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培养“数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以其独特的办学体制和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应当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呈现出鉴定内容确定的本土化,鉴定项目发展的国际化,鉴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鉴定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及鉴定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总体趋势。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市场化 职业化 社会化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民办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由于自身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其在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能够而且应该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以进一步彰显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职业技能鉴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六化”趋势。
1 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确定的本土化。民办高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时,首要的而且通行的做法是大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达到“本土化”。在实践中,民办高校应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积极地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最新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引进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密切与相关企业(公司)的联系,促使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公司)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接轨。具体而言:一是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和配合下,仔细研究相关专业的鉴定大纲,并对大纲内容加以“本土化”。川通过努力,力求实现“四个衔接”——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类型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计划与岗位职业能力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二是加强“双证融通”的教材建设。民办高校要充分做好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研究对应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借箍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结合专业建设的要求,开发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涵盖职业技能鉴定知识点的“双证融通”教材。
2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发展的国际化。由于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前瞻性,而国内职业技能开发相对滞后,一些民办高校把引进和采用国外权威机构的资格证书作为其资格证书体系的必要补充,实际上这是民办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前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接轨,全球范围内各级各类人才交流己成为必然。若劳动者跨国就业,其在本国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要得到他国用人单位的认可,因而政府部门颁布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质量标准、认证制度以及认证机构,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和技能鉴定内容实现国际化,为国际人才市场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如,可以向英国引进BTEC证书课程,它属于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双效证书;再如英国物流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的ILT标准考试,还有C&G证书等等。
3 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为了保证民办高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已成为必然。一是鉴定对象的规范。鉴定大纲必须明确规定鉴定对象的范围,即报考资格,诸如对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职业技能鉴定,某些工种和职业对性别、健康程度、从业年限等有所要求和限制,这些要求都必须在鉴定大纲中得到明确而具体地反映。二是鉴定内容的规范。任何一利’考试都必须对考试内容作出明确、具体而又清楚的界定。要对各岗位(工种)的工作环境、条件、过程及特点等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从中找出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三是鉴定方式与方法的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是团体考试和个别考试相结合,口试、笔试、操演考试等多种方式、方法并举的综合考试。“应知部分”的专业知识考试主要运用笔试的方法,采用团体的方式进行;而“应会部分”则以操演和口试为主,因此而更多采用个别考试的方式。四是鉴定命题的规范。一方面要合理确定试卷结构,包括内容结构、目标结构、题型结构、分数结构和难度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开发和推广操作技能模块化题库,将专家命题逐步转变为计算机自动生成试卷。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方法和高新技术考试手段,推广应用模块化操作技能命题技术、智能化知识理论考试技术、仿真模拟操作技能考试技术等。五是评分、计分方法的规范。鉴定大纲应说明鉴定试卷的评分是由人工评分还是由计算机自动评分,并指明记分的方式。职业技能鉴定属合格考试,我国现行的合格线大多定在60分,这是不太合理的,我们应对鉴定目的、内容、对象及试卷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合格线,而不能简单地套用60分合格线。六是鉴定所用设备、仪器和工量具说明的规范。凡在鉴定中将要用到的设备、仪器和工量具等,都应在鉴定大纲中作出说明,并且要明确规定所用设备、仪器、工量具的规格、标准和型号,以及是考生自备还是由考场统一提供,等等。
4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运作和管理,是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确保鉴定质量,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应该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依笔者之见,民办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想方设法建立鉴定机构(所)。学校要加强与有关劳动、人事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加大必要的投入,从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实施产教合作、校企优势互补,尽可能多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这样,一方面满足学校自身的鉴定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向包括其他高校学生、企业在职职工等在内的社会各有关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第二,积极建立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机制。要倡导鉴定机构建立和运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在融资方式上,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筹集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性质的资金,甚至可以成立股份公司,吸纳各方的股权投资,并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第三,进一步明确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的工作职责。即拟定鉴定方案、组织报名、收取成本费用、进行考试准备、组织考试、鉴定以及阅卷评分等等。
