
  玛莎对人格独立的追求与她对男女平等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她痛恨传统上那种把女性视为男性财产和附庸的观念,在那种观念的统治之下,整个社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病态:女性只是男性娱乐消遣的工具,她们在男性面前低人一等,甚至沦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没有发言权,享受不到任何可与男性相提并论的待遇,无论她们的工作做得再好,也得不到任何赏识或重视;她们只是某种特殊的“财产”,不享有独立的人格,更无权拥有任何独特的个性特征,等等。因此,要想获得独立的人格,摆脱或者改变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就成了当务之急。玛莎知道凭借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现状的,便积极地去寻求崭新的圈子、结实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努力,她在“运动俱乐部”的经历就是例证。尽管她对于完全独立人格的追求迫于现实的种种阻力并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她毫不气馁、永恒追逐。其实在精神层面上来说,玛丽的这一渴望已经成真了。
  四结语
  多丽丝·莱辛是歌颂女性主义的伟大作家,她的作品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充满了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对女性勇于追求自我的赞美,堪称世界文坛中女性文学的典范。《玛
  莎·奎斯特》是莱辛展现其女性意识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该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莎不断追求自由、追寻平等和寻求独立的人生历程,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莱辛思想中熠熠闪烁的女性主义光辉。值得指出的是,莱辛对女性的描写并不局限于她们的情感生活,而是更进一步,深入到整个社会乃至当时的政治形势之中,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英]多丽丝·莱辛,郑冉然译:《玛莎·奎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陈彩丽:《〈暴力的孩子〉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 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孙宗白:《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外国文学评论》,1981年第3期。
  [5] 薛新红:《莱辛笔下的女性心理成长历程》,《科技信息》,2009年第8期。
  [6] 王群:《论多丽丝·莱辛“妇女政治主题”小说》,《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巴西是世界上第五个铝生产大国,是第四个铝出口大国。现在正在执行雄心勃勃的铝厂扩建计划,以便能出口更多的铝与创造更多的外汇。据巴西铝业协会的统计,1989年的铝产量(原
除了宣扬作者的政治理念外,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分别从不同层面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政治、社会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值得认真研究和解读。 In additio
农民创业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不畅,流通渠道单一、产业规模小、农民维权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若干
与他人共在是个体存在的基本事实。作为自由的个体在世遭遇面对自我在世的他人,借着他人的自由来谋划自我的存在。在这个共同的谋划中,世界与联系得以确立,或称为世界的诞生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曾被收入代表美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美国文库”系列之中。她的代表作《乐观者的女儿》曾荣获普利策奖。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
据3月下旬河北调查总队对我省12县(市)重点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交易情况跟踪调查显示:与2月份同期相比,我省粮、棉市场呈现出小麦、玉米价格稳中有降,大豆、棉花价格持续攀升的
近年来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ICE是近来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凋亡基因。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脑胶质瘤中ICE基因蛋白表达,同时用原位加尾技术(TU
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消息称,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扩大良种补贴标准和范围,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在粮食收购方面,国家将较
一、莎拉·蒂斯黛尔其人其作莎拉·蒂斯黛尔(sara Teasdale)于1884年出生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城,系美国著名的抒情女诗人。在蒂斯黛尔从事诗歌创作的数十年中,她一贯低调行事,
自来水厂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借助PLC,不仅能够进行远程通讯,而且可以节省电缆,易于安装以及维护,此外控制功能也非常完善,因此使用PLC可以促进自来水厂朝着自动化管理方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