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一般是对表现优秀行为的肯定,激励既包括对积极行为的肯定,也包括对消极行为改变的期许。激励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思想。激励得当,常常事半功倍;激励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导致短期效应、依赖效应、投机效应、打击效应的产生。要有效规避激励负效应,就应该坚持有限激励、多元激励、对比激励等原则,更好地发挥激励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激励措施;投机效应;依赖效应;有限激励
妈妈有两个孩子。每天到了睡觉的时间,哥哥乖乖地去睡觉,而弟弟总是要闹腾一番才肯睡觉。妈妈为了哄弟弟睡觉,几乎每天给他一个水果或者一件玩具。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每天,哥哥乖乖地去睡觉,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弟弟都要闹腾一番,得到“补偿”后再去睡觉。
有一天,哥哥也想要某个玩具,就闹着不去睡觉。他本以为妈妈也会像哄弟弟一样,为了让他安静睡觉就给他玩具。没想到妈妈很失望,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也变得像弟弟一样不懂事?”
哥哥觉得妈妈太偏心了,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弟弟每次不睡觉,您都要拿东西哄他?为什么我一直很听话地睡觉,您从未奖励过我?为什么我才闹一次,您不仅不给我玩具,还批评我?”
妈妈无言以对,只好说:“因为你是乖孩子。”
哥哥说:“乖孩子没有奖励,那我也不做乖孩子。”
妈妈再次无言以对,思考良久后说:“乖孩子就是对你最大的奖励。”
激励,是教师常用的学生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引导、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和习惯。激励措施得当,常常事半功倍;激励措施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产生负作用。如前述案例中妈妈的本意是采用水果、玩具等激励弟弟安静地睡觉。但是,不知不觉中,激励变质了,产生了诸多负效应。笔者认为,这个案例几乎涵盖了平日教师激励学生措施不当时可能产生的主要负效应。
一是短期效应。激励的短期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效用,而无法持久。一旦激励措施消失,激励效应即消失。如妈妈用水果、玩具等激励弟弟安静入睡。只要没有给东西,弟弟就闹,这说明妈妈的激励措施只能单次有效,而不具备持续效应和长期效应。
二是依赖效应。激励的依赖效应,主要指行为的正向发展完全依赖于激励:有激励,被激励者的行为才发生改变;激励停止,正向效果消失。更为严重的是,依赖效应容易使受激励者本来可能正常发生改变的行为反而因为没有激励而无法实现。如闹觉是多数小孩会出现的问题,一般过段时间就会好转。但是,案例中的弟弟睡觉前没有得到“补偿”,就不安静睡觉。换言之,本该正常的睡觉行为,本来会随着时间自动转变的行为,已经严重依赖妈妈的激励措施来维持。
三是投机效应。激励的投机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促使受激励者和他人为了被激励而故意产生某些行为。案例并没有说明弟弟持续闹觉是因为习惯未得到纠正还是故意通过“闹腾”争取水果和玩具,如果是后者,那么妈妈的激励措施就产生了投机效应。可以肯定的是,哥哥因为想要某个玩具,睡觉前故意闹腾,是明显的投机行为,是投机效应的体现。
四是打击效应。激励的打击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使非受激励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平心理,甚至刺激他们模仿受激励者的行为。如案例中的哥哥明显受到心理打击:其一,为什么自己好好睡觉没有受到奖励,弟弟天天闹反而持续收到水果和玩具?因此,他模仿弟弟闹觉,并希望借此实现购买玩具的目的。其二,为什么同样是闹,弟弟可以得到奖励,而哥哥却被批评“越来越不懂事”?“乖孩子就是对你最大的奖励”,这句话对一般孩子能产生多大效应?大部分孩子听到这句话时应该不是欣然领悟,而是愤然不平。
