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呢?转变思想,倡导民主;激发兴趣,引发感悟;明确目标,导以方法;倡导质疑,鼓励想象积极动手,勇于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 创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b)-000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里的“创新”和“实践”就是强调创造教育,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呢?
1转变思想,倡导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讲究的是整齐划一的课桌排放,毕恭毕敬的学生坐姿,一问一答的师生配合。而这种统一、规范、整齐却在某种意义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约束了学生的自由表达,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卓有成效的培养,就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造动力的和谐环境。我们可以通过革新教桌排列,如半圆环绕型、品字型、E字型、会议沙龙型;科学编排学习小组,按学习基础、性别、性格等因素相对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各人在小组中的职责,做到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开放课堂教学秩序,允许学生抢答、下位、跨组讨论;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如师生沙龙、演讲比赛、辩论会、才艺展示等创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创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2激发兴趣,引发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感悟,打开创造思维的通道,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语文学科对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形象,异彩纷呈的结构,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孔乙己的可悲,奥楚蔑洛夫的可笑,范进的可憎,葛朗台的可鄙……这些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极容易让学生产生美感,产生学习和研究探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变”和“活”,在“变”中求“活”,“活”中求“新”,学生兴趣盎然,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探究作品的内容本身,还要探究作品产生的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历代文学家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取得惊人的成绩,如何把普通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写得感人肺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激发兴趣,进而为创造出新的成果而去努力实践。
3明确目标,导以方法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目标的确定对整个训练过程能产生指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贯穿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让学生学有目标,练有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导之以多种思维方法,如质疑法、发现法、发散法、求异法等,做到心中有法。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结尾的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设想不同的结局。让笔者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优美而灵动,而且符合人物的实际特点。这样,学生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获得了成就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最大的美感愉悦和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此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4倡导质疑,鼓励想象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前提。”质疑就是要求学生针对语文里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提出一些疑问,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同学探讨争辩;就是在理解的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后提出疑问,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打开创造思维的大门。
4.1质疑于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科学有序地组织讨论、“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细胞被激活,他们会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质疑于生活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主质疑,从身边的小事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统筹学的案例?学生根据平时的仔细观察和积累,找到了很多的案例。笔者顺势引导,激发其他学生就这些案例参与思考与争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5积极动手,勇于实践
创造不能脱离现实凭空捏造。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随时都会和社会成员交往,并且进行创造性的行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春天,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春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假日,带领学生逛商店、广场,寻找身边广告标语中的错别字;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根据这些生活经历,指导学生创编故事、相声、小品等,在课上和各种活动中进行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出创新的硕果。
综上所述,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呢?转变思想,倡导民主;激发兴趣,引发感悟;明确目标,导以方法;倡导质疑,鼓励想象积极动手,勇于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 创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b)-000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里的“创新”和“实践”就是强调创造教育,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呢?
1转变思想,倡导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讲究的是整齐划一的课桌排放,毕恭毕敬的学生坐姿,一问一答的师生配合。而这种统一、规范、整齐却在某种意义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约束了学生的自由表达,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卓有成效的培养,就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造动力的和谐环境。我们可以通过革新教桌排列,如半圆环绕型、品字型、E字型、会议沙龙型;科学编排学习小组,按学习基础、性别、性格等因素相对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各人在小组中的职责,做到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开放课堂教学秩序,允许学生抢答、下位、跨组讨论;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如师生沙龙、演讲比赛、辩论会、才艺展示等创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创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2激发兴趣,引发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感悟,打开创造思维的通道,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语文学科对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形象,异彩纷呈的结构,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孔乙己的可悲,奥楚蔑洛夫的可笑,范进的可憎,葛朗台的可鄙……这些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极容易让学生产生美感,产生学习和研究探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变”和“活”,在“变”中求“活”,“活”中求“新”,学生兴趣盎然,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探究作品的内容本身,还要探究作品产生的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历代文学家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取得惊人的成绩,如何把普通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写得感人肺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激发兴趣,进而为创造出新的成果而去努力实践。
3明确目标,导以方法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目标的确定对整个训练过程能产生指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贯穿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让学生学有目标,练有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导之以多种思维方法,如质疑法、发现法、发散法、求异法等,做到心中有法。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结尾的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设想不同的结局。让笔者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优美而灵动,而且符合人物的实际特点。这样,学生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获得了成就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最大的美感愉悦和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此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4倡导质疑,鼓励想象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前提。”质疑就是要求学生针对语文里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提出一些疑问,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同学探讨争辩;就是在理解的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后提出疑问,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打开创造思维的大门。
4.1质疑于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科学有序地组织讨论、“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细胞被激活,他们会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质疑于生活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主质疑,从身边的小事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统筹学的案例?学生根据平时的仔细观察和积累,找到了很多的案例。笔者顺势引导,激发其他学生就这些案例参与思考与争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5积极动手,勇于实践
创造不能脱离现实凭空捏造。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随时都会和社会成员交往,并且进行创造性的行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春天,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春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假日,带领学生逛商店、广场,寻找身边广告标语中的错别字;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根据这些生活经历,指导学生创编故事、相声、小品等,在课上和各种活动中进行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出创新的硕果。
综上所述,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