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调整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自主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教学,具有突出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问题;研究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丰富知识面,能胜任幼教岗位的“博家”。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美术课程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有的放矢,使之符合幼教专业的需求。教学中我们不应拘泥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应注重大的艺术学层面上的美术基础教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观念至关重要。一个不善于发现美、缺乏审美情趣的幼教者,是无法启迪幼儿的心智并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死板的课堂亦无法启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顺应学生兴趣,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既要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练就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从而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又要从更深层次地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调整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自主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教学,具有突出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美术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问题性: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始终让“问题”作为学生进行美术研究的驱动力;(2)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等实践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性: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认知的结论;(4)合作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协助的和谐关系;(5)综合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思考与动手尝试,注重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成果;(6)开放性:需要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时空、情境、活动中不断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
一、 问题的发现与探索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研究和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航标”;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意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操作策略,挖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思索、提出问题,进而形成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探究的多样问题,并不断生成问题的发展策略。通常,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可能是偏题的,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支持与鼓励他们,决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往知识要点思考,引导学生作更深入地探索与领悟。同时,运用教师外在指导策略以及师生互动生成策略,将问题置于美术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通过以情激智、以智育情、情智共生促成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二、 问题的研究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贴合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愉快的事情。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体现了学习方式上的一个根本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包括课堂内外,让学生学会管理课余时间,让课堂时间内的教学更加有效。在这个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地预习知识、尝试体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讨论与质疑,新的知识与技能在探索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在尝试中感悟,如此,让教学内容很好地向课堂纵深进行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可得到提高。
2. 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笔者上过一节学前教育二年级《色彩的表现技法——点彩法》的教研课,这是一节技法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学生们可以掌握单纯的技法模仿,然而学生其他能力得不到提高。经过反复推敲,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一) 课前预习,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点彩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点彩画与其他技法的异同;点彩画的色彩特征?让学生们自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去搜集相关知识与素材。(二) 激趣导入,通过代表性点彩画名作的欣赏与评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赏析再加以点播与引导,课前设置的预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灌”知識的僵化教学。(三) 尝试感悟,抓住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笔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用点彩技法完成一幅小画。这时有的学生感觉点彩技法简单,于是便大胆尝试着动笔;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还没教就让他们画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在思考该用什么工具材料……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混乱后学生们都在自己的角色里认真地尝试起来。(四) 提出问题,十分钟尝试练习后,我让学生提出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怎样在不用轮廓线而只用点能控制画面物体的结构?”“怎样用点来画出画面光影感?”“我的画面怎么没有透气感、朦胧感?”……(五) 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法问题,也是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如果不是在尝试感悟中遇到,单凭教师去讲解,学生们基本不会去认真思考与研究。这时教师再安排学生小组商量研究、分享体悟,教师局部示范、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个个击破了。本节课,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学习舞台上充分地展现着自我,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三、 问题的解决与总结
同样在上述课例中,整节课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课前带着问题去接触新知识;课上,教师让学生们在尝试中主动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课末对问题研究过程的总结,要侧重在学生思考探索过程中的得失,注重“我掌握了什么技法规律”,“有哪些收获”,“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技法有什么异同”“我还因此发散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在总结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在归纳中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们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都得以升华。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对问题的探究,不仅应该设计在某个美术教学环节中,更应该作为整个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该逐步推进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王海艳,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问题;研究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丰富知识面,能胜任幼教岗位的“博家”。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美术课程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有的放矢,使之符合幼教专业的需求。教学中我们不应拘泥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应注重大的艺术学层面上的美术基础教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观念至关重要。一个不善于发现美、缺乏审美情趣的幼教者,是无法启迪幼儿的心智并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死板的课堂亦无法启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顺应学生兴趣,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既要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练就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从而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又要从更深层次地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调整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自主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实施问题教学,具有突出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美术问题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问题性: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始终让“问题”作为学生进行美术研究的驱动力;(2)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等实践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性: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认知的结论;(4)合作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协助的和谐关系;(5)综合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思考与动手尝试,注重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成果;(6)开放性:需要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时空、情境、活动中不断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
一、 问题的发现与探索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研究和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航标”;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意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操作策略,挖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思索、提出问题,进而形成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探究的多样问题,并不断生成问题的发展策略。通常,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可能是偏题的,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支持与鼓励他们,决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往知识要点思考,引导学生作更深入地探索与领悟。同时,运用教师外在指导策略以及师生互动生成策略,将问题置于美术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通过以情激智、以智育情、情智共生促成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二、 问题的研究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贴合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愉快的事情。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体现了学习方式上的一个根本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包括课堂内外,让学生学会管理课余时间,让课堂时间内的教学更加有效。在这个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地预习知识、尝试体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讨论与质疑,新的知识与技能在探索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在尝试中感悟,如此,让教学内容很好地向课堂纵深进行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可得到提高。
2. 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笔者上过一节学前教育二年级《色彩的表现技法——点彩法》的教研课,这是一节技法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学生们可以掌握单纯的技法模仿,然而学生其他能力得不到提高。经过反复推敲,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一) 课前预习,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点彩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点彩画与其他技法的异同;点彩画的色彩特征?让学生们自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去搜集相关知识与素材。(二) 激趣导入,通过代表性点彩画名作的欣赏与评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赏析再加以点播与引导,课前设置的预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灌”知識的僵化教学。(三) 尝试感悟,抓住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笔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用点彩技法完成一幅小画。这时有的学生感觉点彩技法简单,于是便大胆尝试着动笔;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还没教就让他们画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在思考该用什么工具材料……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混乱后学生们都在自己的角色里认真地尝试起来。(四) 提出问题,十分钟尝试练习后,我让学生提出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怎样在不用轮廓线而只用点能控制画面物体的结构?”“怎样用点来画出画面光影感?”“我的画面怎么没有透气感、朦胧感?”……(五) 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法问题,也是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如果不是在尝试感悟中遇到,单凭教师去讲解,学生们基本不会去认真思考与研究。这时教师再安排学生小组商量研究、分享体悟,教师局部示范、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个个击破了。本节课,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学习舞台上充分地展现着自我,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三、 问题的解决与总结
同样在上述课例中,整节课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课前带着问题去接触新知识;课上,教师让学生们在尝试中主动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课末对问题研究过程的总结,要侧重在学生思考探索过程中的得失,注重“我掌握了什么技法规律”,“有哪些收获”,“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技法有什么异同”“我还因此发散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在总结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在归纳中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们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都得以升华。
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对问题的探究,不仅应该设计在某个美术教学环节中,更应该作为整个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该逐步推进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王海艳,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