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同一个梦想”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比“更高、更快、更强”更重要的宗旨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狂欢、整个地球村的节日,四年一度,全球瞩目。借助没有国界、种族、阶级之分的体育盛会,这个世界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通过体育沟通、交流,彼此竞争、彼此友爱。在这里,赛场上的胜败其实已不是最重要的。奥运会的宗旨十分明确,比“更高、更快、更强”更重要的无疑是“没有任何歧视”,是“和平、友谊、进步”。这也是体育本身的目的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体育的目的大体上无非三个,一是个人性的,以健康为唯一诉求,体育只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式;二是团体性的,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得到合作的训练,包括群体性的庆祝、联欢和娱乐等;三是竞赛,由体育的个人性和团体性逐渐发展出相互之间的竞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竞技体育。第三个目的是前两个目的的延伸和派生,竞技决不是最终目的,虽然我们不能回避竞技。然而到了现在,在有些国家、地区,体育的第三个目的往往成为压倒性目的,在相当程度上忽略甚至替代了其他两个更具本质意义的目的:一说起奥运会,好像就是金牌、银牌,就是排行榜,就是国旗飘扬、国歌雄壮、泪水纵横。体育成为显示国家威仪、民族尊荣的一种方式,体育的其他追求几乎都服从、附属于这个目标。这种趋势背离了体育的初衷,也与真正的奥运精神相去甚远。当千年古都北京终于有机会举办奥运会,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大地,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之下,是否更应该有所警醒、有所反思—— 体育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奥运精神到底是什么?
  
  人的体育 人的奥运
  
  体育首先是人的体育,是每个个体生命美好的、富有创造力的展现,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群合作、精诚无间的热烈追求。人类在体育中找到了公开释放个体生命力的最恰当载体,尽情地张扬力和美的一面,定格在古希腊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那些雕塑,就是最典型的象征。奥运会虽然是以城市、国家的名义举办的体育峰会,但是,诚如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说:“国家起源于生活,它为美好生活而存在下去。”奥运会和日常体育一起构成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比获得“第一”更重要的是“参与”,是明知冠军无望仍持续努力、乐观面对的心态,是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在欣赏第一的同时决不轻视失败、嘲笑失败,在参与中实现自己、升华自己。简单地说,就是不以胜败论英雄,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正当的竞争,尊重公平的结果。对参与者来说,在比赛背后的品格和追求常常超越了比赛本身。不理解这一点,就会扭曲奥运精神,亵渎自由的奥林匹亚圣火。
  奥运会上,固然会有国与国之间或潜在或明显的竞争,但许多国家对此并不在意,也不格外看重竞争,因为它们对体育有自己的认识,对奥运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前些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正在加拿大,他一边在网上关注奥运会,一边观察加拿大人对奥运会和体育的态度。他发现加拿大人不大关心奥运会,不在乎拿多少金牌,但他们每天都在运动,划船、滑雪、打球、游泳、跑步……加拿大的公共绿地多,体育设施多,大部分免费开放,人们可以不分贫富,自由享用。在他们那里,体育“不是展现国家强盛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早就深刻洞察到“国家是为人而建立”。奥运会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奥运,以人为本,以人为最终目的,这是奥运会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是其长久魅力之所在。倘若离开“人的奥运”去谈论“国家的奥运”,即使这个国家包揽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金牌,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有的,只是一种虚骄和自得,这与奥运精神已然无关。
  
  运动场:“优良公民的养成所”
  
  自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以来,举国上下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充满了兴趣。我们的目光常常锁定在闪光的金牌上,至于金牌背后的血汗和泪水、金牌和体育的真实意义,几乎无暇顾及。少数人的专业体育与普及性的业余体育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专业体育或者说职业体育就是为了比赛而存在,不惜代价地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目的就是要拿冠军、拿奖牌。这种专业体育绝大多数由政府支持、财政投入,从幼儿和少年中选拔苗子,从小开始封闭式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专业体育确实将竞技体育推向了极致,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多年在赛场上摔打下来的专业运动员往往伤病缠身,他(她)们的竞技水平建立在极为严格的、不断重复的训练基础上,那些训练常常是残酷甚至无情的,有时甚至不惜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获得竞技的提高和比赛的胜利。
  许纪霖先生在《谁是体育大国》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加拿大虽然是一个金牌小国,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体育大国。”相反,“中国的体育,从少年体校到国家队,好像只有一个目的:到奥运会拿金牌……体育只剩下一个意义:一切为了竞标,一切为了胜利。因此也形成了赢家通吃的残酷规则,拿了金牌,成为人上人,而其余人,通通变成了失败者,包括亚军在内,只配享受残羹剩饭。至于体育本身的意义,体育与普通国民的关系,不再有人关心,也不再当回事”。
  这种单一化的竞技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离开了体育本身,赛场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赛场,体育不再是寻常意义上的体育:体育中附丽了太多功利的含义,它更多地承载了一个古老国家的民族主义之梦,成了向世界同时也向本国人民展示强盛和威力的手段。体育不再是全民锻炼身体的活动,更不再是培育公民精神的一项活动。在雅典,人类最早的大规模体育盛会诞生的地方,体育天然地带有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训练合格公民的功能。《奥林匹克宪章》说得很清楚:“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与奥林匹克成员的身份不相容。”“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王云五先生对于现代体育精神有深刻的领悟,他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从幼年、少年到青年,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无形中养成团体精神、正当竞争、守规则、忠诚、毅力、勇敢、忍耐、不骄、不自私等美德。他认为运动场不光是养成优良运动家的地方,也是优良公民的养成所,体育设施因此也可以看作公民教育的设施。这些话,我们于今天听来是何等陌生、何等隔膜?但真正的奥运精神,恰恰和公民美德、公民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
  
