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一路一带的迈进,“走出去,活下来,发展好”成为企业发展必经的成长道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异国他乡的文化、制度、政治等差异当中获得好的竞争优势,在信息网络并不发达的地区建立与总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背井离乡的环境下让员工获得幸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跟踪探访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在非洲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不同的管理制度,提炼总结建议性管理制度,制定改革措施,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管理制度;改革措施;竞争力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制度比较完善,市场比较活跃,同质化水平比较高。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市场利润率比较低,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1],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很多国内的跨国企业早已开始布局国际市场,特别是国有基建企业已率先走出国门,谋求国际发展,但是由于欧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2],管理制度及施工标准比较高,法律意识较强,市场较为固化,对国外施工企业要求的准入度比较高,我国基建企业很难进入,即便是进入最终往往会付出惨痛代价。南亚、非洲及南美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往往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蓝海地带”,但是由于这些地带经济不发达,政治腐败严重,物质匮乏,信息交流不畅,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潜在的风险较高,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布局,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风险,成为企业实力的重要考量。
二、市场布局
1、划区分块
大型企业往往分支较多,例如很多国有企业会分多个等级,有集团、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子公司里也有专门负责国际业务的海外部门,对一个项目来讲,往往会造成多重指挥,重复报送的现象;同时上级领导又不了解当时市场,鞭长莫及,瞎指挥,盲目指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无法做好所在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如果针对不同大陆划分不同的区块,例如非洲区域、欧洲区域及南美区域等,设定相应的管理权限,这样不同的区域可针对各自的特点建设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有力于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调配,避免多重管理,盲目指挥,极大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2、物流市场
对于很多非洲国家来讲,由于资源匮乏,加工制造业比较落后,特别是对于偏远的山区或农业省份,市场配给几乎为零,很多材料需要从所在国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相邻国家购买,甚至有些急需物品需要采用空运方式,通常采购价格比较高,运输成本较大,同时还会由于采购程序的繁琐造成采购时间较长,严重制约项目施工。虽然有些公司目前已经采用区域统一采购,但是采购方式仍然是项目需要什么,他们再市场询价采购,这样往往造成,采购成本较高,运输困难,信息不对称,易滋生腐败。如果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并对项目所用设备采用统一品牌,这样物流中心可以采用集中备货,不但减少项目的采购压力,库存压力,同时取得材料的定价权,节约成本。
3、多元经营
对于很多基建企业来说,通常采用传统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存模式,这种单一的生存方式,往往伴随政治、经济不稳定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在一个地区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区域“活下去,扎下来,留得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相对于国内较为完善的市场,非洲等落后地区,由于物资的匮乏,基建行业的落后,给我们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例如赞比亚基特韦市位于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的铜带省,是赞比亚第二大经济强市,同时辐射刚果金地区,是刚果金重要的物資供应基地,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在此布局,例如中国有色、三一重工、中航国际,中水电及中国土木等,其中值得学习的是中国土木,进入该市场较晚,在承建道路期间,利用项目现有的设备向当地社会供应骨料、预制件、砖等,承建当地企业的环场道路,房屋建造等,转让、出租施工设备等多元化的市场手段,在赞比亚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停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当地未接到新的项目的情况下得到快速发展。
三、管理制度
1、培养开拓性有为人才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往往会对项目制定各种限制,以防止“庸政”“懒政”“贪污”等不合理行为,诸多的限制往往造成合规过度的现象,抱着不犯错就是好同志的思想,束手束脚,从不敢犯错到不想犯错,慢慢失去尝试变革的思想,培养成了守城有余而开拓不足的干部,养成为嗷嗷待哺的“婴儿”,即有项目就做,没有项目就等着安排,特别是对于一些项目,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往往出现项目接二连三的停工状态,人员或分流或回家待业,设备或封存或调往别的项目,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也可能把项目从一个本可以盈利的项目熬成了亏损的项目,这种现象较为常见。
