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大鼠血液、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用清洁型SD大鼠65只,采用利奈唑胺(53 mg/kg)单次注射大鼠尾静脉后,针对大鼠不同时间点相应脑脊液、脑组织及血当中相应利奈唑胺药物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施测定,并就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给与计算。结果:注射(0~18) h后,利奈唑胺在大鼠脑组织峰浓度为5.10 μg/ml,血的峰浓度为31.38 μg/m l,脑脊液则为23.96 μg/ml;血的消除半衰期时间为2.66 h,脑组织为2.41 h,脑脊液为1.98 h;血、脑组织及脑脊液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则为134.54 h·g/ml、28.22 h·g/ml和136.42 h·g/ml。结论:利奈唑胺能在脑脊液较好进入,实现其抑菌效果的有效发挥,其在组织穿透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均较好。
关键词:利奈唑胺;大鼠;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072-02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抗菌性药物,其实属为砥唑烷酮类,经结合于核糖体50S亚基,对核糖体和mRNA之间连接给与抑制,且对70S起始复合物相应形成进行阻止,进而对细菌蛋白质相应合成予以抑制,就利奈唑胺而言,此种在结构及作用机制方面较为独特药物,其往往和其它抗菌药物在交叉耐药方面不易发生具有决定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用试药分别为利奈唑胺对照品(甲醇和乙腈);仪器为微量进样器、TG16-WS台式高速、WD-9415型超声清洗器、SIL-20A自动进样器及CTO-10ASUP柱温箱等。所选用实验动物为65只雄性SD大鼠,平均体重为(200±14)g。所选取65只大鼠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13组,且对自身对照实验设计予以运用,采用利奈唑胺就实验动物单次尾静脉注射,而后就脑组织、脑脊液及静脉血分别予以采集,以此就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方面相应动力学过程予以对照研究。
1.2 方 法
对照品利奈唑胺的配制:采用浓度为乙醇,就浓度为7.4 mg/ml利奈唑胺溶液给与配制,依据剂量53 mg/kg,注射于大鼠尾静脉,分别与注射后30 min、1 h、2 h、……19 h,分别选取一小组大鼠,各为5只,并获取大鼠的脑组织、血浆及脑脊液。于直视下,且采用微量进样器,实施硬脊膜穿刺,采用脑脊液法对脑脊液实施抽取操作,当采用水合氯醛对大鼠实施麻醉后,将头颅固定,且将背毛剪去,且在两耳根相应连线处,就一横切口实施剪开操作,长度为2 cm,,将颅底相应肌肉层实施钝性刮开,且将颈部肌肉层同此操作,将枕骨大孔予以暴露,且采用100 μl微量进样器,将脑脊液取同样量。而后立即将大鼠予以处死,且断其头,并对脑组织及血样本实施收集操作,且将较之1倍生理盐水加入其中,实施匀浆操作,且将其放入离心机,并采取5 000 r/min离心操作,时间控制于14 min,将清液取出,而对静脉血样同样实施离心操作,将血清取出,而后将所得血清及勻浆放置冰箱中,且控制于-20 ℃之下,且测定于48 h。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就利奈唑胺相应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清具体浓度给与测定。就脑组织方面、脑脊液及血清分别实施精密吸取操作,清液为100 μl,于其中将甲醇200 μl实施混旋操作,持续时间为5 min,且待蛋白予以沉淀,并在16 000 r/min下,实施离心操作,时间为14 min,并对85 μl上清液进样实施吸取操作。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组织及血清相应标本,于区间0.1~49 μg/ml,则具有良好的内线性关系,经检测,其下限则为0.2 μg/ml;脑脊液样本则在区间0.4~49 μg/ml,则具有良好的内线性关系,其所具有下先则为0.4 μg/ml。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BAPP3.0实施数据处理操作,采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予以表示。
2 结 果
各个时间点对所选取大鼠中5只重复做,且将各个时间点方面在浓度方面的平均值予以获取,至此就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浆当中相应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予以建立。通过药动学软件生物。
针对各个时间点相应血药浓度数据,采用度研究数据处理通用程序(BA PP 3.0)对其实施处理操作,则利奈唑胺分别在脑脊液、脑组织和血浆当中的药动学参数经最终计算,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当采用抗菌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治疗时,基于存在血脑屏障状况,除了对细菌培养结果作为依据,对敏感抗菌药物进行选取之外,还应对抗菌药物予以脑组织进入后,以及进入至脑脊液方面的相应能力予以考虑。针对利奈唑胺而言,其当前已经有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面治疗的相应经验。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利奈唑胺对于血脑屏障能够很好的予以穿透,且良好的进入至脑脊液,且在脑组织当中予以分布。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脊液当中所具有的药代动力学,然而这些研究,则在具体的取样点方面存在不足状况,其在具体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方面,则和相关口服性药物方面的曲线相同,且在问题方面表现为存有较高的未次取样点血药浓度。
本次研究则于大鼠尾静脉,采用利奈唑胺实施单次注射,最终获取相应药代动力学,最终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分别在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清当中相应药动学,都呈现出相应一室开放模型。其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则在抗菌活性方面较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抑制90%,则在利奈唑胺所需的最小药物浓度方面为1 μg/ml,而对于屎肠球菌MIC90而言,则药物浓度则为2 μg/ml,而后则予以迅速上升,其值则为31.38 μg/ml,如若脑脊液在具体的达峰时间方面为3 h,则相应峰浓度23.96 μg/ml,均大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
4 结 语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能在脑脊液较好进入,实现其抑菌效果的有效发挥,其在组织穿透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杨雁芳,李智,王磊,等.黄芩苷及三七总皂苷配伍脑脊液药代动力学研 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7).
