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件衣服一个月
现在,试想一种更糟的情形:衣橱里的衣物加起来总共只有六样,在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里,你只能从这六样衣物中挑选和搭配着装。
在将近一个月的自发性的时尚斋戒中,美国三十一岁的保险销售经理Stella Brennan发现,即使连她的丈夫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月来,她反复穿的只是那六样衣物。而可叹可笑的是,她丈夫正是家里负责洗衣服的人。
Stella在实验期间──某种被称作“节制购物”的行为──所穿的六样衣物分别是:H&M的一件黑色上装外套和一条长裤;两件领尖有纽扣的衬衫,一黑一粉;一条Old Navy的牛仔裤;和一件穿旧了的粉色T恤。其中让她最煞费苦心挑选的是T恤──衬衫和套装都是上班的行头,而一件好的T恤,既可以与牛仔裤搭出休闲造型,又可以和正装外套搭配。
发起这项自发自愿的节俭实践的是一个名叫“六样或更少”的网站(sixitmesorless.com)。规则是,一整个月里,只穿目前衣柜里已有的六样衣物(不包括鞋、内衣和配饰),除了全美范围内有近百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外,还有远自迪拜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参与者,他们的主旨是,削减花销,公然拒绝流行,关怀大规模生产和全球日益增加的廉价服饰给环境造成的破坏。
与此同时,有一项更严苛的活动,开始于去年九月的“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目前已吸引了一百五十名女士和两位男士,目标是忍住一整年内不买一件衣服。(内衣不算在内。)今年秋天,这项活动还将继续举行。
走出衰退,反思消费
虽然参与这类节制购物活动的人数不多,他们的做法不免极端,但这种自觉抵制流行的态度却很有代表性,它以一种引人瞩目的方式,折射出更广泛的消费者的花钱习惯。随着经济开始复苏,每个收入阶层的顾客,可能都在与同一个疑问角斗:是否可以安全的回到经济衰退以前旧的消费习惯?或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参与节制行动的人们──很有趣的是,包括一些时尚业的营销和广告主管──似乎不这么认为。
“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网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的创立人Sally Bjornsen表示,她倡导停止购买衣服的一个简单原因是:“我对消费主义感到厌倦和恶心。”
去年夏天,四十七岁的Bjornsen开始思考,多年来轻松获取的信用额度,令她在汽车、房屋和奢侈品上超支消费。检视自己的衣橱,她意识到,问题有部分出在自己身上。从之前在Nike、Nordstrom等时尚集团担任营销主管到如今的商业摄影师代理人,她一年在衣服上的开销达到五千至一万美元。“我疯狂的购物,买得我都恶心。”
无独有偶,构想出“六样衣服”实验的是从事广告业的两位友人Heidi Hackemer和Tamsin Davies。她们在私底下讨论如何精简衣橱的过程中,想出这个“六样或更少”的点子。这一规定并不是非常苛刻和难办到。例如,一个人如果有几件类似的黑色正装外套──如像文章开头提到的Stella Brennan那样──即可以把它们算作一件。
“这整件事,我们并不想赋予它什么哲学涵义,不想让它显得过于说教,”Hackemer说。由于这项挑战广受欢迎,明年秋季可能会再度举行。
活动中,Hackemer给自己挑选的六样衣物是,一条黑连衣裙,一条黑紧身裤(牛仔裤加紧身裤的混合型),一件黑色无袖上衣,一件黑外套,一条灰色的半身裙和一条棉布短裤。她将这几样衣物变换出令人吃惊的多样搭配,过完一个月绰绰有余。
如今,自称“六样人”或“六样或更少爱好者”的同好们在网上建立了一个时尚互助联盟,旨在当有人快打退堂鼓时给彼此鼓励和支持。
在流行介入并影响消费方面,Stella Brennan有着相当丰富的体验。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她提到,自己的衣橱后面,有一整架仍挂着标签的衣服,还有许多十五年里都没穿过、却仍不忍舍弃的衣服,她有七十二双“服役中”的鞋子(指那些她平时经常会穿、不是还在鞋盒里的鞋子)。除此以外,还有她三岁的女儿,也有满满一壁橱的衣服。
“我女儿根本不在乎自己穿什么,我正在把她变成一个怪物,”Brennan说。“我们在用流行摧毁下一代小女孩。”
由奢入俭,非一朝一夕
从这些节制购物者的感想中,反映出消费者与他们衣橱之间的一种复杂而困惑的关系,在一个女性平均拥有七条牛仔裤、但日常穿的只有四条的国度里,这并不令人意外。根据某消费杂志进行的采访,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女性表示自己拥有的牛仔裤数量超过十条。
然而,一个月只穿六样衣服,对不少参与者来说是一种折磨。一位加州的参加者在网上承认,自己在某个品牌的样品打折会,挥霍购买了许多T恤,而另一个参加者则抱怨心情深受影响,一个月只能穿六样衣服,让她无聊到“每天早上甚至没有起床的欲望”。
但也有其他人将这描绘成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一位印度的参加者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不过如此嘛,我打算从今以后只穿黑色。”