如何克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公司层面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营造“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有保障”的环境,培养出敢想敢干的狼性企业。要利用好每个项目,让一个点变成一个面,增加项目的张力,充分发挥项目潜能,特别是在一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地区,去开展新的业务,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其附加值,并做利益分配的问题,赋予项目一定的自主权;对于一些由于在改革创新中犯错误的员工,只要不是在“私利”上存在问题,便要以鼓励为主,做好引导;对于项目班子成员,特别是商务人员,考核的目标应该再宽一些,而不单单是做好本职工作,不犯错,只在“窝里横”,更应该注重市场的开拓能力,以一个项目为根据地建立起一个投标小组,培养出一批人才,同时注重与当地政府、业主“交朋友”的能力,而不能单单围绕一个项目,项目结束了就“人走茶凉”,造成情感投入的浪费;赋予项目更大权力,有一定的人权、财权,利益分配的权利,有签订合同,购买及出售产品的权利,减少层层审批;公司层面更多的应该是做好服务及保障,是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无形的手”伸到项目的每一处,公司可以通过与项目签订利益分配的比例,规定好服务条款及紧急情况应对和止损的必要条款,以便明确权利和义务,其他方面可放手项目自我发展,开辟新的利益增长点。 2、员工工资制度多元化
很多项目的工资制度往往是根据公司颁布的条条框框去执行的,是什么位置,什么级别就去套哪项,灵活性太小,造成“官本位”思想严重,即人人想当官,当官有钱挣,这样就很难调动员工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线员工,往往是干着最辛苦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而已经有职位的又不能做到能上能下。如何让老实人不吃亏,让专研本职工作的员工沉下去,定下来,往往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改革工资制度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不妨采基本工资加绩效的模式,绩效部分根据项目经营状况,人员表现进行等来定,员工也可以和项目经理进行工资商定。
3、建立相关专业人员档案制度
要学会专业人员做专业事,培养一专多能的同时重点突出一专特点,控制人员调度,真正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保证专业人员的工作延续,避免“随意进出,拉人充数”,真正培养出高精端的技术人员,具有工匠精神的施工人员。
4、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供创新环境,组建创新保障团队,对有想法的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对不同项目间的人员进行团队组建,优化团队配置,消除员工由于创新带来一定损失的后顾之忧,使其具备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条件。
5、属地化建设
属地化建设是外国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企业要有本地人管理本地人,外国人管理少数人的思想,以便交流沟通,减少文化差异,做到更好的传达和执行,同时也能减少分歧,增进认同感,也有利于响应所在国增加就业的要求,减少中方人员成本较高的压力,让中方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主要事务,减少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压力,进一步节省了施工成本。
6、提倡无纸化办公,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软件系统
纸质版的文件管理仍然是项目日常管理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由于所占空间较大,不便查询等缺点,不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料传递,不同区域间上级部门的审计,人员更换造成的资料遗失,重要信息无法查找的困难。目前除个别国家和地区,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基本满足办公需要,无论是从节约成本的考量,还是管理的需要,无纸化办公体统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7、建立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督促员工自我革新,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能上能下的动态平衡;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服务意识,特别是对公司部门与项目部门之间,必须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建立对等的管理平衡,避免出现公司找项目要资料是“马上”“必须”“快”,项目找公司部门是“我很忙”“没时间”甚至不予理睬的官僚作风。但是考核制度的建立必须在良性的基础之上,避免出現拉帮结派,人情投票,打击报复等不良行为,同时需要讲究策略方式,可采用网上投票,匿名投票,注意员工情绪,避免打消员工积极性。
四、职工建设
对于驻外人员来讲,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成长环境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娱乐设施较少,交通不便,工作压力比较大,较少能够接触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前沿的科学技术,繁荣的现代社会,如何保障员工在海外身心健康成长,在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能力,成为海外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解决:1)采用网络授课,集中培训的措施,扩宽员工进修学习的渠道,并制定明确的保障措施;2)尊重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职工岗位;3)采取按时休假制度,项目必须强制执行公司休假制度,保证员工正常休息;4)针对相关对口部门,加强一线与机关部室的沟通交流,建议每年举行联谊活动,避免将不识兵,并不识将;5)建立知识库,积累优秀范例,标准模板,便于员工学习,尽快入手;6)建立心理疏导中心,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态,舒缓员工压力;7)建立健身房、阅读室等,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保障员工福利。
五、结束语
响应“一路一带”号召,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国外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打好中国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每一个海外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经历蜕变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自己的“蓝海”领域。
参考文献:
[1]刘广赞. 境外工程项目中设备及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讨 [J].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5.
