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t268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调整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自主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教学,具有突出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问题;研究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丰富知识面,能胜任幼教岗位的“博家”。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美术课程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有的放矢,使之符合幼教专业的需求。教学中我们不应拘泥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应注重大的艺术学层面上的美术基础教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观念至关重要。一个不善于发现美、缺乏审美情趣的幼教者,是无法启迪幼儿的心智并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死板的课堂亦无法启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顺应学生兴趣,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既要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练就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从而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又要从更深层次地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调整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自主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教学,具有突出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美术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问题性: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始终让“问题”作为学生进行美术研究的驱动力;(2)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等实践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性: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认知的结论;(4)合作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协助的和谐关系;(5)综合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思考与动手尝试,注重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成果;(6)开放性:需要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时空、情境、活动中不断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
  一、 问题的发现与探索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研究和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航标”;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意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操作策略,挖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思索、提出问题,进而形成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探究的多样问题,并不断生成问题的发展策略。通常,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可能是偏题的,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支持与鼓励他们,决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往知识要点思考,引导学生作更深入地探索与领悟。同时,运用教师外在指导策略以及师生互动生成策略,将问题置于美术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通过以情激智、以智育情、情智共生促成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二、 问题的研究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贴合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愉快的事情。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体现了学习方式上的一个根本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包括课堂内外,让学生学会管理课余时间,让课堂时间内的教学更加有效。在这个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地预习知识、尝试体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讨论与质疑,新的知识与技能在探索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在尝试中感悟,如此,让教学内容很好地向课堂纵深进行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可得到提高。
  2. 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笔者上过一节学前教育二年级《色彩的表现技法——点彩法》的教研课,这是一节技法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学生们可以掌握单纯的技法模仿,然而学生其他能力得不到提高。经过反复推敲,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一) 课前预习,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点彩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点彩画与其他技法的异同;点彩画的色彩特征?让学生们自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去搜集相关知识与素材。(二) 激趣导入,通过代表性点彩画名作的欣赏与评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赏析再加以点播与引导,课前设置的预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灌”知識的僵化教学。(三) 尝试感悟,抓住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笔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用点彩技法完成一幅小画。这时有的学生感觉点彩技法简单,于是便大胆尝试着动笔;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还没教就让他们画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在思考该用什么工具材料……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混乱后学生们都在自己的角色里认真地尝试起来。(四) 提出问题,十分钟尝试练习后,我让学生提出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怎样在不用轮廓线而只用点能控制画面物体的结构?”“怎样用点来画出画面光影感?”“我的画面怎么没有透气感、朦胧感?”……(五) 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法问题,也是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如果不是在尝试感悟中遇到,单凭教师去讲解,学生们基本不会去认真思考与研究。这时教师再安排学生小组商量研究、分享体悟,教师局部示范、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个个击破了。本节课,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学习舞台上充分地展现着自我,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三、 问题的解决与总结
  同样在上述课例中,整节课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课前带着问题去接触新知识;课上,教师让学生们在尝试中主动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课末对问题研究过程的总结,要侧重在学生思考探索过程中的得失,注重“我掌握了什么技法规律”,“有哪些收获”,“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技法有什么异同”“我还因此发散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在总结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在归纳中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们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都得以升华。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对问题的探究,不仅应该设计在某个美术教学环节中,更应该作为整个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该逐步推进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王海艳,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开展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思维,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对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语文阅读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从学生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许多非生态因素。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知如何教作文,非常害怕教作文;而学生也不知如何写作文,于是很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就如何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