一位二十四岁的美国大学生说,她正面临一种强迫性的消费症候群。她描述自己属于那种买到新衣服就兴奋不已的人;一个星期去大卖场三次。“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性就喜欢买新东西,”她说。“一旦我的牛仔裤上有个洞,我就要立刻买条新的。”
但现在,自从参加节制购物活动后,“我只去过大卖场两次。”一次是给自己买防蜂喷雾和牙膏,一次是买送人的结婚礼物──给别人买东西就像是“一剂舒解的良药,”她说。
对许多参加“六件衣服一个月”活动的人来说,最有趣的一点是,周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在做的事,换言之,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一个月里一直在重复穿那六件衣服。
和减肥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一百五十多报名参加“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的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中途放弃,包括发起人Bjornsen的姐姐亦在开始四周后退出,中间她两度给自己寻找借口,一次是上健身房忘记带运动服,一次是丈夫嫌她的睡衣破旧。
“过去,我们花了约莫一二十年的时间,让唯有新的才是好的这个观念植入人心,”Bjornsen说。“从现在起再过五年,如果节制购物活动仍在继续,那么,我们将看到事情会有怎样有意思的变化。”
1. “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网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倡导停止购买衣服。
3. 明星都是购物狂,如果要节制购买,明星的表率作用还是会有很大影响噢。
TIPS
如果一件衣服不能让你的衣橱升级,不能让你的搭配水平更上一层楼,还只是停留在“好看”,“没有穿过这样的风格或颜色”这样基本的需求上面,那你完全没有必要破费,你不缺衣服穿,所以每购进一件就要更加挑剔,无论是易搭上面,还是本身的品味上面,运用以下准则,就保准不会后悔,保准不会穿一次就不想再穿第二次。
衣橱里的“+-×÷”
+:穿衣做加法,一件衣服必须和三件衣服搭配
-:买衣做减法,不能和衣橱里三件衣服搭配的衣服就不要买
×:跨季衣服做乘法,同一件衣服可穿三季
÷:购买价格不菲的衣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衣服的价值(平均每次投资额=原始价格/使用次数/年限)
现在,试想一种更糟的情形:衣橱里的衣物加起来总共只有六样,在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里,你只能从这六样衣物中挑选和搭配着装。
在将近一个月的自发性的时尚斋戒中,美国三十一岁的保险销售经理Stella Brennan发现,即使连她的丈夫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月来,她反复穿的只是那六样衣物。而可叹可笑的是,她丈夫正是家里负责洗衣服的人。
Stella在实验期间──某种被称作“节制购物”的行为──所穿的六样衣物分别是:H&M的一件黑色上装外套和一条长裤;两件领尖有纽扣的衬衫,一黑一粉;一条Old Navy的牛仔裤;和一件穿旧了的粉色T恤。其中让她最煞费苦心挑选的是T恤──衬衫和套装都是上班的行头,而一件好的T恤,既可以与牛仔裤搭出休闲造型,又可以和正装外套搭配。
发起这项自发自愿的节俭实践的是一个名叫“六样或更少”的网站(sixitmesorless.com)。规则是,一整个月里,只穿目前衣柜里已有的六样衣物(不包括鞋、内衣和配饰),除了全美范围内有近百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外,还有远自迪拜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参与者,他们的主旨是,削减花销,公然拒绝流行,关怀大规模生产和全球日益增加的廉价服饰给环境造成的破坏。
与此同时,有一项更严苛的活动,开始于去年九月的“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目前已吸引了一百五十名女士和两位男士,目标是忍住一整年内不买一件衣服。(内衣不算在内。)今年秋天,这项活动还将继续举行。
走出衰退,反思消费
虽然参与这类节制购物活动的人数不多,他们的做法不免极端,但这种自觉抵制流行的态度却很有代表性,它以一种引人瞩目的方式,折射出更广泛的消费者的花钱习惯。随着经济开始复苏,每个收入阶层的顾客,可能都在与同一个疑问角斗:是否可以安全的回到经济衰退以前旧的消费习惯?或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参与节制行动的人们──很有趣的是,包括一些时尚业的营销和广告主管──似乎不这么认为。
“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网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的创立人Sally Bjornsen表示,她倡导停止购买衣服的一个简单原因是:“我对消费主义感到厌倦和恶心。”