  不同阶层能找到“同一个梦想”吗
  
  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现在连北京的空气都弥漫着一种特殊气氛,牵引着万千国人的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这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我相信“同一个梦想”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房地产开发商和拆迁户、失地农民之间,欠薪老板和追讨无门的农民工之间,化工厂老板和承受污染的公民之间……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如何找到“同一个梦想”?每个关心自己国家、民族命运和走向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担忧和向往。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赛,它始终寄托着古希腊以来人类最质朴的追求和梦想,其中包括公平、自由、平等、博爱,包括《奥林匹克宪章》中庄严写着的“没有任何歧视”。
  在奥运会这个地球村的盛大节日即将拉开大幕时,处在不同阶层的人们找到“同一个梦想”,一定远比金牌数要紧。找到“没有任何歧视”的“同一个梦想”,就是找到共同的起点,从这里起步,向新的文明靠近。
  有人说,不同利益阶层的人不可能拥有共同的起点。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们共有一个世界、一个中国、一片天空、一块土地,这就是共同的起点。站在这个共同的起点上,也许我们就能体会“没有任何歧视”的奥运精神,才是最值得珍视和追求的。
其他文献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并于2000年3月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震动了整个世界。人们纷纷猜测这个外表精干的“小个子”、前克格勃官员能否将俄罗斯带出动荡的泥淖,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谈他的下台时间表。  普京的表现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7年来,他稳稳地坐在总统宝座上并树立了强势总统形象。俄罗斯政治秩序得以恢复,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军事实力再现雄风,外交政策积极务实。普京
期刊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1920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90年来,“五
期刊
【从“北大之子”痛殴“北大之父”谈起】  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各方从不同角度对“五四”进行了解读。大致能听到两种声音:一是要把“五四”精神统一到“爱国”与“进步”这两个主题上来;二是坚持“五四”当年的原貌:“民主”与“科学”。我当然不会认同前者,而是支持、理解后者。从历史事实说,“五四”当年的追求确实是“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只是围绕这两大主题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果。  然而,“五四”已
期刊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各个领域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精神。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
期刊
邹恒甫,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叶楚华,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叶楚华:美国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大家都对美国的现状和前途感兴趣:美国到底怎么了,这次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邹恒甫:这个问题很好。在这场危机中,中国要想不做傻事,首
期刊
地球变暖原因何在,目前未有定论。不少人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令地球暖化,人类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据推测,唐代气温可能比现在还高。  一些专家从唐诗透露出的讯息推证唐代气温,仅以唐诗中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景、物描述就有如下推论。张籍《送蜀客》诗云:“木棉花开锦江西”。木棉性喜温暖,如今成都地区自然生长的木棉已很少见。杜甫《梅雨》描绘农历四月成都的梅雨景象:“南京(安史
期刊
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主席贝·布托2007年12月27日被害身亡,令人悲痛和惋惜。布托遇刺后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种评论,一些评论把她誉为“铁蝴蝶”——不仅美丽,而且无比坚强!希拉里·克林顿赞誉她“为民主捐躯”,还有媒体认为她“代表了一个民主取代独裁的时代”……然而真实的贝·布托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又为什么被刺杀呢?    贝·布托是民主女神吗    布托遇刺后,巴基斯坦人民党在12月31日迅即把她19
期刊
郑超麟(1901~1998),中共“元老”之一,也是中国托派“元老”之一。曾以革命“罪人”身份入狱。一生3次被捕,27年牢狱生涯,著有《郑超麟回忆录》。    他走了,这位有着坚贞理想和非凡记忆力的世纪老人,这位在巨石之下顽强存活从而标扬人的精神之不可摧折的老人。他静静地归向的,是仁厚的大地母亲——那里有他贞淑的妻、娇憨的儿,和他倾心相与的老友;那里不再有强权与倾轧,和随之而来的冷落、诬陷、困乏,
期刊
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正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学狄福鼎推门进来,说:“今天的运动不能没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学推我们北大起稿,你来执笔罢!”罗家伦见时间紧迫,也不推辞,站在一张长桌旁,匆匆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罗后来回忆,起草宣言时,“像面临紧急事件,心情万分紧张,但注意力非常集中,虽然社里人来人往,很是嘈杂,我却好像完全没有留意。写成后也没修改过”。  
期刊
历届奥运会前都会有无数猜测:圣火如何点燃?是否有恐怖事件?各赛场战果如何……而在众多猜测中,奥运会28个大项金牌最终花落谁家恐怕是最受关注也最难猜测的。    美中俄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改变    无论从整体实力上看,还是从近几届奥运会的金牌走势分析,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仍将是美、中、俄三国鼎立的局面。  苏联解体后的几届奥运会中,美国体育代表团当仁不让地成为奖牌榜上的霸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