要有效规避激励的负效应,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有限激励原则。激励固然是重要的教育策略,但过度的激励容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激励限度。其一,激励条件限度。负面行为程度较轻、发生频次不高时,可以采用激励措施,而一旦行为严重、重复发生,就应该采用惩戒措施。如弟弟偶尔闹几次,妈妈为了让他自律、听话、准时睡觉,可以采取激励措施。但是,当弟弟发展到“非闹不睡”时,妈妈就应该采取惩戒措施,强行制止弟弟的行为。如果不满足弟弟的要求而弟弟闹得影响全家睡眠时,妈妈也要采取惩戒措施。其二,激励时效限制。激励时效限制,主要指明确告知受激励者必须坚持多长时间,而不是仅仅要求被激励者的行为当下发生改变。如妈妈拿苹果、玩具哄弟弟睡觉时,可以明确告诉他“最近三天必须乖乖地睡觉”“一个月后,再不安静睡觉就没有奖励了”等,让弟弟知道明显的时间界限,从而不至于养成期待通过闹觉获得额外补偿的心理。
二是多元激励原则。在关注一个问题时,人们常常忽略其他问题,这是人类思维的正常现象和常见现象。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散思考,思考问题和事件的对立面、相关面。如妈妈在教育“闹觉”的弟弟时不应该忽视“不闹”的哥哥,而应该给予哥哥奖励,促使哥哥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羡慕、模仿弟弟。多元激励主要指激励要关注多种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奖励措施,以确保不会“奖励一批,打击一片”,更确保不会因为奖励刺激导致其他学生产生对负面行为的模仿。此外,多元激励也包括同种行为的激励方式不宜固化,而应视学生个体特点、当时情景等灵活实施。
三是对比激励原则。对比,往往可以使人更加关注差别,关注变化,明确改进发展的方向。对比性激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纵向比较,关注受激励者的变化。如弟弟虽然重复“闹觉”,但是程度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频次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自制能力是提高了还是减弱了,这些都值得关注。当受激励者的行为正向发展时,应该给予更大的激励。否则,就减少激励程度或者采取惩戒措施。其二,横向比较,关注受激励者与周围群体的区别。如与弟弟相比,哥哥显然表现得更好,其表现是弟弟将来需要转变的方向。因此,妈妈在给予弟弟激励的同时应该奖励哥哥,甚至使哥哥获得比弟弟更高的奖励。这样,就会促进弟弟向哥哥学习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而不是促使哥哥模仿弟弟“闹覺”以获得玩具。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50003)
1.教育疑难案例求助或给本栏目投稿,请加入群“远山·教育非常道”(QQ群号295678024),或联系[email protected].
2.更多精彩案例,更多个性解读,尽在“山声月影”和“教学月刊”,请扫二维码关注。
【关键词】激励措施;投机效应;依赖效应;有限激励
【案例再现】
妈妈有两个孩子。每天到了睡觉的时间,哥哥乖乖地去睡觉,而弟弟总是要闹腾一番才肯睡觉。妈妈为了哄弟弟睡觉,几乎每天给他一个水果或者一件玩具。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每天,哥哥乖乖地去睡觉,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弟弟都要闹腾一番,得到“补偿”后再去睡觉。
有一天,哥哥也想要某个玩具,就闹着不去睡觉。他本以为妈妈也会像哄弟弟一样,为了让他安静睡觉就给他玩具。没想到妈妈很失望,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也变得像弟弟一样不懂事?”
哥哥觉得妈妈太偏心了,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弟弟每次不睡觉,您都要拿东西哄他?为什么我一直很听话地睡觉,您从未奖励过我?为什么我才闹一次,您不仅不给我玩具,还批评我?”
