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约因素
1、教育功能上的重智轻德
近年来,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可谓不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可谓不强,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考试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影响小学的教学。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的首位何以彰显?
2、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排位,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望子成龙"的重心偏误于今却非个别,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一大障碍。
3、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青少年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青少年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审美观赏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4、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至今不过9年,但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1995年,全国上网的计算机不过400台,上网人数仅有7000人。但如今,上网计算机达几千余万台,上网人数超亿人,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占上网人数的近20%。网上冲浪,已成为青少年追逐的新潮。"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消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约因素的对策
1、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指标,首位也就成了缺位。升学考试如同教育指挥棒,指挥棒指向的是学习成绩,各级学校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教育怎能不注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他。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弊端,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因此,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加大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中只重学习成绩,有来自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讲德才兼备。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屡屡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德和才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强烈呼唤,人力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作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情商"之说,也使我们改变了以往认为西方国家只重才不重德的误解。人才的成长不但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而且要有品德培育提升情商,已是全球育才之共识。
面对如此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3、完善网络、短信的管理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领域管理滞后于发展,也许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责怪这种滞后,积极的应是及时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之策。一手抓疏。既满足青少年浓厚的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4、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净化成长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还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营造一个教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约因素
1、教育功能上的重智轻德
近年来,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可谓不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可谓不强,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考试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影响小学的教学。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的首位何以彰显?
2、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排位,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望子成龙"的重心偏误于今却非个别,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一大障碍。
3、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青少年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青少年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审美观赏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4、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至今不过9年,但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1995年,全国上网的计算机不过400台,上网人数仅有7000人。但如今,上网计算机达几千余万台,上网人数超亿人,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占上网人数的近20%。网上冲浪,已成为青少年追逐的新潮。"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消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约因素的对策
1、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指标,首位也就成了缺位。升学考试如同教育指挥棒,指挥棒指向的是学习成绩,各级学校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教育怎能不注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他。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弊端,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因此,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加大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中只重学习成绩,有来自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讲德才兼备。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屡屡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德和才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强烈呼唤,人力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作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情商"之说,也使我们改变了以往认为西方国家只重才不重德的误解。人才的成长不但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而且要有品德培育提升情商,已是全球育才之共识。
面对如此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3、完善网络、短信的管理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领域管理滞后于发展,也许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责怪这种滞后,积极的应是及时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之策。一手抓疏。既满足青少年浓厚的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4、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净化成长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还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营造一个教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