[2]佚名. 东航发展60年:一支民航国家队的成长和担当[J]. 经济观察报, 2017.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关键词:管理制度;改革措施;竞争力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制度比较完善,市场比较活跃,同质化水平比较高。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市场利润率比较低,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1],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很多国内的跨国企业早已开始布局国际市场,特别是国有基建企业已率先走出国门,谋求国际发展,但是由于欧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2],管理制度及施工标准比较高,法律意识较强,市场较为固化,对国外施工企业要求的准入度比较高,我国基建企业很难进入,即便是进入最终往往会付出惨痛代价。南亚、非洲及南美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往往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蓝海地带”,但是由于这些地带经济不发达,政治腐败严重,物质匮乏,信息交流不畅,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潜在的风险较高,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布局,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风险,成为企业实力的重要考量。
二、市场布局
1、划区分块
大型企业往往分支较多,例如很多国有企业会分多个等级,有集团、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子公司里也有专门负责国际业务的海外部门,对一个项目来讲,往往会造成多重指挥,重复报送的现象;同时上级领导又不了解当时市场,鞭长莫及,瞎指挥,盲目指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无法做好所在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如果针对不同大陆划分不同的区块,例如非洲区域、欧洲区域及南美区域等,设定相应的管理权限,这样不同的区域可针对各自的特点建设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有力于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调配,避免多重管理,盲目指挥,极大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2、物流市场
对于很多非洲国家来讲,由于资源匮乏,加工制造业比较落后,特别是对于偏远的山区或农业省份,市场配给几乎为零,很多材料需要从所在国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相邻国家购买,甚至有些急需物品需要采用空运方式,通常采购价格比较高,运输成本较大,同时还会由于采购程序的繁琐造成采购时间较长,严重制约项目施工。虽然有些公司目前已经采用区域统一采购,但是采购方式仍然是项目需要什么,他们再市场询价采购,这样往往造成,采购成本较高,运输困难,信息不对称,易滋生腐败。如果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并对项目所用设备采用统一品牌,这样物流中心可以采用集中备货,不但减少项目的采购压力,库存压力,同时取得材料的定价权,节约成本。
3、多元经营
对于很多基建企业来说,通常采用传统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存模式,这种单一的生存方式,往往伴随政治、经济不稳定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在一个地区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区域“活下去,扎下来,留得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相对于国内较为完善的市场,非洲等落后地区,由于物资的匮乏,基建行业的落后,给我们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例如赞比亚基特韦市位于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的铜带省,是赞比亚第二大经济强市,同时辐射刚果金地区,是刚果金重要的物資供应基地,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在此布局,例如中国有色、三一重工、中航国际,中水电及中国土木等,其中值得学习的是中国土木,进入该市场较晚,在承建道路期间,利用项目现有的设备向当地社会供应骨料、预制件、砖等,承建当地企业的环场道路,房屋建造等,转让、出租施工设备等多元化的市场手段,在赞比亚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停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当地未接到新的项目的情况下得到快速发展。
三、管理制度
1、培养开拓性有为人才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往往会对项目制定各种限制,以防止“庸政”“懒政”“贪污”等不合理行为,诸多的限制往往造成合规过度的现象,抱着不犯错就是好同志的思想,束手束脚,从不敢犯错到不想犯错,慢慢失去尝试变革的思想,培养成了守城有余而开拓不足的干部,养成为嗷嗷待哺的“婴儿”,即有项目就做,没有项目就等着安排,特别是对于一些项目,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往往出现项目接二连三的停工状态,人员或分流或回家待业,设备或封存或调往别的项目,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也可能把项目从一个本可以盈利的项目熬成了亏损的项目,这种现象较为常见。
如何克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公司层面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营造“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有保障”的环境,培养出敢想敢干的狼性企业。要利用好每个项目,让一个点变成一个面,增加项目的张力,充分发挥项目潜能,特别是在一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地区,去开展新的业务,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其附加值,并做利益分配的问题,赋予项目一定的自主权;对于一些由于在改革创新中犯错误的员工,只要不是在“私利”上存在问题,便要以鼓励为主,做好引导;对于项目班子成员,特别是商务人员,考核的目标应该再宽一些,而不单单是做好本职工作,不犯错,只在“窝里横”,更应该注重市场的开拓能力,以一个项目为根据地建立起一个投标小组,培养出一批人才,同时注重与当地政府、业主“交朋友”的能力,而不能单单围绕一个项目,项目结束了就“人走茶凉”,造成情感投入的浪费;赋予项目更大权力,有一定的人权、财权,利益分配的权利,有签订合同,购买及出售产品的权利,减少层层审批;公司层面更多的应该是做好服务及保障,是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无形的手”伸到项目的每一处,公司可以通过与项目签订利益分配的比例,规定好服务条款及紧急情况应对和止损的必要条款,以便明确权利和义务,其他方面可放手项目自我发展,开辟新的利益增长点。 2、员工工资制度多元化
