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及音乐教学影响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黄自及其艺术歌曲的研究,进一步剖析他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更加透彻地了解黄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他的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及启迪。从而为我们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1-0114-03
[作者简介]杨 畅(1980- ),女,吉林通化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通化 134002) 黄自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沙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及理论家。他于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学习音乐。192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欧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音乐及心理学,并于1929年以作品《怀旧》序曲获得耶鲁大学的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黄自先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和国立音专,主要从事作曲理论课程的教授,他的不懈努力为我国近代理论作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教学之余,黄自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他编辑出版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共6册)等,他还有两部未完成的教材:《和声学》和《音乐史》。黄自还创作了大量水平较高的音乐作品,其中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4首声乐曲、10首器乐曲,这些作品技法严谨、情感细腻受欧洲古典和浪漫派音乐痕迹较深。回国后黄自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声乐作品领域,如群众性齐唱和合唱曲,抒情性的艺术歌曲和音乐会独唱曲,少儿歌曲,电影插曲,以及大型声乐套曲等。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比较能够代表其音乐创作的特征及风格。黄自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和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两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音乐史的发展中有着深远意义。
一、黄自艺术歌曲介绍
所谓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诗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不可缺少,艺术歌曲是“音乐、诗歌、钢琴伴奏”的结合。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十分注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一)音乐会独唱艺术歌曲
这类创作是黄自歌曲创作中最具艺术价值和重要的一种,作品注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黄自独唱艺术歌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春思曲》是黄自思念家乡内心充满希望的代表作,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
《春思曲》
这首曲子创作于1932年5月17日,时值黄自任教于国立音专,作词是韦翰章先生,“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主要表达女人思念远方的丈夫,向往新生活的心情。
乐曲是再现二部曲式。第一段的调式是d小调,音乐以轻柔而缓慢的音色开始,将人们带入到绵绵细雨的春夜之中,声声雨滴落在妇人孤单寂寞的心上,更显得凄凉、寒冷。在春季夜雨的背景之下,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为观众刻画出了一位在夜雨中思念丈夫的孤寂女人的形象。
第二段从“小楼独倚”处开始,以五声音阶表现旋律的清新。本段中调式不断转换更深刻地表达了妇人在面对双燕时内心的孤寂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伴奏音型转换成琶音进行,使旋律更加流畅。
第三段乐曲力度加强,再现主题旋律,将女子思念的心情尽情宣泄出来,同时最后一个乐段也是全曲的高潮乐段。在这一段中,有较多的变化音,对演唱者有较高的要求。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受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古诗词音乐家的影响下产生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社会处于一片动荡,因此,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再现,更多的是以古寓今。黄自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加之其又精通音乐理论与作曲,热爱古诗词,这为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黄自古诗词的代表作有很多,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
《花非花》
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配曲而成,旋律优美,篇幅短小,结构也非常简单。运用了单乐段曲式,一共10小节。原诗是以花喻人,语意双关,充满朦胧美。而黄自在创作旋律时为了表现这种朦胧之美,节奏进行平稳而旋律多用跳进,伴奏上模仿古琴音色,营造出静谧与缥缈之感,这与其《山在虚无缥缈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古词的意味。黄自选此词歌配曲与当时的时事和本人内心是由极大联系的。五声音阶旋律质朴婉转,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和淡淡的忧伤。如“来如春梦不多时”中的“时”字,时值为两拍,转折点在第二拍,把“春梦”到来时的幸福感觉转为下句分别时候的忧伤情绪。“去时朝云无觅处”中的“云”字,从“5”到“6”,降低小七度,表达了追求而不得的烦闷。本曲重不在“技”而在“意”,唱者该用心营造虚幻缥缈的意境之美。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音乐形象鲜明,声乐与伴奏高度结合
由于黄自受过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所以他的创作更注重艺术性。他的作品在和声布局比较严谨,钢琴伴奏的织体有丰富的变化,贴合作品内涵。如在《春思曲》的前奏中十二个双三度的八分音符的写法将春雨夜的孤寂和落寞直铺于眼底。
(二)对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
黄自创作了多首以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中也体现了民族风格。黄自曾说:“我们现在所
(下转129页)
(上接115页)
要的是学西洋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歌曲《花非花》就是采用D宫调式写成,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在音调上,在用词上黄自也遵循我国古诗词的用韵方式来写就歌词。
(三)对意境之美的刻画
黄自有极深的文化底蕴及修养,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他的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极像一幅幅山水画作,在聆听的同时又鲜活的呈现在人眼前。《春思曲》将妇人春雨夜独思丈夫的落寞与孤寂充分刻画出来。而《花非花》中唱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配合诗意,黄自以暗淡的小调起音,钢琴伴奏采用外声部旋律、内声部和声的织体写法,音响空灵、清透,真的就像一场春梦,虚无缥缈。
三、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黄自作为国立音专的教师,他的音乐创作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也影响了中国近代音乐尤其是声乐作品的创作。他非常理性地认识西洋音乐,将西方写作技法作为载体来呈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开辟了全新的创作思路。而他对民族调式与民族音韵的探索也为自己奠定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对中国艺术歌曲具有传承和发扬的作用。黄自的部分创作是完成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这些作品表达了大众的爱国之情,同时也鼓励了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自的歌曲创作追求旋律与调性的巧妙结合,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他的作品对后世音乐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典范的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钱仁康.黄自的音乐与生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林艳华.论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美学思想[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05).
