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异质分组、明确目标与责任、讲究时机、留给充足的时间、培养良好习惯,成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能力、成绩、性别、性格等个性特点等进行混合编组,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差异。在一个异质的学习小组中,学生会从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不足。由于异质小组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妥协、整合,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与人交往、协同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学校教学的意义,它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有利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与邻座同学组成小组;可以进行随机分组;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搭档;可以在需要完成研究任务时,建立由共同点联结的小组;可以依据学生选择的任务进行分组;可以组建完成短期任务的同质小组等等。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善于与他人合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异质分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与人交流的技能,学会欣赏和接受不同的事物,学会把同伴当做资源,当做共同学习和探究的伙伴,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与他们共同工作的愿望。
二、明确目标与责任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三、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②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③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讨论时间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后,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让讨论能够真正产生出异样的光彩。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但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①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动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而努力。②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③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④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通渭县第三铺学区)
一、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能力、成绩、性别、性格等个性特点等进行混合编组,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差异。在一个异质的学习小组中,学生会从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不足。由于异质小组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妥协、整合,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与人交往、协同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学校教学的意义,它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有利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与邻座同学组成小组;可以进行随机分组;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搭档;可以在需要完成研究任务时,建立由共同点联结的小组;可以依据学生选择的任务进行分组;可以组建完成短期任务的同质小组等等。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善于与他人合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异质分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与人交流的技能,学会欣赏和接受不同的事物,学会把同伴当做资源,当做共同学习和探究的伙伴,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与他们共同工作的愿望。
二、明确目标与责任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三、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②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③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讨论时间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后,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让讨论能够真正产生出异样的光彩。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但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①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动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而努力。②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③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④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通渭县第三铺学区)