很多项目的工资制度往往是根据公司颁布的条条框框去执行的,是什么位置,什么级别就去套哪项,灵活性太小,造成“官本位”思想严重,即人人想当官,当官有钱挣,这样就很难调动员工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线员工,往往是干着最辛苦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而已经有职位的又不能做到能上能下。如何让老实人不吃亏,让专研本职工作的员工沉下去,定下来,往往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改革工资制度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不妨采基本工资加绩效的模式,绩效部分根据项目经营状况,人员表现进行等来定,员工也可以和项目经理进行工资商定。
3、建立相关专业人员档案制度
要学会专业人员做专业事,培养一专多能的同时重点突出一专特点,控制人员调度,真正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保证专业人员的工作延续,避免“随意进出,拉人充数”,真正培养出高精端的技术人员,具有工匠精神的施工人员。
4、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供创新环境,组建创新保障团队,对有想法的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对不同项目间的人员进行团队组建,优化团队配置,消除员工由于创新带来一定损失的后顾之忧,使其具备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条件。
5、属地化建设
属地化建设是外国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企业要有本地人管理本地人,外国人管理少数人的思想,以便交流沟通,减少文化差异,做到更好的传达和执行,同时也能减少分歧,增进认同感,也有利于响应所在国增加就业的要求,减少中方人员成本较高的压力,让中方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主要事务,减少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压力,进一步节省了施工成本。
6、提倡无纸化办公,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软件系统
纸质版的文件管理仍然是项目日常管理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由于所占空间较大,不便查询等缺点,不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料传递,不同区域间上级部门的审计,人员更换造成的资料遗失,重要信息无法查找的困难。目前除个别国家和地区,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基本满足办公需要,无论是从节约成本的考量,还是管理的需要,无纸化办公体统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7、建立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督促员工自我革新,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能上能下的动态平衡;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服务意识,特别是对公司部门与项目部门之间,必须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建立对等的管理平衡,避免出现公司找项目要资料是“马上”“必须”“快”,项目找公司部门是“我很忙”“没时间”甚至不予理睬的官僚作风。但是考核制度的建立必须在良性的基础之上,避免出現拉帮结派,人情投票,打击报复等不良行为,同时需要讲究策略方式,可采用网上投票,匿名投票,注意员工情绪,避免打消员工积极性。
四、职工建设
对于驻外人员来讲,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成长环境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娱乐设施较少,交通不便,工作压力比较大,较少能够接触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前沿的科学技术,繁荣的现代社会,如何保障员工在海外身心健康成长,在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能力,成为海外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解决:1)采用网络授课,集中培训的措施,扩宽员工进修学习的渠道,并制定明确的保障措施;2)尊重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职工岗位;3)采取按时休假制度,项目必须强制执行公司休假制度,保证员工正常休息;4)针对相关对口部门,加强一线与机关部室的沟通交流,建议每年举行联谊活动,避免将不识兵,并不识将;5)建立知识库,积累优秀范例,标准模板,便于员工学习,尽快入手;6)建立心理疏导中心,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态,舒缓员工压力;7)建立健身房、阅读室等,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保障员工福利。
五、结束语
响应“一路一带”号召,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国外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打好中国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每一个海外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经历蜕变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自己的“蓝海”领域。
参考文献:
[1]刘广赞. 境外工程项目中设备及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讨 [J].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5.
[2]佚名. 东航发展60年:一支民航国家队的成长和担当[J]. 经济观察报, 2017.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