5 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即职业资格考评员队伍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又一重要因索。在多年的运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实行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既是保证鉴定质量的需要,也是队伍自身建设的的需要。首先,考评员队伍来源的职业化。一方而要广泛吸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 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教师;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吸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考评员队伍管理的职业化。一方面要择优聘任上岗。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调配,控制评判误差。龄定部门要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对考评员进行合理调配,如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考评员的方式。鉴定考评时应根据情况,采用不定期轮换方式。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小组人员结构要合理,并具有代表性。再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首席考评员和监督员制度。所谓首席考评员,就是在考评员队伍中产生若干名第一考评员,经过国家资格证书权威机构专门培训并认证后持证上岗,负责协调考评员考评工作并对考评中的分歧具有终审权。考评现场一般都应派一名首席考评员。所谓监督员,就是国家对各地考评工作实行质量监控的特派员,负责对指定区域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检查。对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出报告并加以处理。对首席考评员和监督员负责的考场和地区、行业不应固定,可根据需要经常更换。
6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对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社会化管理,这是顺利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运行的一个必然趋势。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的规则,在全社会为鉴定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的机制。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在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的同时,应积极致力于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允许鉴定机构优胜劣汰。劳动人事部门要采取开明、开通、开放的态度,对劳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行业(或企业)协会所属的鉴定机构要一视同仁,不因其归属的不同而给予特殊的地位和优选权,长期不开展鉴定业务或鉴定质量不达标的机构应退出市场。同时,政府部门要在鉴定项目招标制度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的拓宽及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开放等方面也要有所作为。其次,民办高校自身要为技能开发和鉴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技能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应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广泛吸收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的鉴定项目,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规范和题库中去。同时,还要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题库和教材开发等配套的基础性工作。民办高校还要在做好考前适应性培训、开拓鉴定市场、满足社会需求、扩大鉴定量等方面狠下功夫。再次,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社会化的机制。主要措施:一是规范劳动力市场,严格实施“三证并举”的就业准入制度,调动全社会劳动者参加考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证书的市场信号和评价功能;二是采取社会化管理手段,依托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级各类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服务:三是不断开发新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建立考核题库,逐步做到每个职业门类都有题可考,有证可取。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市场化 职业化 社会化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民办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由于自身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其在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能够而且应该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以进一步彰显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职业技能鉴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六化”趋势。
1 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确定的本土化。民办高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时,首要的而且通行的做法是大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达到“本土化”。在实践中,民办高校应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积极地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最新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引进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密切与相关企业(公司)的联系,促使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公司)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接轨。具体而言:一是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和配合下,仔细研究相关专业的鉴定大纲,并对大纲内容加以“本土化”。川通过努力,力求实现“四个衔接”——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类型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计划与岗位职业能力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民办高校的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二是加强“双证融通”的教材建设。民办高校要充分做好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研究对应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借箍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结合专业建设的要求,开发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涵盖职业技能鉴定知识点的“双证融通”教材。
2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发展的国际化。由于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前瞻性,而国内职业技能开发相对滞后,一些民办高校把引进和采用国外权威机构的资格证书作为其资格证书体系的必要补充,实际上这是民办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前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接轨,全球范围内各级各类人才交流己成为必然。若劳动者跨国就业,其在本国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要得到他国用人单位的认可,因而政府部门颁布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质量标准、认证制度以及认证机构,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和技能鉴定内容实现国际化,为国际人才市场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如,可以向英国引进BTEC证书课程,它属于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双效证书;再如英国物流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的ILT标准考试,还有C&G证书等等。
