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看“感性本体论”的确立历程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性本体论的诞生,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由费尔巴哈始创、而后又历经马克思充分消化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铸并完成它的实际确立的本体论,不辱时代的使命,执行着对传统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彻底颠覆,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哲学时代。追忆并厘清这一本体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对于我们今天重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在学理上的承传关系,乃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以2009~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OLS回归模型分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于独立董事政治关联的选择偏好差异,并得到如下结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选择独立董事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角,揭露新自由主义理论传统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实质,探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对立的经济哲学基础,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价值观的核
胡适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哲学史著作,建立了哲学史学科的新体系,开创了现代学术史的新纪元.首先,它以科学的方法和可信的史
利用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几类典型复杂网络中有限尺寸大小对流行病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世界网络和结构化无标度网络中,流行病阈值不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