[2] 王正容,张奇志,蒋新国,等.HPLC法测定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 尼莫地平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4).
[3] 王天琳,郭代红,张鑫义.利奈唑胺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 间的关系[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9).
[4] 王海林,黄艳琴,刘世聪,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的大鼠实 验预测模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12).
[5] 李淑娟,马彦,张国斌,等.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 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5,(17).
关键词:利奈唑胺;大鼠;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072-02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抗菌性药物,其实属为砥唑烷酮类,经结合于核糖体50S亚基,对核糖体和mRNA之间连接给与抑制,且对70S起始复合物相应形成进行阻止,进而对细菌蛋白质相应合成予以抑制,就利奈唑胺而言,此种在结构及作用机制方面较为独特药物,其往往和其它抗菌药物在交叉耐药方面不易发生具有决定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用试药分别为利奈唑胺对照品(甲醇和乙腈);仪器为微量进样器、TG16-WS台式高速、WD-9415型超声清洗器、SIL-20A自动进样器及CTO-10ASUP柱温箱等。所选用实验动物为65只雄性SD大鼠,平均体重为(200±14)g。所选取65只大鼠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13组,且对自身对照实验设计予以运用,采用利奈唑胺就实验动物单次尾静脉注射,而后就脑组织、脑脊液及静脉血分别予以采集,以此就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方面相应动力学过程予以对照研究。
1.2 方 法
对照品利奈唑胺的配制:采用浓度为乙醇,就浓度为7.4 mg/ml利奈唑胺溶液给与配制,依据剂量53 mg/kg,注射于大鼠尾静脉,分别与注射后30 min、1 h、2 h、……19 h,分别选取一小组大鼠,各为5只,并获取大鼠的脑组织、血浆及脑脊液。于直视下,且采用微量进样器,实施硬脊膜穿刺,采用脑脊液法对脑脊液实施抽取操作,当采用水合氯醛对大鼠实施麻醉后,将头颅固定,且将背毛剪去,且在两耳根相应连线处,就一横切口实施剪开操作,长度为2 cm,,将颅底相应肌肉层实施钝性刮开,且将颈部肌肉层同此操作,将枕骨大孔予以暴露,且采用100 μl微量进样器,将脑脊液取同样量。而后立即将大鼠予以处死,且断其头,并对脑组织及血样本实施收集操作,且将较之1倍生理盐水加入其中,实施匀浆操作,且将其放入离心机,并采取5 000 r/min离心操作,时间控制于14 min,将清液取出,而对静脉血样同样实施离心操作,将血清取出,而后将所得血清及勻浆放置冰箱中,且控制于-20 ℃之下,且测定于48 h。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就利奈唑胺相应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清具体浓度给与测定。就脑组织方面、脑脊液及血清分别实施精密吸取操作,清液为100 μl,于其中将甲醇200 μl实施混旋操作,持续时间为5 min,且待蛋白予以沉淀,并在16 000 r/min下,实施离心操作,时间为14 min,并对85 μl上清液进样实施吸取操作。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组织及血清相应标本,于区间0.1~49 μg/ml,则具有良好的内线性关系,经检测,其下限则为0.2 μg/ml;脑脊液样本则在区间0.4~49 μg/ml,则具有良好的内线性关系,其所具有下先则为0.4 μg/ml。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BAPP3.0实施数据处理操作,采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予以表示。
2 结 果
各个时间点对所选取大鼠中5只重复做,且将各个时间点方面在浓度方面的平均值予以获取,至此就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浆当中相应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予以建立。通过药动学软件生物。
针对各个时间点相应血药浓度数据,采用度研究数据处理通用程序(BA PP 3.0)对其实施处理操作,则利奈唑胺分别在脑脊液、脑组织和血浆当中的药动学参数经最终计算,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当采用抗菌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治疗时,基于存在血脑屏障状况,除了对细菌培养结果作为依据,对敏感抗菌药物进行选取之外,还应对抗菌药物予以脑组织进入后,以及进入至脑脊液方面的相应能力予以考虑。针对利奈唑胺而言,其当前已经有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面治疗的相应经验。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利奈唑胺对于血脑屏障能够很好的予以穿透,且良好的进入至脑脊液,且在脑组织当中予以分布。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脊液当中所具有的药代动力学,然而这些研究,则在具体的取样点方面存在不足状况,其在具体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方面,则和相关口服性药物方面的曲线相同,且在问题方面表现为存有较高的未次取样点血药浓度。
本次研究则于大鼠尾静脉,采用利奈唑胺实施单次注射,最终获取相应药代动力学,最终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分别在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清当中相应药动学,都呈现出相应一室开放模型。其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则在抗菌活性方面较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抑制90%,则在利奈唑胺所需的最小药物浓度方面为1 μg/ml,而对于屎肠球菌MIC90而言,则药物浓度则为2 μg/ml,而后则予以迅速上升,其值则为31.38 μg/ml,如若脑脊液在具体的达峰时间方面为3 h,则相应峰浓度23.96 μg/ml,均大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
4 结 语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能在脑脊液较好进入,实现其抑菌效果的有效发挥,其在组织穿透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杨雁芳,李智,王磊,等.黄芩苷及三七总皂苷配伍脑脊液药代动力学研 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7).
[2] 王正容,张奇志,蒋新国,等.HPLC法测定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 尼莫地平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4).
[3] 王天琳,郭代红,张鑫义.利奈唑胺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 间的关系[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9).
[4] 王海林,黄艳琴,刘世聪,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的大鼠实 验预测模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12).
[5] 李淑娟,马彦,张国斌,等.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 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