3 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为了保证民办高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已成为必然。一是鉴定对象的规范。鉴定大纲必须明确规定鉴定对象的范围,即报考资格,诸如对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职业技能鉴定,某些工种和职业对性别、健康程度、从业年限等有所要求和限制,这些要求都必须在鉴定大纲中得到明确而具体地反映。二是鉴定内容的规范。任何一利’考试都必须对考试内容作出明确、具体而又清楚的界定。要对各岗位(工种)的工作环境、条件、过程及特点等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从中找出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三是鉴定方式与方法的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是团体考试和个别考试相结合,口试、笔试、操演考试等多种方式、方法并举的综合考试。“应知部分”的专业知识考试主要运用笔试的方法,采用团体的方式进行;而“应会部分”则以操演和口试为主,因此而更多采用个别考试的方式。四是鉴定命题的规范。一方面要合理确定试卷结构,包括内容结构、目标结构、题型结构、分数结构和难度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开发和推广操作技能模块化题库,将专家命题逐步转变为计算机自动生成试卷。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方法和高新技术考试手段,推广应用模块化操作技能命题技术、智能化知识理论考试技术、仿真模拟操作技能考试技术等。五是评分、计分方法的规范。鉴定大纲应说明鉴定试卷的评分是由人工评分还是由计算机自动评分,并指明记分的方式。职业技能鉴定属合格考试,我国现行的合格线大多定在60分,这是不太合理的,我们应对鉴定目的、内容、对象及试卷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合格线,而不能简单地套用60分合格线。六是鉴定所用设备、仪器和工量具说明的规范。凡在鉴定中将要用到的设备、仪器和工量具等,都应在鉴定大纲中作出说明,并且要明确规定所用设备、仪器、工量具的规格、标准和型号,以及是考生自备还是由考场统一提供,等等。
4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运作和管理,是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确保鉴定质量,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应该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依笔者之见,民办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想方设法建立鉴定机构(所)。学校要加强与有关劳动、人事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加大必要的投入,从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实施产教合作、校企优势互补,尽可能多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这样,一方面满足学校自身的鉴定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向包括其他高校学生、企业在职职工等在内的社会各有关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第二,积极建立鉴定机构运作的市场化机制。要倡导鉴定机构建立和运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在融资方式上,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筹集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性质的资金,甚至可以成立股份公司,吸纳各方的股权投资,并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第三,进一步明确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的工作职责。即拟定鉴定方案、组织报名、收取成本费用、进行考试准备、组织考试、鉴定以及阅卷评分等等。
5 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即职业资格考评员队伍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又一重要因索。在多年的运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实行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既是保证鉴定质量的需要,也是队伍自身建设的的需要。首先,考评员队伍来源的职业化。一方而要广泛吸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 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教师;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吸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考评员队伍管理的职业化。一方面要择优聘任上岗。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调配,控制评判误差。龄定部门要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对考评员进行合理调配,如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考评员的方式。鉴定考评时应根据情况,采用不定期轮换方式。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小组人员结构要合理,并具有代表性。再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首席考评员和监督员制度。所谓首席考评员,就是在考评员队伍中产生若干名第一考评员,经过国家资格证书权威机构专门培训并认证后持证上岗,负责协调考评员考评工作并对考评中的分歧具有终审权。考评现场一般都应派一名首席考评员。所谓监督员,就是国家对各地考评工作实行质量监控的特派员,负责对指定区域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检查。对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出报告并加以处理。对首席考评员和监督员负责的考场和地区、行业不应固定,可根据需要经常更换。
6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对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社会化管理,这是顺利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运行的一个必然趋势。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的规则,在全社会为鉴定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的机制。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在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的同时,应积极致力于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允许鉴定机构优胜劣汰。劳动人事部门要采取开明、开通、开放的态度,对劳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行业(或企业)协会所属的鉴定机构要一视同仁,不因其归属的不同而给予特殊的地位和优选权,长期不开展鉴定业务或鉴定质量不达标的机构应退出市场。同时,政府部门要在鉴定项目招标制度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的拓宽及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开放等方面也要有所作为。其次,民办高校自身要为技能开发和鉴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技能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应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广泛吸收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的鉴定项目,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规范和题库中去。同时,还要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题库和教材开发等配套的基础性工作。民办高校还要在做好考前适应性培训、开拓鉴定市场、满足社会需求、扩大鉴定量等方面狠下功夫。再次,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社会化的机制。主要措施:一是规范劳动力市场,严格实施“三证并举”的就业准入制度,调动全社会劳动者参加考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证书的市场信号和评价功能;二是采取社会化管理手段,依托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级各类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服务:三是不断开发新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建立考核题库,逐步做到每个职业门类都有题可考,有证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