[3]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5).
[4]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魏琳琳)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1-0114-03
[作者简介]杨 畅(1980- ),女,吉林通化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通化 134002) 黄自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沙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及理论家。他于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学习音乐。192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欧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音乐及心理学,并于1929年以作品《怀旧》序曲获得耶鲁大学的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黄自先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和国立音专,主要从事作曲理论课程的教授,他的不懈努力为我国近代理论作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教学之余,黄自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他编辑出版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共6册)等,他还有两部未完成的教材:《和声学》和《音乐史》。黄自还创作了大量水平较高的音乐作品,其中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4首声乐曲、10首器乐曲,这些作品技法严谨、情感细腻受欧洲古典和浪漫派音乐痕迹较深。回国后黄自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声乐作品领域,如群众性齐唱和合唱曲,抒情性的艺术歌曲和音乐会独唱曲,少儿歌曲,电影插曲,以及大型声乐套曲等。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比较能够代表其音乐创作的特征及风格。黄自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和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两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音乐史的发展中有着深远意义。
一、黄自艺术歌曲介绍
所谓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诗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不可缺少,艺术歌曲是“音乐、诗歌、钢琴伴奏”的结合。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十分注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一)音乐会独唱艺术歌曲
这类创作是黄自歌曲创作中最具艺术价值和重要的一种,作品注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黄自独唱艺术歌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春思曲》是黄自思念家乡内心充满希望的代表作,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
《春思曲》
这首曲子创作于1932年5月17日,时值黄自任教于国立音专,作词是韦翰章先生,“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主要表达女人思念远方的丈夫,向往新生活的心情。
乐曲是再现二部曲式。第一段的调式是d小调,音乐以轻柔而缓慢的音色开始,将人们带入到绵绵细雨的春夜之中,声声雨滴落在妇人孤单寂寞的心上,更显得凄凉、寒冷。在春季夜雨的背景之下,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为观众刻画出了一位在夜雨中思念丈夫的孤寂女人的形象。
第二段从“小楼独倚”处开始,以五声音阶表现旋律的清新。本段中调式不断转换更深刻地表达了妇人在面对双燕时内心的孤寂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伴奏音型转换成琶音进行,使旋律更加流畅。
第三段乐曲力度加强,再现主题旋律,将女子思念的心情尽情宣泄出来,同时最后一个乐段也是全曲的高潮乐段。在这一段中,有较多的变化音,对演唱者有较高的要求。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受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古诗词音乐家的影响下产生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社会处于一片动荡,因此,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再现,更多的是以古寓今。黄自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加之其又精通音乐理论与作曲,热爱古诗词,这为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黄自古诗词的代表作有很多,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
《花非花》
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配曲而成,旋律优美,篇幅短小,结构也非常简单。运用了单乐段曲式,一共10小节。原诗是以花喻人,语意双关,充满朦胧美。而黄自在创作旋律时为了表现这种朦胧之美,节奏进行平稳而旋律多用跳进,伴奏上模仿古琴音色,营造出静谧与缥缈之感,这与其《山在虚无缥缈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古词的意味。黄自选此词歌配曲与当时的时事和本人内心是由极大联系的。五声音阶旋律质朴婉转,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和淡淡的忧伤。如“来如春梦不多时”中的“时”字,时值为两拍,转折点在第二拍,把“春梦”到来时的幸福感觉转为下句分别时候的忧伤情绪。“去时朝云无觅处”中的“云”字,从“5”到“6”,降低小七度,表达了追求而不得的烦闷。本曲重不在“技”而在“意”,唱者该用心营造虚幻缥缈的意境之美。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音乐形象鲜明,声乐与伴奏高度结合
由于黄自受过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所以他的创作更注重艺术性。他的作品在和声布局比较严谨,钢琴伴奏的织体有丰富的变化,贴合作品内涵。如在《春思曲》的前奏中十二个双三度的八分音符的写法将春雨夜的孤寂和落寞直铺于眼底。
(二)对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
黄自创作了多首以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中也体现了民族风格。黄自曾说:“我们现在所
(下转129页)
(上接115页)
要的是学西洋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歌曲《花非花》就是采用D宫调式写成,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在音调上,在用词上黄自也遵循我国古诗词的用韵方式来写就歌词。
(三)对意境之美的刻画
黄自有极深的文化底蕴及修养,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他的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极像一幅幅山水画作,在聆听的同时又鲜活的呈现在人眼前。《春思曲》将妇人春雨夜独思丈夫的落寞与孤寂充分刻画出来。而《花非花》中唱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配合诗意,黄自以暗淡的小调起音,钢琴伴奏采用外声部旋律、内声部和声的织体写法,音响空灵、清透,真的就像一场春梦,虚无缥缈。
三、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黄自作为国立音专的教师,他的音乐创作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也影响了中国近代音乐尤其是声乐作品的创作。他非常理性地认识西洋音乐,将西方写作技法作为载体来呈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开辟了全新的创作思路。而他对民族调式与民族音韵的探索也为自己奠定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对中国艺术歌曲具有传承和发扬的作用。黄自的部分创作是完成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这些作品表达了大众的爱国之情,同时也鼓励了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自的歌曲创作追求旋律与调性的巧妙结合,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他的作品对后世音乐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典范的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钱仁康.黄自的音乐与生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林艳华.论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美学思想[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05).
[3]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5).
[4]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