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崩漏;辨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69—02
崩漏是指妇女非月经期的非时出血,出血量多而不止者称崩,血量淋漓不止者称漏,是一种证候的两种表现。主要发病机理是素体内热、饮食失节、感受六淫之邪、七情所伤、久病肾虚、房劳多产等所致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病。因其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往往迁延难愈。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相应的护理及调养,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血热型
1.1临床症状 非经期突然下血,血量多或量少淋漓,色深红,质粘稠,口渴喜饮,躁热面赤,溲黄便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1.2治疗与护理原则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1.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病室宜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出血量多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情况。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性味偏清热凉血之品。并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鲜藕、梨、桔子等。汤药宜凉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小腹疼痛拒按者禁用热敷和艾炙。出血量多时可针刺中极、三阴交等穴。
2、肾虚型
2.1临床症状 非时下血,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若肾阴虚则血色鲜红,质较稠,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若肾阳虚则血色淡红。质清稀,畏寒肢冷,舌淡少苔,脉沉细弱。
2.2治疗与护理原则 阴虚宜滋养。肾阴、止血调经;阳虚宜温补肾阳,止血调经。
2.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惊吓、紧张等不良刺激。生活起居有规律,病室温暖,光线充足。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避免受凉。饮食调养:饮食以益肾填精之品,如核桃、甲鱼、红枣、百合、黑豆、木耳等,并以梨汁、藕汁作为饮料,饮食不宜过咸;肾阳虚者忌寒凉之品,肾阴虚者忌温热之品,菜宜清淡、黑木耳。汤药宜温热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肾俞、关元、三阴交、断红穴,先针后灸20min。肾阳虚者加气海、命门穴,肾阴虚者加然谷、阴谷穴,用补法,艾灸助阳。
3、脾虚型
3.1临床症状 血于非经期而暴下,或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薄,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润,脉沉弱或细弱。
3.2治疗与护理原则 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3.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针对本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疏导法和转移法,使其情志调畅。病室绝对安静,各项操作动作宜轻,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出血多时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头低足高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情况,观察出血的量、色、质及面色、神志,大出血时易引起脱证,可先灸百会、神阙、气海等穴,并做好输液输血准备。饮食调护:饮食注意增加营养,多食健脾益气、平补气血、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花生、红枣粥、山药粥、茯苓饼、党参粥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健脾胃之阳,忌食酸性、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水煎药宜温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关元、三阴交、气海、脾俞、足三里等穴;脱血时可灸百会、气海、神阙穴。急救汤药,如独参汤、生脉散、参附汤,应急煎顿服。
4、血瘀型
4.1临床症状 出血时下时止,血量时多时少,或淋漓不断,血色紫黑,质粘稠,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4.2治疗与护理原则 活血行瘀,止血调经。
4.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注意休息,出血量突然增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勿冒雨涉水,避免寒邪趁虚而入;鼓励患者多与周围的人相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如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视等。如瘀血排出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或按医嘱服延胡索、沉香粉,保持生理和心理的良好状态。饮食调护:禁食生冷、肥腻、甜黏、酸涩的食物。汤药宜温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三阴交、内关、关元、气海、照海、血海、子宫等穴位,平补平泻,留针15min。
5、体会
崩漏属心身疾患,在护理这类患者时应根据不同类型辨证施护,尤其向患者介绍不同类型的有助于疾病康复的饮食;同时,教会患者养心神,畅情志,学会调节生活,保持情绪稳定;注意经期卫生,慎起居。对疾病的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脾虚型及肾虚型病例经中医针刺、艾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5天后,阴道血量会减少,一般7~10天達到止血,效果比血瘀型好,血热型病例针刺时只有泻法,禁用补法和艾灸,并加用耳穴。总之,根据不同分型的患者,有的放矢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饮食指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69—02
崩漏是指妇女非月经期的非时出血,出血量多而不止者称崩,血量淋漓不止者称漏,是一种证候的两种表现。主要发病机理是素体内热、饮食失节、感受六淫之邪、七情所伤、久病肾虚、房劳多产等所致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病。因其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往往迁延难愈。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相应的护理及调养,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血热型
1.1临床症状 非经期突然下血,血量多或量少淋漓,色深红,质粘稠,口渴喜饮,躁热面赤,溲黄便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1.2治疗与护理原则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1.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病室宜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出血量多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情况。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性味偏清热凉血之品。并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鲜藕、梨、桔子等。汤药宜凉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小腹疼痛拒按者禁用热敷和艾炙。出血量多时可针刺中极、三阴交等穴。
2、肾虚型
2.1临床症状 非时下血,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若肾阴虚则血色鲜红,质较稠,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若肾阳虚则血色淡红。质清稀,畏寒肢冷,舌淡少苔,脉沉细弱。
2.2治疗与护理原则 阴虚宜滋养。肾阴、止血调经;阳虚宜温补肾阳,止血调经。
2.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惊吓、紧张等不良刺激。生活起居有规律,病室温暖,光线充足。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避免受凉。饮食调养:饮食以益肾填精之品,如核桃、甲鱼、红枣、百合、黑豆、木耳等,并以梨汁、藕汁作为饮料,饮食不宜过咸;肾阳虚者忌寒凉之品,肾阴虚者忌温热之品,菜宜清淡、黑木耳。汤药宜温热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肾俞、关元、三阴交、断红穴,先针后灸20min。肾阳虚者加气海、命门穴,肾阴虚者加然谷、阴谷穴,用补法,艾灸助阳。
3、脾虚型
3.1临床症状 血于非经期而暴下,或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薄,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润,脉沉弱或细弱。
3.2治疗与护理原则 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3.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针对本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疏导法和转移法,使其情志调畅。病室绝对安静,各项操作动作宜轻,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出血多时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头低足高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情况,观察出血的量、色、质及面色、神志,大出血时易引起脱证,可先灸百会、神阙、气海等穴,并做好输液输血准备。饮食调护:饮食注意增加营养,多食健脾益气、平补气血、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花生、红枣粥、山药粥、茯苓饼、党参粥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健脾胃之阳,忌食酸性、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水煎药宜温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关元、三阴交、气海、脾俞、足三里等穴;脱血时可灸百会、气海、神阙穴。急救汤药,如独参汤、生脉散、参附汤,应急煎顿服。
4、血瘀型
4.1临床症状 出血时下时止,血量时多时少,或淋漓不断,血色紫黑,质粘稠,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4.2治疗与护理原则 活血行瘀,止血调经。
4.3辨证施护 一般护理:注意休息,出血量突然增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勿冒雨涉水,避免寒邪趁虚而入;鼓励患者多与周围的人相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如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视等。如瘀血排出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或按医嘱服延胡索、沉香粉,保持生理和心理的良好状态。饮食调护:禁食生冷、肥腻、甜黏、酸涩的食物。汤药宜温服。中医配合治疗护理:针刺三阴交、内关、关元、气海、照海、血海、子宫等穴位,平补平泻,留针15min。
5、体会
崩漏属心身疾患,在护理这类患者时应根据不同类型辨证施护,尤其向患者介绍不同类型的有助于疾病康复的饮食;同时,教会患者养心神,畅情志,学会调节生活,保持情绪稳定;注意经期卫生,慎起居。对疾病的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脾虚型及肾虚型病例经中医针刺、艾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5天后,阴道血量会减少,一般7~10天達到止血,效果比血瘀型好,血热型病例针刺时只有泻法,禁用补法和艾灸,并加用耳穴。总之,根据不同分型的患者,有的放矢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饮食指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