妈妈无言以对,只好说:“因为你是乖孩子。”
哥哥说:“乖孩子没有奖励,那我也不做乖孩子。”
妈妈再次无言以对,思考良久后说:“乖孩子就是对你最大的奖励。”
【智慧点击】
激励,是教师常用的学生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引导、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和习惯。激励措施得当,常常事半功倍;激励措施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产生负作用。如前述案例中妈妈的本意是采用水果、玩具等激励弟弟安静地睡觉。但是,不知不觉中,激励变质了,产生了诸多负效应。笔者认为,这个案例几乎涵盖了平日教师激励学生措施不当时可能产生的主要负效应。
一是短期效应。激励的短期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效用,而无法持久。一旦激励措施消失,激励效应即消失。如妈妈用水果、玩具等激励弟弟安静入睡。只要没有给东西,弟弟就闹,这说明妈妈的激励措施只能单次有效,而不具备持续效应和长期效应。
二是依赖效应。激励的依赖效应,主要指行为的正向发展完全依赖于激励:有激励,被激励者的行为才发生改变;激励停止,正向效果消失。更为严重的是,依赖效应容易使受激励者本来可能正常发生改变的行为反而因为没有激励而无法实现。如闹觉是多数小孩会出现的问题,一般过段时间就会好转。但是,案例中的弟弟睡觉前没有得到“补偿”,就不安静睡觉。换言之,本该正常的睡觉行为,本来会随着时间自动转变的行为,已经严重依赖妈妈的激励措施来维持。
三是投机效应。激励的投机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促使受激励者和他人为了被激励而故意产生某些行为。案例并没有说明弟弟持续闹觉是因为习惯未得到纠正还是故意通过“闹腾”争取水果和玩具,如果是后者,那么妈妈的激励措施就产生了投机效应。可以肯定的是,哥哥因为想要某个玩具,睡觉前故意闹腾,是明显的投机行为,是投机效应的体现。
四是打击效应。激励的打击效应,主要指激励行为使非受激励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平心理,甚至刺激他们模仿受激励者的行为。如案例中的哥哥明显受到心理打击:其一,为什么自己好好睡觉没有受到奖励,弟弟天天闹反而持续收到水果和玩具?因此,他模仿弟弟闹觉,并希望借此实现购买玩具的目的。其二,为什么同样是闹,弟弟可以得到奖励,而哥哥却被批评“越来越不懂事”?“乖孩子就是对你最大的奖励”,这句话对一般孩子能产生多大效应?大部分孩子听到这句话时应该不是欣然领悟,而是愤然不平。
要有效规避激励的负效应,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有限激励原则。激励固然是重要的教育策略,但过度的激励容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激励限度。其一,激励条件限度。负面行为程度较轻、发生频次不高时,可以采用激励措施,而一旦行为严重、重复发生,就应该采用惩戒措施。如弟弟偶尔闹几次,妈妈为了让他自律、听话、准时睡觉,可以采取激励措施。但是,当弟弟发展到“非闹不睡”时,妈妈就应该采取惩戒措施,强行制止弟弟的行为。如果不满足弟弟的要求而弟弟闹得影响全家睡眠时,妈妈也要采取惩戒措施。其二,激励时效限制。激励时效限制,主要指明确告知受激励者必须坚持多长时间,而不是仅仅要求被激励者的行为当下发生改变。如妈妈拿苹果、玩具哄弟弟睡觉时,可以明确告诉他“最近三天必须乖乖地睡觉”“一个月后,再不安静睡觉就没有奖励了”等,让弟弟知道明显的时间界限,从而不至于养成期待通过闹觉获得额外补偿的心理。
二是多元激励原则。在关注一个问题时,人们常常忽略其他问题,这是人类思维的正常现象和常见现象。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散思考,思考问题和事件的对立面、相关面。如妈妈在教育“闹觉”的弟弟时不应该忽视“不闹”的哥哥,而应该给予哥哥奖励,促使哥哥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羡慕、模仿弟弟。多元激励主要指激励要关注多种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奖励措施,以确保不会“奖励一批,打击一片”,更确保不会因为奖励刺激导致其他学生产生对负面行为的模仿。此外,多元激励也包括同种行为的激励方式不宜固化,而应视学生个体特点、当时情景等灵活实施。
三是对比激励原则。对比,往往可以使人更加关注差别,关注变化,明确改进发展的方向。对比性激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纵向比较,关注受激励者的变化。如弟弟虽然重复“闹觉”,但是程度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频次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自制能力是提高了还是减弱了,这些都值得关注。当受激励者的行为正向发展时,应该给予更大的激励。否则,就减少激励程度或者采取惩戒措施。其二,横向比较,关注受激励者与周围群体的区别。如与弟弟相比,哥哥显然表现得更好,其表现是弟弟将来需要转变的方向。因此,妈妈在给予弟弟激励的同时应该奖励哥哥,甚至使哥哥获得比弟弟更高的奖励。这样,就会促进弟弟向哥哥学习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而不是促使哥哥模仿弟弟“闹覺”以获得玩具。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50003)
【延伸链接】
1.教育疑难案例求助或给本栏目投稿,请加入群“远山·教育非常道”(QQ群号295678024),或联系[email protected].
2.更多精彩案例,更多个性解读,尽在“山声月影”和“教学月刊”,请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