去年夏天,四十七岁的Bjornsen开始思考,多年来轻松获取的信用额度,令她在汽车、房屋和奢侈品上超支消费。检视自己的衣橱,她意识到,问题有部分出在自己身上。从之前在Nike、Nordstrom等时尚集团担任营销主管到如今的商业摄影师代理人,她一年在衣服上的开销达到五千至一万美元。“我疯狂的购物,买得我都恶心。”
无独有偶,构想出“六样衣服”实验的是从事广告业的两位友人Heidi Hackemer和Tamsin Davies。她们在私底下讨论如何精简衣橱的过程中,想出这个“六样或更少”的点子。这一规定并不是非常苛刻和难办到。例如,一个人如果有几件类似的黑色正装外套──如像文章开头提到的Stella Brennan那样──即可以把它们算作一件。
“这整件事,我们并不想赋予它什么哲学涵义,不想让它显得过于说教,”Hackemer说。由于这项挑战广受欢迎,明年秋季可能会再度举行。
活动中,Hackemer给自己挑选的六样衣物是,一条黑连衣裙,一条黑紧身裤(牛仔裤加紧身裤的混合型),一件黑色无袖上衣,一件黑外套,一条灰色的半身裙和一条棉布短裤。她将这几样衣物变换出令人吃惊的多样搭配,过完一个月绰绰有余。
如今,自称“六样人”或“六样或更少爱好者”的同好们在网上建立了一个时尚互助联盟,旨在当有人快打退堂鼓时给彼此鼓励和支持。
在流行介入并影响消费方面,Stella Brennan有着相当丰富的体验。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她提到,自己的衣橱后面,有一整架仍挂着标签的衣服,还有许多十五年里都没穿过、却仍不忍舍弃的衣服,她有七十二双“服役中”的鞋子(指那些她平时经常会穿、不是还在鞋盒里的鞋子)。除此以外,还有她三岁的女儿,也有满满一壁橱的衣服。
“我女儿根本不在乎自己穿什么,我正在把她变成一个怪物,”Brennan说。“我们在用流行摧毁下一代小女孩。”
由奢入俭,非一朝一夕
从这些节制购物者的感想中,反映出消费者与他们衣橱之间的一种复杂而困惑的关系,在一个女性平均拥有七条牛仔裤、但日常穿的只有四条的国度里,这并不令人意外。根据某消费杂志进行的采访,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女性表示自己拥有的牛仔裤数量超过十条。
然而,一个月只穿六样衣服,对不少参与者来说是一种折磨。一位加州的参加者在网上承认,自己在某个品牌的样品打折会,挥霍购买了许多T恤,而另一个参加者则抱怨心情深受影响,一个月只能穿六样衣服,让她无聊到“每天早上甚至没有起床的欲望”。
但也有其他人将这描绘成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一位印度的参加者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不过如此嘛,我打算从今以后只穿黑色。”
一位二十四岁的美国大学生说,她正面临一种强迫性的消费症候群。她描述自己属于那种买到新衣服就兴奋不已的人;一个星期去大卖场三次。“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性就喜欢买新东西,”她说。“一旦我的牛仔裤上有个洞,我就要立刻买条新的。”
但现在,自从参加节制购物活动后,“我只去过大卖场两次。”一次是给自己买防蜂喷雾和牙膏,一次是买送人的结婚礼物──给别人买东西就像是“一剂舒解的良药,”她说。
对许多参加“六件衣服一个月”活动的人来说,最有趣的一点是,周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在做的事,换言之,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一个月里一直在重复穿那六件衣服。
和减肥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一百五十多报名参加“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的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中途放弃,包括发起人Bjornsen的姐姐亦在开始四周后退出,中间她两度给自己寻找借口,一次是上健身房忘记带运动服,一次是丈夫嫌她的睡衣破旧。
“过去,我们花了约莫一二十年的时间,让唯有新的才是好的这个观念植入人心,”Bjornsen说。“从现在起再过五年,如果节制购物活动仍在继续,那么,我们将看到事情会有怎样有意思的变化。”
1. “美国节制购衣大行动”网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倡导停止购买衣服。
3. 明星都是购物狂,如果要节制购买,明星的表率作用还是会有很大影响噢。
TIPS
如果一件衣服不能让你的衣橱升级,不能让你的搭配水平更上一层楼,还只是停留在“好看”,“没有穿过这样的风格或颜色”这样基本的需求上面,那你完全没有必要破费,你不缺衣服穿,所以每购进一件就要更加挑剔,无论是易搭上面,还是本身的品味上面,运用以下准则,就保准不会后悔,保准不会穿一次就不想再穿第二次。
衣橱里的“+-×÷”
+:穿衣做加法,一件衣服必须和三件衣服搭配
-:买衣做减法,不能和衣橱里三件衣服搭配的衣服就不要买
×:跨季衣服做乘法,同一件衣服可穿三季
÷:购买价格不菲的衣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衣服的价值(平均每次投资额=原始价格/使用次数/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